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朋友邀约,下午两点到图书馆。我准时骑车过去,但迷糊的是没找到图书馆,误打误撞地进入城市书房,(图书馆和城市书房距离很近),进入书房,大致浏览找到两本自己最想读的书,转身发现玻璃窗下一书桌,窗台上摆着一颗似松树但不是松树的绿植,它细长的枝条上有松针似的叶子,嫩绿色,像文竹,但也不是文竹,很文雅的样子。忽然想到明窗净几一词,它正是我心仪的读书位。窗外是双向大马路,高大的洋槐树是旁道树,浓荫蔽日。人行道上骑电车的行人匆匆,马路上车流飞驰。当我低头读书,眼里是书房世界,累了,抬眼远望是生活的真实世界。书房里是静的世界,窗外是鲜活的生活。
我选了两本书开始阅读,片刻朋友又给我送过一本书,作家冯骥才的《书房一世界》,果然翻开书,就未曾放下,阅读它,我就仿佛走入了作家的书房,听作家讲书房名字的由来,书房特有的小窗,楹联,架上的书,房子中的器物等等,每一个物件,每一个角落都是故事。讲故事的人用了心,器物藏着情。
来书房读书的人还真不少,我大致观察了一下,读书人分三类,一类是年轻人,她们带着自己的电脑、书籍来这里安静学习,为参加各类考试做准备呢。一类是如我一样,自由阅读的,我这类的人较少;第三类是父母陪孩子来借束读书的。
我今天借了三本书,在小管理员的帮助下体验了一下高科技的便捷,把书放桌面上,书名自然就被录入电脑系统储存。还有一个像电视一样挂墙上的屏幕,统计显示着今天来此读书的人数,第一位达到这里的人员,借阅量,还书量,在过去这是一份很大的工作量,现在却如此简单。智能化真好。
在书房读书的效率很高,很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我决定今后多到书房读书。如此还可以省下家里的空调费,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