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看了《修母荻训》的故事,很受启发。
一代文豪欧阳修小时候家境贫寒,四岁时父亲不幸过世,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看到别人高高兴兴地上学,小小的欧阳修也想上学,可母亲却交不起学费,于是,母亲捡起地上的一根荻草在炉灰上写下了“忠、孝、仁、义”四个字。
“娘先教你做人的四个本分------忠、孝、仁、义,无论何时,你都要牢记记住它们。”欧阳修欢欣地拿着荻草跟着母亲边写边念。忽然,欧阳修伤心地问:“娘,爹为何什么都没有给咱们留下?他不心疼我们吗?”
母亲一楞,说:“你爹给你留下了一个字------廉。你爹做官,从不为钱所累,凡是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会拿钱救济。他高洁的品质,就是留给你的最大财富。”
欧阳修似懂非懂地问母亲何为廉。母亲说:“不接受不义之财,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这就是廉洁。”
欧阳修点点头。
一次,母亲生病了,可家里一粒米也没有了,欧阳修只好到叔父家借些米,叔父给了他一小碗米,欧阳修小心翼翼地捧着碗,突然脚下一滑,摔倒了,碗一下子飞了出去,可是米已经撒在了田埂边的烂泥中,碗也破了。
他边哭边捡米,可是,当他拨开草丛时,忽然发现了半袋米,欧阳修十分惊喜,转念一想,又觉得失主肯定很着急,于是,他在原地等失主。
可是,天渐渐黑了,也不见有人来认领。这时的欧阳修盯着米,肚子饿得咕咕叫,于是,欧阳修只好提着半袋米回到了家,准备给母亲做饭。
母亲见他回来很晚,就问他这一天上哪儿去了,欧阳修说他去叔父家借米去了,当母亲看到那么多米时,不禁疑惑,因为叔父家也很困难,不会借这么多米给他。
“孩子,你老实告诉我,这米真是你叔父给的?”欧阳修低着头,小声说:“是我捡来的。”
母亲生气了,“娘平时是怎么教你的?不问自取是为偷!”
“娘,我真的去找叔父借了半碗米,可是路上摔了一跤,把米撒了。谁知草丛后面恰好有半袋米。我一直等到天黑,可是没人来领。娘,您还病着......”
“你快把米还给人家,否则,我宁可因病而死,也不要一个不廉洁的儿子!”
欧阳修被母亲赶了出来,夜已深了,他拿着米袋边走边哭。
这时李员外正好路过,上前询问道:”“小朋友,这么晚了为什么不回家,哭什么?”
欧阳修抽噎着回答:“我今天捡了半袋米,母亲责怪我是偷,让我在这等候失主,还给人家。”
李员外看了看米袋,“这种花纹的米袋是我家独有的,今天我家车夫运米时,不小心遗失了半袋,也许就是你捡到的那半袋。”
“太好了!请您跟我回家取米吧!”李员外宽厚地笑了,“不用了,送给你了,你快回家吧!”
欧阳修摇头道:“不行,我娘说必须还给失主,否则不许我回家。”
欧阳修带着李员外回了家,“娘,我找到米的主人了,是村东的李员外!”
母亲连忙说:“李员外,对不起,我教子无方,还请恕罪。”
李员外环顾了一下,见家中贫寒,叹息道:”“不要紧,是我的车夫先丢了米,不怪小修。再说邻里之间应互相帮助,区区半袋米而已,请您收下吧!”
母亲摇头,“员外宽厚慷慨,郑氏感激不尽,但我们不能收。”
“我听孩子说,您还病着,家里已无米......不如这样,你先收下,等以后病好了再还我。”
郑氏很感动,“多谢李员外救助,但我们不能白白受恩,请让我儿先去您家帮工,待我病好之后,再去补足劳力,以抵偿所吃之米。”
在郑氏的一再坚持下,李员外答应了“那明天 就让小修来帮我整理书房吧。”
欧阳修就去李员外家帮忙了,他一边干活还一边看书,李员外见他很喜欢看书,品行又好,于是,邀请他就儿子的伴读,就这样,欧阳修也得到了读书的机会,他增长了很多才识,为后来的成才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他的母亲教子有方,让欧阳修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理,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