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网上流传一句话:生活就像被QJ,如果无法反抗,就闭上眼睛享受吧。
这句话听起来其实挺流氓的,不过某种程度上讲,也算是一种积极心理学。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多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属于是“关注圈”的事情,我不如把精力都放到自己的“影响圈”,想点开心事,想想怎么做对自己更有帮助。
之前给某公司的新员工培训,我发现有个小伙,在上课的时候偷偷拿手机看视频。
当时我就惊呆了,一般情况下,老员工在培训中开小差很正常,新员工做这样的事情,是很难见到的。
我试着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他应该是觉得企业搞这些培训都没什么用,还不如多发点钱来的实在。
很多人都觉得到企业工作,就是付出自己的劳动,然后企业给出报酬,并不是修行自己的一个过程。
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当中写到: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哪怕只一厘米。
但是对某些人来说,进步不进步都是“虚的”,能够过得“自由自在”最重要,让自己爽最重要。
学习这件事情,通常不包含在“让自己爽”的行列之中。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件“逆荷尔蒙”的事,除了万里挑一的学霸,没有人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大多数人困了、累了,会想要玩会儿游戏、睡个觉、刷刷剧、旅旅游,极少有人累了之后,拿出书来看一看。
可是“顺荷尔蒙”的事情做久了,往往对未来没有什么好的影响。
比如说好吃的吃多了会变胖;好玩的玩多了会生病;好用的买多了会没钱。
说回那个玩手机的小伙,说白了,人家的想法,就是“我是被逼而来的”,在课堂上刷一分钟视频,就算是赚了公司一分钟,跟“带薪拉屎”是一个意义。
但是事实上,他把视频刷好了吗?恐怕也很难,因为我在课堂上布置了大量的任务,他周围的人都在认真学习,他还要提防培训的主办方和我看到他看视频。
另外因为在看视频,肯定没有精力投入到课堂中,结果就是学习也没学好、看视频也没看好,浪费了自己一天的时间。
说实话,如果我是初入职场,我肯定会向主办方说明这个小伙的情况,因为我觉得我是在帮他,但是经过了职场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我把堆在嘴边的话,又憋了回去。
因为我考虑到,他可能仅仅是这一次培训不认真,在新员工期间,万一被贴上一个“喜欢开小差”的标签,可能会影响他以后的职场发展。
当然了,如果他一直三心二意地做事,未来一定会有人给他教训,只是那个人,应该不是我罢了。
说实话,我当学生的时候,在课堂上也不是100%投入,有时候也会开小差和神游太虚。
随着我阅历的加深,我会去留意老师的课程当中,有哪些部分值得我去借鉴,如果实在听不下去,我会选择离开,而不是在课堂上做一些无聊的事情。
每一次的消极对抗,其实损失最大的是自己,既然无法改变事情本身,就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你说是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