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单一
我们村后有一大片小山坡,爬个十几分钟就能到达坡顶,小时候以为那就是“山”,曾天真放出豪言:我们家乡依山傍海。后来,见识到了真正的大山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井底之蛙,那是第一次深刻体会到自己的见识短。第二期的写作训练,感觉自己就像小时候一样,只会看到井底之蛙的那一片天,一个话题想来想去只能围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展开,就算把自己大卸八块从中挖掘内容,也不懂得写写旁人。思维不能发散,内容太过局限。
究其原因,是否自己太过自我还是见识太少?抑或是从小到大养成的作文方式? 此后的打卡,我想把话题延伸,看看能不能做到。
二、无话可说
某些话题看起来不难,但就是无从下笔。类似的话题在别处看过,也不会借鉴。总是一根筋地要听从心底的声音,却总是空空响而已。追根究底,应是自己看书囫囵吞枣,雁过无痕,没在心里留下储蓄。
在想不出内容来完成打卡时,要如何行之有效地解决,这是个问题!
三、能力不佳
没有话题局限时,写作总是一气呵成,感觉自己棒棒哒。第二期的命题作文一出现,自己就被打出原形了,原来水平不过如此,经常被堵着写不出来,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脸。
反思一下,以前的写作习惯很不好,自己痛快淋漓地一蹴而就写完,然后孤芳自赏,文章不谋篇布局,不考量读者的阅读,太过自我
习惯了这么多年,希望能改掉。
四、不求上进
本来对自己的现状颇感满足,处于一种无为状态,加入写作营的本意就只是因为自己做事总是半途而废,想培养自己的意志力,看一直坚持做一件事后的成就。但现在危机重重,自己做不到畅快写作,体验不到写作乐趣,困在死胡同里了。
要把自己打散,重装上阵!
五、没有读书
古人语: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我已经有两个星期不曾读书了,面目大概不能看了。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假若自身不能及时吸收养分,肚子里的墨水流失太多,就变成了现在这样无内容可叙述。且自个在看书时,也因贪快,没耐性细细品读,吸收不了精华。
现在习惯在网上购书,没有办法先浏览一遍,有些书买回后不喜欢看就束之高阁。想去书店、图书馆,又嫌路途遥远,所以最近正闹书荒。
突然想起很小的时候,总喜欢观看驻扎在邻居家的一批石匠们打磨錾子的过程。錾子经过一天的凿石工作之后,变钝了,石匠们总要在晚上给他们打磨一番:先是放在火里历练一遭,烧的通红后夹出来用锤子敲敲打打,最后粹入冷水中,如此往返几次,錾子就又重焕生机
写作就像那錾子,若一直只消耗着,不加停顿修整,增加知识储存,就会越来越钝,很快就会被淘汰吧。
最近的写作历程就像一把越来越钝的錾子,没有持续打磨,最终大概会被淘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