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7-23

2019-07-23

作者: 李绍俊 | 来源:发表于2019-07-23 13:37 被阅读0次

11 | 多任务:进程、线程与协程

image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内存与外存;也已经介绍了输入与输出设备的管理。

当然,考虑到输入与输出设备属于人机交互范畴,我们主要会留到下一章 “桌面软件开发” 去详细介绍,这一章,我们仅概要地回顾输入与输出设备的需求演进过程。

CPU + 存储 + 输入与输出,软件开发最基础的内容基本上就都覆盖到了。 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聊一聊多任务。

多任务与执行体

多任务的需求是随处可见的。常见的场景,比如我们想边工作边听音乐;又或者我们需要跑一个后台监控程序,以报告随时可能发生的异常。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多任务?

我们先从物理层面看。最早期的 CPU 基本上都是单核的,也就是同一时间只能执行一条指令。尽管如此,大家可能都听过 “摩尔定律”,简单地说就是,每隔一年半到两年,同样的钱能买到的计算力能够翻一倍。

这当然不是什么严谨的物理学定律,更多的是一定历史时期下的经验之谈。早期 CPU 工艺的发展,基本上是通过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密集程度实现的;但是电子元器件大小总归有个极限,不可能无限小下去。

那么怎么办?不能更小的话,那就横向多铺几个,一颗 CPU 多加几颗核心。这样多核技术就出现了。多核的意思是说,单核速度我提不上去了,多给你几个,价格一样。

所以物理层面的多任务,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多颗 CPU,一个是单颗 CPU 多个核心。

在桌面端,大多数情况用的是后者,因为桌面端的产品(个人计算机、手机、手表等)还是很在意产品的体积如何尽可能做得更小;而服务器领域,通常同时使用两者,它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尽可能提升单台计算机的计算力密度。

但如果我们实际就只有一个单核的 CPU,是否就没办法实现多任务呢?

当然可以。方法是把 CPU 的时间切成一段段时间片,每个时间片只运行某一个软件。这个时间片给软件 A,下一个时间片给软件 B。因为时间片很小,我们会感觉这些软件同时都在运行。这种分时间片实现的多任务系统,我们把它叫分时系统。

分时系统的原理说起来比较简单,把当前任务状态先保存起来,把另一个任务的状态恢复,并把执行权交给它即可。这里面涉及的问题有:

  • 任务是什么,怎么抽象任务这样一个概念;
  • 任务的状态都有什么?怎么保存与恢复;
  • 什么时机会发生任务切换?

从今天的现实看,任务的抽象并不是唯一的。大部分操作系统提供了两套:进程和线程。有的操作系统还会提供第三套叫协程(也叫纤程)。

我个人喜欢统一用来 “执行体” 一词来统称它们。所谓执行体,是指可被 CPU 赋予执行权的对象,它至少包含下一个执行位置(获得执行权后会从这里开始执行)以及其他的运行状态。

任务的状态都有什么?

从 CPU 的角度,执行程序主要依赖的是内置存储:寄存器和内存(RAM),它们构成执行体的上下文。

先看寄存器。寄存器的数量很少且可枚举,我们直接通过寄存器名进行数据的存取。

在我们把 CPU 的执行权从软件 A 切换到软件 B 的时候,要把软件 A 所有用到的寄存器先保存起来(以便后续轮到软件 A 执行的时候恢复),并且把寄存器的值恢复到软件 B 上一次执行时的值,然后才把执行权交给软件 B。

这样,在软件 A 和 B 的视角看来,它们好像一直都是独自在使用 CPU,从未受到过其他软件的打扰。

我们再看内存(RAM)。CPU 在实模式和保护模式下的内存访问机制完全不同,我们分别进行讨论。在实模式下,多个执行体同在一个内存地址空间,相互并无干扰(非恶意情况下)。

在保护模式下,不同任务可以有不同的地址空间,它主要通过不同的地址映射表来体现。怎么切换地址映射表?也是寄存器。

所以,总结就一句话:执行体的上下文,就是一堆寄存器的值。要切换执行体,只需要保存和恢复一堆寄存器的值即可。无论是进程、线程还是协程,都是如此。

进程与线程

那么,不同的执行体究竟有何不同?为何会出现不同种类的执行体?

image

进程是操作系统从安全角度来说的隔离单位,不同进程之间基于最低授权的原则。

在创建一个进程这个事情上,UNIX 偷了一次懒,用的是 fork(分叉)语义。所谓 fork,就是先 clone 然后再分支,父子进程各干各的。

这样创建进程很讨巧,不用传递一堆的参数,使用上非常便利。但我认为从架构设计的角度,这是 UNIX 操作系统设计中最糟糕的 API,没有之一。而更不幸的是 Linux 把这一点继承下来了。

为什么进程 fork 是糟糕的?这是因为:进程是操作系统最基本的隔离单元,我们怕的就是摘不清楚,但是 fork 偏偏要藕断丝连。

这一点 Windows 要清晰很多,哪些文件句柄在子进程中还要用到,一一明确点名,而不是 fork 一下糊里糊涂就继承过去了。

事实上我个人那么多年工程经验表明,除了会接管子进程的标准输入和标准输出,我们几乎从来不会通过向子进程传递文件句柄来通讯。

所以 fork 这种传递进程上下文的方式,是彻头彻尾的一次过度设计。甚至严重一点说,是设计事故。

线程的出现,则是因为操作系统发现同一个软件内还是会有多任务的需求,这些任务处在相同的地址空间,彼此之间相互可以信任。

从线程角度去理解 UNIX 的 fork,能够稍微理解一些设计者们当年的考量。

早期操作系统中没有线程的概念,也不会有人想到要搞两套执行体。所以进程实际上承担了一部分来自线程的需求:我需要父进程的环境。

协程与 goroutine

协程并不是操作系统内核提供的,它有时候也被称为用户态线程。这是因为协程是在用户态下实现的。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自己实现一个。

但为什么会出现协程呢?看起来它要应对的需求与线程一样,但是功能比线程弱很多?

答案是因为实现高性能的网络服务器的需要。对于常规的桌面程序来说,进程 + 线程绰绰有余。 但对于一个网络服务器,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简单的模型看它:

image

对网络服务器来说,大量的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包和服务器的返回包,都是网络 IO;在响应请求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访问存储来保存和读取自身的状态,这也涉及本地或网络 IO。

如果这个网络服务器有很多客户,那么整个服务器就充斥着大量并行的 IO 请求。

操作系统提供的标准网络 IO 有以下这些成本:

  • 系统调用机制产生的开销;
  • 数据多次拷贝的开销(数据总是先写到操作系统缓存再到用户传入的内存);
  • 因为没有数据而阻塞,产生调度重新获得执行权,产生的时间成本;
  • 线程的空间成本和时间成本(标准 IO 请求都是同步调用,要想 IO 请求并行只能使用更多线程)。

在一些人心目中会有一个误区:操作系统的系统调用很慢。这句话很容易被错误地理解为系统调用机制产生的开销很大。

但这是很大的误解。系统调用虽然比函数调用多做了一点点事情,比如查询了中断向量表(这类似编程语言中的虚函数),比如改变 CPU 的执行权限(从用户态跃迁到内核态再回到用户态)。

但是注意这里并没有发生过调度行为,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一次函数调用的成本。怎么理解操作系统内核我们示意如下:

image

从操作系统内核的主线程来说,内核是独立进程,但是从系统调用的角度来说,操作系统内核更像是一个多线程的程序,每个系统调用是来自某个线程的函数调用。

为了改进网络服务器的吞吐能力,现在主流的做法是用 epoll(Linux)或 IOCP(Windows)机制,这两个机制颇为类似,都是在需要 IO 时登记一个 IO 请求,然后统一在某个线程查询谁的 IO 先完成了,谁先完成了就让谁处理。

从系统调用次数的角度,epoll 或 IOCP 都是产生了更多次数的系统调用。从内存拷贝来说也没有减少。所以真正最有意义的事情是:减少了线程的数量。

既然不希望用太多的线程,网络服务器就不能用标准的同步 IO(read/write)来写程序。知名的异步 IO 网络库 libevent 就是对 epoll 和 IOCP 这些机制包装了一套跨平台的异步 IO 编程模型。

NodeJS 一炮而红,也是因为把 JavaScript 的低门槛和 libevent 的高性能结合起来,给了前端程序员一个“我也能搞高性能服务器”的梦想。

但是异步 IO 编程真的很反人类,它让程序逻辑因为 IO 异步回调函数而碎片化。我们开始怀念写同步 IO 的那些日子了。

让我们再回头来看:我们为什么希望减少线程数量?因为线程的成本高?我们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看下时间成本。它可以拆解为:

  • 执行体切换本身的开销,它主要是寄存器保存和恢复的成本,可腾挪的余地非常有限;
  • 执行体的调度开销,它主要是如何在大量已准备好的执行体中选出谁获得执行权;
  • 执行体之间的同步与互斥成本。

我们再看线程的空间成本。它可以拆解为:

  • 执行体的执行状态;
  • TLS(线程局部存储);
  • 执行体的堆栈。

空间成本是第一根稻草。默认情况下 Linux 线程在数 MB 左右,其中最大的成本是堆栈(虽然,线程的堆栈大小是可以设置的,但是出于线程执行安全性的考虑,线程的堆栈不能太小)。

我们可以算一下,如果一个线程 1MB,那么有 1000 个线程就已经到 GB 级别了,消耗太快。

执行体的调度开销,以及执行体之间的同步与互斥成本,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成本。虽然单位成本看起来还好,但是盖不住次数实在太多。

我们想象一下:系统中有大量的 IO 请求,大部分的 IO 请求并未命中而发生调度。另外,网络服务器的存储是个共享状态,也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同步与互斥操作。

综上,协程就是为了这样两个目的而来:

  • 回归到同步 IO 的编程模式;
  • 降低执行体的空间成本和时间成本。

但是,大部分你看到的协程(纤程)库只是一个半吊子。它们都只实现了协程的创建和执行权的切换,缺了非常多的内容。包括:

  • 协程的调度;
  • 协程的同步、互斥与通讯;
  • 协程的系统调用包装,尤其是网络 IO 请求的包装。

这包含太多的东西,基本上你看到的服务端操作系统所需的东西都要包装一遍。而且,大部分协程库,连协程的基础功能也是半吊子的。这里面最难搞的是堆栈。

为什么协程的堆栈是个难题?因为,协程的堆栈如果太小则可能不够用;而如果太大则协程的空间成本过高,影响能够处理的网络请求的并发数。理想情况下,堆栈大小需要能够自动适应需要。

所以,一个完备的协程库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用户态的操作系统,而协程就是用户态操作系统里面的 “进程”。

这世界上有完备的协程库么?有。有两个语言干了这事儿:Erlang 和 Go 语言。Erlang 语言它基于虚拟机,但是道理上是一致的。Go 语言里面的用户态 “进程” 叫 goroutine。它有这样一些重要设计:

  • 堆栈开始很小(只有 4K),但可按需自动增长;
  • 坚决干掉了 “线程局部存储(TLS)” 特性的支持,让执行体更加精简;
  • 提供了同步、互斥和其他常规执行体间的通讯手段,包括大家非常喜欢的 channel;
  • 提供了几乎所有重要的系统调用(尤其是 IO 请求)的包装。

架构师的批判性思维

多任务的需求非常复杂。

为了满足需要,人们不只发明了三套执行体:进程、线程和协程,还发明了各种五花八门的执行体间的通讯机制(可以参考 “08 | 操作系统内核与编程接口” 中我们给出的表格)。有一些执行体间的通讯机制在逐渐消亡,退出历史舞台。

操作系统内核之中,不乏无数精妙的设计思想。但是,前辈们也并非圣贤,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决策上失误,留下了诸多后遗症。

这非常正常。操作系统内核是非常庞大而复杂的基础软件。它并不像计算机基础体系结构,简洁优雅。

对 CPU 而言,统一的、接口一致的输入输出设备,到了操作系统这里,它需要依据每一种设备的需求特性,抽象出对应的更加用户友好的使用接口。这个工作既繁重,又需要极强的预见性。

而作为后辈的我们,在体会这些精妙的设计思想的同时,也要批判性去吸收。日常我们天天依赖于这些基础架构,受到它们的影响与约束,这些实在是最佳的学习材料。

结语

今天我们重点介绍了多任务,以及多任务带来的复杂需求,由此介绍了进程、线程和协程等三套执行体的设计。后面我们还会分进程内和进程间来介绍进程的通讯机制。

执行体的设计,有非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UNIX 的 fork API 是否是一个好的设计?线程的设计是否成功?如果线程的设计是优良的,是不是就不再有 Go 语言这种在用户态重造执行体和 IO 子系统的必要性?

如果你对今天的内容有什么思考与解读,欢迎给我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精选留言(52)

  • image

    Barry

    有一个小建议,能否再每篇文章的最后面预告一下,下一篇要讲的主题。这样我们跟着主题先思考,等看文章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作者和自己的想法有什么出入和补充。更有利于吸收

    作者回复: 挺好的建议,多谢。下一节我们讲 “进程内协同:同步、互斥与通讯”。

    2019-05-21

    17

  • image

    kirogiyi

    这才是真正的架构师课程,如果不具备这些基础知识,很难想象能够设计出好的软件系统架构。现在看到很多懂点技术和懂点产品的人自封为架构师,并没有去真正抓住软件架构的本质,实在感到有些汗颜。

    2019-05-21

    15

  • image

    一步

    对于协程的概念没有理解,协程不也是走系统调用吗?走系统调用不就是走到了系统内核态呢?后面任务调度,cpu执行指令

    作者回复: 协程不走系统调用。协程切换只是寄存器的保存和恢复,所以可以在用户态下自己来实现。

    2019-05-21

    10

  • image

    钱晟龙🐲龍🐉

    老师,我一直有个问题没理解到,计算机在做IO的时候会不会使用CPU,如果会怎样使用的? 阻塞IO阻塞的时候,也就是IO进行时,它对应的线程是否已经放弃了CPU的执行权? 或者老师建议我查阅什么书籍。。

    作者回复: 1、https://m.baidu.com/sf_edu_wenku/view/3210fec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8
    2、是的,执行权会转移

    2019-05-29

    4

  • image

    youyui

    想了解下协程如何操作寄存器切换CPU上下文的,有没有什么好的资料可以学习下

    作者回复: https://github.com/Tencent/libco

    2019-05-29

    3

  • image

    王聪 Claire

    您好,问一下epoll的意义在于让线程数量变少,是指等待执行的线程变少了吗?是因为都登记然后才能执行的机制吗?还是其他原因呢?谢谢。

    作者回复: 如果用同步 io,那么每个并行 io 必然需要需要一个线程。epoll 在于让 io 等待都发生在相同的地方,相当于线程做了多路 io 复用。

    2019-05-24

    3

  • image

    大糖果

    那可以理解为如果操作系统把线程实现的足够灵活,轻便,就不需要协程这个机制了吗?

    作者回复: 我认为是这样

    2019-05-21

    3

  • image

    Linuxer

    有一个疑问:协程属于用户态的线程,它跟线程之间怎么对应呢?协程之间也需要切换,那线程切换的那些成本它一样有啊,没想明白它的优势在哪

    作者回复: 从单位时间成本来说,有一定优势但也不会特别大。主要少掉的代价是从用户态到内核态再回到用户态的成本。这种差异类似于系统调用和普通函数调用的差异。因为高性能服务器上io次数实在太多了,所以单位成本上能够少一点,积累起来也是很惊人的。

    2019-05-21

    3

  • image

    fjpcode

    多路IO复用: 让IO的等待都发生在相同的地方。 用了不少,今天才终于弄理解清楚为啥叫 '多路IO复用'。

    2019-05-25

    2

  • image.jpeg

    Geek_03056e

    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老师:
    1 cpu时间片运行执行体,选择执行体时,是cpu控制,还是操作系统控制?进程、线程、协程获得的概率是一样的吗?
    2 通过sh,cpu知道了进程的首地址,执行进程,这个线程是怎么执行的呢?
    3 文中提到网络服务器的存储是个共享状态,这个存储指哪些存储呢?

    作者回复: 1、文章中有表格,里面的调度方就是你说的控制方。不同执行体控制方不一样,调度算法不一样,概率也就不一样。
    2、线程知道函数地址就行,一样是入口。
    3、共享存储包括内存、数据库等等。

    2019-05-21

    2

  • image

    韩春亮

    “在创建一个进程这个事情上,UNIX 偷了一次懒,用的是 fork(分叉)语义。所谓 fork,就是先 clone 然后再分支,父子进程各干各的。”这句话不太理解,希望老师帮忙指点一下

    作者回复: 可以查一下fork相关的资料,这个api很经典,有很多介绍材料

    2019-05-21

    2

  • image

    闫飞

    这里对NodeJS部分的引述有点小错误,它本身厉害的地方应该是争取了很多不想学习底层C/C++语言又喜欢得到高性能的"懒惰"的程序员。它的底层是由v8解释器和基于用户代码单事件循环调用的libev调度框架组成。

    可惜的是遇到复杂的事件循环堵死的情况,不理解这些底层原理的流水线JS程序员依然不能很快找到解决方案。碰到一些封装了第三方C库的运算复杂度高的代码,FFI接口反而隐藏了更大的问题。

    至于异步编程回调麻烦的问题,其实编程语言也在另外一个纬度上封装异步原语,通过promise/await等高级抽象缓解回调地狱困境。

    2019-06-06

    1

  • image

    行者

    不太理解协程的是怎么做到文中提到的两个优势的。只是看了一下python的协程,能理解它能减少执行体切换的时间成本(因为全在用户态中),但它的执行本质上就是串行执行呀,只是不同的子程序有了更多的入口而已,那怎么做到加速呢?

    作者回复: python的协程是比较狭义的,它只是一种编程模式,并不算执行体。你可以了解一下Go语言的goroutine。

    2019-05-23

    1

  • image

    贾志猛

    感觉进程与子进程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如果父进程执行结束后,子进程会怎样?子进程结束后,父进程会怎样?

    作者回复: 不会相互影响

    2019-05-21

    1

  • image

    keshawn

    1. UNIX的fork API clone父进程,减少参数的传递。看起来和面向对象当初设计的继承一样,当初设计的时候觉得会简化编程,经过大量的实践之后会发现耦合越来越严重。
    2. 线程的设计是否成功不好评价,协程相比线程的改进主要有以下几点:
    1)堆栈按需增长(线程是否也能如此实现?)
    2)去除线程局部存储,线程之所以提供线程局部存储是为了减少参数传递吧(比如ThreadLocal)?
    3)调度方由操作系统内核变成了用户态,用户态实现上和操作系统内核要做的调度应该没太多本质区别,但是节省了系统调用的成本?

    2019-05-21

    1

  • image

    靠人品去赢

    从来没有看过将CPU内部的寄存器的角度来看待程序的执行,比如A切换到B,保存A的寄存器值(貌似文中有一次笔误,保存寄存器应该是保存寄存器的值。)然后恢复B上一次寄存器的值。这个切换的过程结束怎么判定?
    是不是根据虚拟内存页转换的物理内存页的数据,读完写完就完事了。感觉这个寄存器开始来看操作系统的调度,终于从这个死记硬背进程线程概念更明白了些,包括CPU寄存器怎么工作(之前计算机原理学的不扎实,只知道里面都是这个东西而已)。

    作者回复: > 这个切换的过程结束怎么判定?
    最后一个切换的寄存器是指令执行的当前位置(EIP),改了 EIP 后,CPU 就跳转到新的地方执行,进程切换了。

    2019-05-21

    1

  • image

    请问老师青牛云在服务器OS方面是什么思路?打算开发专门的OS吗?还是linux就够用了?

    作者回复: 基本上 linux 够用了

    2019-05-21

    1

  • image

    请问老师目前云平台使用的服务器通常运行的是传统的操作系统,例如linux,还是专门为云服务器开放的操作系统呢?如您所说传统操作系统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或者不适用于多台服务器集群式提供计算能力的地方。那么针对云服务的服务器是否有专门的操作系统呢?谢谢。

    作者回复: 有,CoreOS 想做这事,不过还不太成功,国内用 CoreOS 我观察下来应该是完全忽略不计。

    2019-05-21

    1

  • image

    Aaron Cheung

    打卡11 多任务非常深入

    2019-05-21

    1

  • image

    大王叫我来巡山

    有个词叫积重难返,这是我在某大企业最深刻的感受,我感觉操作系统的设计与演化也是一样的,非常感谢许老师,让我对软件设计有全新的体会

    2019-05-21

    1

收起评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7-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mo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