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总在接受安排。在教育者眼里,孩子是否“听话”,比听从他的内心更重要。人们认为父母和老师是绝对权威,孩子应听从安排、顺从长辈、服从权威。
孩子们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接受安排。他们的时间被安排,学习被安排,生活被安排,交友被安排……强硬的父母常培养出弱势的孩子,能干的父母常养育出缺乏自主的孩子。孩子们像提线木偶一样渴望自由的灵魂。
他们一直都在追逐。父母崇尚技多不压身,教师往往把课余闲暇称为“碎片时间”,游手好闲从来不被接纳,轻松成功也难得嘉奖,孩子们习惯被拧紧发条,不遗余力才能获得人们的价值认可。
幼儿时期,他们的父母用识字量、背唐诗、学算术来量化孩子的智能;童年时期,钢琴班、舞蹈班、围棋班、篮球班、美术班等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厚望;到了少年时期,学科知识几乎占据所有学习时间。模拟考、成绩单、进退步比身高体重青春痘更让人焦虑。扶弱班、培尖班、承诺班取代了兴趣班,充斥霸占着孩子们的休息时间。
他们常常感到迷茫。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痛苦更能让孩子们的思想闪烁。他们常常会想:
我到底是谁?他的儿女还是我自己。我该如何和父母相处?包括如何爱以及如何战胜。他们究竟在乎什么?我的成绩还是我、我的未来还是我的现在。假期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作业还是休整。压岁钱究竟是不是我的?我的秘密究竟是不是隐私?为什么父母比我还输不起?长到多大才不算小孩……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