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处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的带状尸骨层在高平市被当地农民发现。经当地研究长平之战的学者与文物部门人士现场勘查,这处呈带状的尸骨层可能与发生在2200年前的长平之战有关。
长平之战发生于战国后期,虽然当时整体上是七个强国在争斗,但局面基本为秦强,齐、楚、燕、韩、赵、魏相对较弱,但赵国算是实力比较强的,且与秦国相邻,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大障碍。
而导致两国大决战的导火索就是秦、韩之间的上党之争,因为上党的特殊意义,秦国长期对其进行攻略,而要到嘴时,上党郡郡守冯亭把上党十七座城池全部献给赵国。
在赵国接受后,这也导致祸水引到赵国,进而爆发一场大规模的秦赵战争,史称“长平之战”,此战也是战国时代的重大转折点,使秦国真正走向统一天下的道路。而这是为何呢?

一、秦、赵是相邻且战力最强国家,这一战打破平衡
《史记·秦本纪》: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秦国和赵国,是战国末期七个大国中战斗力最强的,长平之战不是小摩擦,是举全国之力的决战,双方动员兵力都超过40万。
在春秋战国以来,极少、甚至没有动用过如此多军队的大规模战役,注定了战败方不仅没有战利品,还会失去称霸天下的资本。
那么,双方就动用了最强战力,秦国是战神白起,赵国则是他们以为的天才,即“纸上谈兵”的赵括。
结果赵国惨败,被坑杀士兵40万,可以算是葬送了江山,也是断送了六国的未来。

二、六国看似兵力雄厚,但已无力抗秦
战国后期,各国兵力大致如下:秦、楚、齐各约100万,赵、魏各约60万,韩、燕各约30-40万。
按兵力数量来说,秦的兵力约100万,而六大国约400万。按理说联合起来,肯定可以虐秦国,但事实证明做不到。
就以最为成功的一次为例,就是庞煖率领合纵的大军,主要有赵、魏、韩、楚 参加。
联合军迂回至函谷关后,出其不意分路出蒲阪,在咸阳前与吕不韦率领的秦军大战,但因为各军都不愿意遭受过重的损失,没有拼尽全力,导致功败垂成。
这里可以看出,齐、燕二国的兵力虽然没参与,但联合军只要有强大的统帅,也有足够力量攻打秦国,可是永远无法凝聚的是各国人心。
若可以劲往一处使,那何惧秦国?否则,再多的人也是乌合之众,而力量分散的话,就没法抗秦了。

最接近秦国的就是三晋(韩、赵、魏),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的赵国已经无法对付秦国,韩国则一直处于弱势,长期被秦国和赵、魏压制,别说抵挡秦军了。
而魏国的有基本的战斗力,但也大不如前,都被打到迁都了,所以就军力而言,三晋已经挡不住了。
楚国方面,虽然很强大,只是打仗缺乏将才,一直被秦国打,但由于交通问题还没有大问题,而齐、燕则距离较远,基本上不会和秦国有直接的战争。
因此,秦国从近打到远,对于无法凝聚力量的六国,已经没有大问题了。而长平之战后,秦军军威大振,对各国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三、秦国外交政策非常成功,各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都分崩离析
自张仪以来,秦国以连横的手段瓦解六国合纵,主要从不断破坏各国的结盟,拉拢与秦国关系,离间君臣的手段去制造问题,仅以外交手段就使秦国扩大了疆土,取得了极大成效。
而到了长平之战时期,秦国的丞相范雎主张“远交近攻”的策略,这是自古至今都好用的经典智慧,即是近攻相邻的对手韩、赵、魏,远交接触不到的对手齐、楚、燕。

这起到几方面作用:
1、三晋在与秦交战时得不到外国援军和补给;
2、远方国家放松对秦国的戒心,甚至与三晋交战;
3、齐、楚、燕战斗力下降,或者互相交战导致国力消耗;
4、三晋除了正面要抗秦之外,还得小心他人在背后捅上一刀,这里也就无法集中力量抗秦;
5、直面秦国的三晋,在挨打时还受到精神压力,导致向秦国靠拢、献地,也就无法齐心协力抗秦、互相支援。

总结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这一战的直接结果就是赵国最终战败、元气大伤,被秦国坑杀45万赵卒。
虽然韩、魏越来越弱,但起码秦国周边有强大的赵国与之抗衡,可一场“长平之战”,导致秦国周边的三晋都失去了抗衡之力,遭到蚕食。
而齐国则完全被秦国拉拢,失去了戒心和战斗力,最终秦军灭齐是长驱直入,那么,燕、楚如何抵挡势如破竹的秦军?
因此,“长平之战”中,秦国打败了强大对手赵国,真正加速了统一中国的进程,也是战国时期格局改变的关键点,让各国的灭亡随着时间推移逐步灭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