上接: 《 涿州:“楼桑庙·三义宫”(上)》
涿州“三义宫”所在的楼桑村,被古人誉为“涿州八景”之一 ;名为“ 楼桑春社”。此前的“ 涿州古八景”则称其为“楼桑春暮”,据史书记载:“ 楼桑在城西南十五里,是汉昭烈故里。庙貌巍然,风云惨淡,碑多名贤之题咏,殿有衮冕之庄严。方其春日暄妍,草木菁葱,高桑则童童羽葆、古柏则郁郁坚贞,加以禽声和鸣、烟云飞剑,盖一方之灵秀,钟于是矣。”
三义宫除了供奉刘备、关羽、张飞塑像之外,还有五侯殿等供奉着蜀汉其他文臣武将等功臣的殿堂。总计有人物塑像87尊。
下图:“三义宫”之“五侯殿”
内奉“五侯”,即:武乡侯诸葛亮、乡侯马超、关内侯黄忠、顺平侯赵云、陈仓侯马岱及与诸葛亮齐名但生前未封侯的军师中郎将庞统。
五侯殿 对联: 五侯武将五魁元 一心依汉一朝臣
下图 左:左军师庞统塑像 右:武乡侯诸葛亮塑像
关于庞统:见本博客:《罗江:凤雏先生庞统-祠/墓/血坟》
关于诸葛亮:见本博客:《成都:三国圣地-武侯祠》
下图 左:关内侯 黄忠塑像
黄忠:(?-220)字汉升,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汉末三国时期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原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益州定后,被封为讨虏将军。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220年病逝,谥刚侯。
右:顺平侯 赵云塑像
赵云:(?-229)字子龙,三国时期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初事公孙瓒,后归依刘备。曹操攻荆州时,刘备兵败于当阳长阪坡,赵云力战重兵救护甘夫人和刘备之幼子刘禅突围。刘备得益州后,任云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元年,后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229年病卒,后主刘禅于景耀四年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下图、 左:陈仓侯 马岱塑像
马岱:(183-? ) 字瑾之,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三国时期蜀汉武将,骠骑将军马超的从弟。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
右:乡侯 马超塑像
马超:(176-222),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三国时期蜀汉“五虎大将”之一。马超是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岱的堂兄。起初随父亲马腾在西凉为一方军阀,后与韩遂一同进攻潼关,被曹操以离间计击败。此后马超又起兵攻杀凉州刺史韦康,不久被韦康故吏杨阜击败,投奔张鲁。刘备入蜀后马超投奔刘备,并为刘备作前驱,进入成都。刘备称汉中王后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又进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斄乡侯。公元222年,马超病逝,谥号威侯。
下图: 少三义殿 殿内正中为后主刘禅塑像,两侧为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苞塑像。
少三义殿 对联: 老三义少三义老少共三义 父君臣子君臣父子皆君臣
下图: 位于殿中:刘禅塑像
刘禅:(207-271)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长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即甘夫人)。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薨于洛阳,谥号怀皇帝,庙号:仁宗。
下图 位于刘禅右侧:关兴 塑像
关兴:字安国,生卒年不详,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三国时期蜀臣,是汉末三国时期名将关羽之子,继承了父亲汉寿亭侯的爵位。他年少时即受诸葛亮器重,在蜀汉担任侍中、中监军之职,但数年后便英年早逝。
下图 位于刘禅左侧: 张苞塑像
张苞:生卒年不详,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臣车骑将军张飞的长子。早夭。有一子张遵。在历史上没有关于张苞过多的记载,而在《三国演义》中,张苞被描写为蜀汉中期一员重要的将领。
下图、 殿内的士兵塑像
下图、 夜哭郎 塑像
下图:位于正殿东侧的“桃园三结义”碑 碑额:千古一拜(篆字)
碑阳面文字: 汉刘备 关羽 张飞 于中平五年三月廿三日 在此
桃 園 三 结 義
公元二00一年三月廿三日 重立
下图:碑阴 碑额:忠义之魂(篆字) 碑阴面文字: 竖排、自左至右为:
张飛 字翼德 涿郡桃庄人氏 诞延熹九年
劉備 字玄德 涿郡大树楼桑人氏 诞延熹三年正月十九
闗羽 字雲長 河东解良人氏 诞延熹三年六月廿四
念劉備闗羽张飛结为异姓兄弟同心协力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
说明:碑前面的大青石,是当年刘关张结义时跪拜的地方。因为今天恰好有人要来此处结拜,三义宫管理处的职员正在布置结拜仪式,大青石上已铺好黄布,摆好酒碗及水果等。因牵涉隐私,故未拍摄。
下图: 关公殿前的石刻——关羽手笔“雨竹图”
图右文字:汉关夫子手笔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图左文字:美髯遗雨竹,笔意著千秋。字跡精神在,横斜万古留。
涿州孝义乡楼桑村桃园三结义故里
下图:关羽殿 殿内正中为汉寿亭侯关羽神像。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三国蜀汉名将。桃园结义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忠义不二。两侧站立者有关平、周仓等名将。
对联 : 天日心如镜 春秋义薄云
下图、汉寿亭侯关羽塑像
下图、 关羽殿内“ 錾打姚斌 ”塑像 相传姚斌原是黄巾军将领,相貌类似关公。其母病,想吃良马肉。姚斌知道关羽的赤兔马堪称良马,于是投奔关羽麾下,准备伺机盗马。后来得机会偷了赤兔马,假扮作关羽出城,守门官吏听其口音不对,就拿住送往关羽处。姚斌慷慨请死,临刑时大哭其母。关公问明始末,很受感动,就释放了他。
下图、关平、周仓等名将塑像
下图:桓侯殿 殿内正中为汉桓侯张飞神像。张飞,字翼德,涿州桃庄(今忠义店)村人,三国蜀汉名将。桃园结义后,与关羽一起追随刘备,“忠不顾死,义不负心”。
下图、桓侯殿 对联(乾隆撰联): 雄纠纠吓破曹贼肝胆 眼睁睁看定汉室江山
下图、汉桓侯张飞塑像
下图、殿内塑像 张飞鞭打督邮 塑像
据史书记载,鞭打督邮的人是刘备,而非张飞。《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另据裴注引《典略》:“其后州郡被诏书,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疑在遣中。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闻督邮在传舍,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因还治,将吏卒更诣传舍,突入门,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邮’。遂就床缚之,将出到界,自解其绶以系督邮颈,缚之著树,鞭杖百余下,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
而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出于某种目的,特意把“刘备杖督邮”改成了“张飞鞭督邮”。由于此书留传甚广,因此人们都以为鞭打督邮真是张飞所为了。
下图 张飞部将塑像
下图: 关于三义宫“吉祥带”的传说
三义宫作为结义地,千百年来留传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
据说刘墉因为有罗锅这个生理缺陷,曾多次进京赶考未能成功,最后一次进京的时候,赶至涿州天色已晚,就住在了涿州三义宫,顷刻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刘墉看着窗外的大雨,想起多次进京不如意的经历,凄然泪下,正是雨夜神伤断魂人,如此大雨,明天怎好赶路进京,末不成我刘墉空有一身所学就报国无门。于是来正殿前跪拜在汉昭烈帝刘备像前哭诉心事,祈求明日天好风顺,一路到京,取功名如意,精忠报国,体恤百姓,随即在自己长袍上撕下一缕布条写道“忠孝祈福,万事如意,山东刘墉”。叩头完毕,系在殿前的柏树上昏昏睡去,醒来后天色大亮,雨已早停,心清气爽,向京城而去,果然一路上风送人行,早早到京,谋到了功名。
日后,刘墉官越做越大,数次劝乾隆皇帝来涿州,并使乾隆皇帝在涿州留下了“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的佳句。后人将刘墉所系的布条命名为吉祥带,表示吉祥如意,平安顺达。
刘墉简介:
刘墉就是家喻户晓的“刘罗锅儿”,因为他为官“忠君、爱民、清廉”,深得百姓喜爱。有关他的事迹广为流传。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是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刘统勋之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为官清廉,有其父刘统勋之风。做过吏部尚书及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刘墉卒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享年86岁。谥号曰文清。
附件:
关于涿州
具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涿州,位于今河北省北部,北距京城仅六十多公里。是古代南方各省人马从陆路进京的必经之路。两百五十多年前,乾隆帝在涿州写下了“日边冲要无双地 天下繁难第一州”这幅著名的楹联。虽然此联有套用明傅山雁门关楹联“三关冲要无双地 九塞尊崇第一关”之嫌,但用在涿州还是很贴切的。
据《涿县志》记载:“涿城筑自颛顼”。仅仅简短的六个字,就把涿州建城的历史追溯到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时期。《史记》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有涿鹿的涿鹿山和涿州两说),战败被杀的蚩尤尸骨被弃于涿地。后来在此修筑土城,凹进的西门正如后来涿州古城的形状。
涿州古地,春秋战国时有涿邑,秦代有广阳郡涿县,汉初设涿郡,三国两晋时名范阳郡,唐代称涿州,元代为涿州路,明代设北平府涿州,清代更名顺天府涿州,民国至新中国建立后为保定涿县。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级)。
涿州历史上著名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禅宗六祖慧能、易学大师邵雍、地理学家和文学家郦道元、
东汉“才兼文武”的卢植、蜀主刘备;蜀汉名将张飞、唐诗人卢照邻、贾岛、抗元的南宋名臣张世杰。
涿州地方名胜:
三义宫:详见本博客专文:(原创) 涿州“三义宫”
涿州双塔:(即北塔“云居寺塔”和南塔“智度寺塔”)位于涿州城内东北,从鼓楼大街南行即可到达。目前正在维修,未对外开放。
张飞庙:详见本博客:(原创) 涿州张飞庙游记(上)、(下)
永济桥:位于涿州城北, 被誉为涿州八景之一的“拒马长虹”、永济桥横跨于城北拒马河上,桥拱跨度超大(被誉为中国最长的古石拱桥),形状优美,倒影映照在河水中,宛如一道彩虹,因而被称为“拒马长虹”。此桥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年(1574),名曰“巨马河桥”,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桥身为花岗岩条石砌成,主桥九孔,两端是堤型引桥,有涵洞四十余孔,桥体总长600多米,据专家称,此桥长度为中国石拱桥第一。 明崇祯后,河道南移,遂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在旧桥南建新桥,乾隆御赐桥名为“永济”,并撰写了《重修涿州石桥记》和《御制永济桥诗》。桥北端路西侧,原有碑亭一座,内立石碑一幢,乾隆帝御书满汉碑文。南引桥端石碑为李鸿章书“永济桥”之亲笔。御碑亭在上世纪“文革”初期被拆毁。
胡良晓月:即指胡良桥,旧时被称为涿州八景之四,位于涿州城北十里胡良河上。距永济桥北约2公里,该桥长69米,宽9.14米,由分水石至桥面高4.43米,为单路五孔石桥。下胡良桥始建年代与永济桥同为明万历二年,建筑形制大体相同。建国后,曾有修整,但桥南碑亭亦在“文革”初拆毁。
古时南来北往的行人进出京城,经过这座石桥,都免不了停下脚步,欣赏这里的优美景色。尤其是当雄鸡报晓、晨光熹微时,静静的河水映出一弯残月,与波光桥影,景情交融,引人入胜。诗人有诗赞曰:“破晓事行役,去去之胡良。残月淡如水,天寒知欲霜。钟声逗曙色,宿火明渔庄。晨鸡时一鸣,隐隐腾朝阳”。是这座桥的传神写照。
卢氏宗祠:即“范阳卢氏宗祠”,因涿州古称范阳郡,因而称卢氏为“范阳卢氏”,祠位于涿州城东拒马河畔,这里不仅是卢氏家族祭祖之地,而且有广泛而久远的社会影响。韩国的前总统卢泰愚所说“范阳卢氏”使“涿州名扬天下”、涿州是“世界卢氏祖先的基地”,所指就是这个地方。
卢植墓:位于涿州市清凉寺办事处卢家场村(卢植故里)和卢氏宗祠北约100米处。卢植为范阳卢氏之始祖,其墓地占地10亩,修建于2001年。墓地座北向南,有一仿明清影壁遮掩山门,山门内有东、西殿各三间,均为仿唐建筑。东殿曰范阳堂,西殿曰敦目堂,中轴线上为甬路,甬路向北,过金水河为仿汉牌楼,牌楼北有阶梯可到封土处,封土高约3米,直径9米,即为卢植墓。
郦道元故里: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的作者;北魏时期范阳郡涿县人。其故里在今涿州市东道元村。郦道元故居是为纪念他而建造的。整座故居占地800平方米,座北朝南,有正房五间,内塑有郦道元执笔潜心撰写《水经注》仿铜像一座,两侧有大型山水人物壁画,东西配房各三间,内展有各代咏郦道元故居诗词和咏郦亭诗篇。
药王庙(包括清行宫): 碑载,药王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庙东院曾开设丛林,定名曰“保庆寺”。乾隆十六年(1751)为清帝乾隆南巡,改保庆寺为行宫,成为皇帝驻跸之所。一九七八年庙内群体建筑遭破坏,现仅存一座后殿“大放光明”殿。大放光明殿,高台式建筑,台高3.35米,宽37.8米,进深27.5米,台上建五开间殿宇;殿台之左有残断的清道光二十五年重修药王庙碑。此碑为清末书法家何绍基篆额并书丹。因何绍基书法流传于世的多为晚年的篆隶或行草,这篇楷书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清行宫:清行宫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南关大街105号药王庙院内东侧。占地近50亩,总体布局为左、中、右三路。中路为行宫主体建筑,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为宫门、二门、假山、正殿、亭、游廊、丘山、花园等建筑。左路为太后宫,右路为皇后宫,两路又各有殿、阁、轩、楼等建筑,其中正殿(正大光明殿)匾额、楹联皆为御书。院内假山叠景,古柏参天,楼榭重重,清雅幽深。建国后,电影《古刹钟声》曾在此拍摄外景。
行宫大部分建筑在1978年拆毁,仅存正殿、假山。由于北京市良乡黄新庄行宫已毁,涿州清行宫已成为京南第一处存有主体建筑的皇帝行宫。
海禅林寺:海禅林寺位于涿州市区东15公里的义和庄乡东茨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供奉圣母。参照泰山娘娘庙宫修建。供奉圣母。起初,当地冯氏善人用40余亩地以供养之费兴建而成。原寺庙于20世纪60年代拆毁,后于上世纪1990年重建新庙,分东西两院,占地619.44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1座、正殿7间、东西配房各4间,共计16间,均为单檐硬山式仿清式建筑。西院1996年重建,占地2558.63平方米,为两进院。主要建筑有:山门,为左、中、右3间,单檐歇山顶无梁殿式结构;天王殿,面阔3间,进深2间,单檐歇山顶;供奉四大天王像,中间为一尊弥勒佛;正殿大雄宝殿内供奉三世佛和五百罗汉,高台式前出月台,面阔7间,进深3间,单檐硬山前出廊式;东西配房各17间,均为硬山前廊式。该寺整体建筑均为仿清式。寺内现保存明、清碑刻6通,石狮一对。
海禅林寺现为河北省涿州市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宁宫、1994年4月23日,涿州市泰宁宫道教活动场所举行大殿落成和开放典礼。
涿州学宫:涿州学宫位于涿州市城内文昌祠街北侧,始建于唐代,元、明、清均加以修葺。原庙规模宏大,是一组有60余间殿堂的古建筑群。现学宫内仅存大成殿、泮池桥、戟门。因历史原因,学宫一直由涿州市医院使用。1997年,市医院出资42万元对大成殿进行重修,后又由医院出资31万元,将南侧的泮池石桥平行迁移至戟门北侧,易地保护。
金门闸:金门闸位于河北省涿州市东北部义和庄乡北蔡村北3.5公里永定河右岸。此闸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原为草闸,后因河底淤滞,高于莽牛河,原闸作用遂废。乾隆三年(1738)移建减水石坝于今之位置,其名仍沿用旧称。乾隆至同治年间多次大修。唯宣统元年(1909)之重建的金门闸,是废草闸而建石坝之一百七十年后,又复还其闸,并保存至今。
金门闸共计十五孔,南北长100.6米。闸之南坝台有清乾隆题诗碑及乾隆《金门闸浚淤碑》、道光《上谕》碑、同治《重修金门闸减水石坝记》、宣统元年《重建金门闸记》碑各一通。
古华阳台遗址:位于涿州古城墙西北,现已辟为华阳公园。
涿州古城墙:位于107国道60公里处左侧。
相关博文:涿州“张飞庙”(上、下)
原题:(原创) 涿州三义宫(下) 2011-01-19 09:17 发表
2014.1.30 阅读:977
2018.12.31 阅读(15206)| 评论(38)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