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页面在不同尺寸的设备上都能合理排版显示
前置知识
1. 设备的一些物理属性
- 屏幕尺寸:屏幕对角线的长度
- 设备像素:设备像素是物理概念,指的是屏幕的发光点
- 屏幕分辨率是指屏幕的像素点数。分辨率2400*1080指有2400*1080(= 2592000)个像素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28678/eed8177941b8bd75.png)
- PPI(Pixels Per Inch)指每英寸的像素数量,是像素密度(Screen density)的单位。屏幕尺寸和分辨率已知,就能计算出像素密度(根据分辨率计算对角线上的像素数量 / 屏幕尺寸)
2. 设备独立像素(device-independent pixel,简称DIP或DP)
设备独立像素是【独立于设备的】用于【逻辑上衡量尺寸】的单位,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关注设备的物理分辨率了
我们在web开发布局时使用的px都是逻辑像素
-
将一个元素设置为100px(不管屏幕分辨率是多少)
-> 如果视口宽度是200dp(也就是设备提供给你的这个视觉窗口内能显示的逻辑px值是200),则这个元素显示的宽度为屏幕的一半
-> 如果视口宽度100dp,则这个元素显示的宽度刚好充满屏幕 -
上面可以看出px是个相对单位:它并不能决定物理尺寸。即使元素都设置为100px,显示出的物理尺寸也可能是不同的。
3. DPR(设备像素比,devicePixelRatio )
我们布局时使用的是逻辑像素,最终设备会将逻辑像素转换为实际的物理像素进行显示。DPR就描述的是设备物理像素与逻辑像素之间的转换关系:
设备像素比(DPR):window.devicePixelRatio = 物理像素 / 逻辑像素。
- 当像素比为1:1(DPR=1)时,即使用1个物理像素显示1个CSS像素;
- 当像素比为2:1(DPR=2)时,使用4个物理像素显示1个CSS像素;
- 以iphone6为例:屏幕分辨率(物理像素)1334*750,设备独立像素(逻辑像素)667*375,DPR为2。所以针对物理像素1334*750的设计稿,在还原到逻辑像素为667*375的页面时,px数值应除以2
了解了
物理像素、逻辑像素、DPR
之后,我们知道影响元素物理尺寸的是:元素所设置的px值、dpr、ppi
px值和dpr决定了显示元素所使用的物理像素数量,再由ppi(每英寸的像素数量)计算物理显示尺寸
4. 调整设备分辨率 / 浏览器缩放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28678/af62fc6e4e1b99b0.png)
-
浏览器视口的逻辑宽度与我们调整的显示器分辨率和缩放值有关。上图配置,浏览器全屏时视口宽度为
1920 / 1.5 = 1280dp
。如果我们将缩放调至100%,视口宽度为1920dp -
浏览器缩放时,元素显示的物理尺寸会发生改变,说明显示1px所用多少物理像素在改变,即dpr值在改变。而dpr值改变是因为这个视口的逻辑宽度在改变。如下图,字号不变,显示越来越大,视口逻辑宽度越来越小:
dpr.gif
移动端适配1——viewport
1. 布局视口
-
将为PC端设计的网页展示到移动端浏览器上,也许第一个面临的就是设备宽度不够带来的排版错乱问题
-
viewport meta标签,用来创建一个虚拟的布局视口(layout viewport),这个视口就是HTML页面布局的区域,开发者可以自定义它的宽高(主要是加宽),使得原本为PC端设计的页面结构不会在移动设备上被破坏。用户可以在视觉视口(visual viewport,手持设备屏幕的可视区域)中拖动或者缩放网页,来获得良好的浏览效果。
-
移动设备上的浏览器会给viewport设置默认的尺寸,常见宽度为980px和1024px。可以通过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查看。
不设置viewport,默认宽度.gif
-
因为移动设备的默认布局视口往往大于设备逻辑宽度,此时就会在横向出现滚动条才能完整的容纳页面
2. 理想视口
理想视口,最理想的视口大小——用户无需缩放或滚动就可以浏览横向的全部内容。它只是一种概念,用于指导开发者设计最理想的页面大小,它的宽度应为设备逻辑宽度。
3. 自定义viewport的尺寸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属性 | 注 |
---|---|
width | 定义视口宽度,单位为像素。值自定义或设为device-width,device-width表示设备逻辑宽度 |
height | 设置layout viewport 的高度,很少使用 |
initial-scale | 定义初始页面的缩放值,[0.0-10.0](chrome 105上测试小于0.25的视为0.25,大于5的视为5) |
minimum-scale | 定义用户可缩小最小比例 |
maximum-scale | 定义用户可放大最大比例 |
user-scalable | 定义是否允许用户手动缩放页面,yes/no,默认值yes |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将viewport宽度设置为设备逻辑宽度,达到理想视口:
image.png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initial-scale=1">
也能将viewport的宽度设置为设备逻辑宽度。因为缩放是相对于 ideal viewport来进行缩放的,当缩放值为1的时候,就得到了 ideal viewport了。 -
为什么我们2个都写?如果设置的viewport宽度大于设备逻辑宽度(并且没有设置initial-scale),照理来说会出现横向滚动条,chrome devTools下模拟是有滚动条的,但是手机上测试没有,它会自动计算一个缩放值,缩放至不出现横向滚动条的状态,导致页面内容的显示很小,所以还是需要设置initial-scale来覆盖这种默认行为,让它正常出现滚动条。
width设置800,没有出现滚动条,而是自动缩放
![]() |
对比width设置为device-width
![]() |
---|
-
为什么我们2个都写?还有一个原因:参考
image.png
-
initial-scale = 设备逻辑宽度 / viewport宽度
, initial-scale设置的越大,viewport的宽度就越小。例如当设备逻辑宽度为375px时,设置initial-scale为3.0,则viewport的宽度为375px / 3 = 125px; -
如果initial-scale和width都设置了,则会取较大的值。比如上面条件中同时设置了width为400,则viewport的宽度为400px
-
viewport 标签只对移动端浏览器有效,对 PC 端浏览器是无效的
将viewport设置到理想视口,使用户不需要进行拖动和缩放,是在移动端浏览网页获得良好体验的第一步
移动端适配2——相对单位之 rem
保持页面设计结构不变,大屏时让元素显示的更大,小屏则尺寸小一点,是适配各种设备的一种方法,使用rem能便捷地达到这种效果
- rem也是相对单位,相对于根元素(html)的font-size值来计算,假如根元素的字号为20px,则1rem为20px
:root { font-size: 20px; }
如何根据设计稿来使用rem?
- 先不考虑ui设计稿的整体尺寸,我们将设计稿上的1rem视为100px,也就是说设计稿上根节点font-size为100px。(因为100方便换算,不设置为10px的原因:chrome不支持小于12px的字号)。
- 假如设计稿上元素字体为20px,则换算为0.2rem,那么在任何设备,这个字体设置时都是0.2rem
- 当我们能把px都换算为rem,就只需要关注在不同宽度的设备上,将根节点的字号设置为多少px
- 以我们移动端ui设计稿为例,尺寸:750x1334px,是iphone6屏幕的物理分辨率。设计稿宽度为750px,我们之前将设计稿上的1rem视为100px。当设备逻辑宽度为375px,这个设备上1rem = 375 / (750 / 100) = 50px,即根元素的font-size需要设置为50px
-
在设备逻辑宽度不同时,根节点设置不同的font-size值
移动端.png
使用插件将px换算成rem
- 虽然将1rem视为100px已经便于换算,但毕竟还是多了一步计算,最好可以直接把设计稿上的px值拿来直接用!
- 我们移动端就使用了postcss-pxtorem插件,以1rem为100px为基准将代码中的px值转换成rem,这样开发时就能直接用设计稿上的px值了。
配置.png
是把设计稿上所有px都转成rem吗?
- rem只是我们工具箱中的一个,对于需要适配屏幕等比缩放的元素可以选用 rem 作为单位,不需要等比缩放的元素可以依旧选用其他单位。
- 这需要我们自己分辨,例如对font-size使用rem,对border使用px,对padding、margin、border-radius等使用em,声明容器的宽度用百分比等。当然这都不是绝对的
移动端适配3——相对单位之 vw / vh
vw和vh是相对于viewport的单位,也能实现【设备宽度不同时,网页元素宽高等比缩放】的效果
1vw = 1% viewport width
1vh = 1% viewport height
1. 换算
- 计算逻辑:假如设计稿宽度750px,30px则换算为
30 / 750 * 100 = 4vw
,不需要关注各种设备实际的vw是多少 - 插件:手动计算显然过于麻烦,postcss-px-to-viewport 同样可以自动将px转换为vw(配置viewportWidth为设计稿的宽度),这样就能在开发时直接使用设计稿上的px值了
2. 与rem的对比
- 如果使用rem:px → 换算成rem → 计算不同viewport下根节点的font-size
- 如果使用vw:px → 换算成vw
所以,使用vw比rem方便之处在于——这是个纯css方案,不需要使用js去关注当前设备的vw值。
3. vw和vh混用可能会导致元素变形
- 以750x1334的设计稿为例,假如元素是一个30 x 30px的正方形
- 如果网页的vw和vh分别是
375px x 667px
(iPhone6的理想视口),则此元素宽为30 / 375 * 100 = 8vw
,高为30 / 667 * 100 ≈ 4.498vh
- 将元素宽高设置为8vw和4.498vh
- 如果网页的vw和vh分别是
414px x 896px
(iPhone XR的理想视口),按照8vw和4.498vh计算,这个元素的尺寸为33.12 x 40.3px,就不是一个正方形了,也就是会发生变形,所以建议不要混用vw和vh
4. vh
我们总会遇到这种场景:底部按钮固定,上方表单区域滚动显示:
:root {
--height: 98px;
}
.form {
height: calc(100vh - var(--height));
overflow: auto;
}
.btn {
height: var(--height);
}
.container {
height: 100vh;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column;
}
.form {
flex: 1;
overflow: auto;
}
.btn {
height: 98px;
}
5. 兼容性
移动端适配4——媒体查询
rem和vw的方式都是等比缩放元素,但是移动设备越来越大并不是为了让元素越来越大,而是为了展示更多的内容。当不同尺寸的viewport需要不同的布局方式,这时就需要使用 媒体查询
@media not|only mediatype and (mediafeature and|or|not mediafeature) {
CSS-Code;
}
结尾
1. 移动端1px问题
750x1334px的设计稿中,设计要求边框宽度为1px。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28678/1ccf47fac7a4ae2e.png)
- 开发时换算为0.01rem,在逻辑宽度为375px的设备上计算为0.5px(根元素字号50px)
- 不同的浏览器处理小于1px的方式不同,有些采用四舍五入,有些大于某个值展示1px否则就不展示,有些只是线条的颜色变浅了,从视觉上看就变细了
→ 如果将边框宽度设置为0.01rem,如果设备不支持小于1px的值,直接视为0,则会表现为无边框;
→ 如果设备将0.01rem四舍五入为1px,或者我们直接设置border-width: 1px。那么在两倍屏中看这个边框,会比在设计稿中看起来要粗。这里所说的border更粗,是分别看设计稿和设备上的border和其他元素的比例,而不是去比较2个不同dpr的设备上显示1px border的物理尺寸
image.png
1.1 媒体查询:dpr为2及以上再使用0.5
.border {
border: 1px solid #fff;
}
@media only screen 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2) {
.border {
border-width: 0.5px;
}
}
但这种方法只在ios上支持,安卓上小于1px的可能会四舍五入或当做0处理。所以出现了第二种方式:
1.2 伪元素模拟边框 + scale缩放
为伪元素设置1px的边框,在此基础上再利用transform: scale()缩小,避免直接使用小于1px值时各设备兼容性处理不同。
.border { position: relative; }
.border::after {
content: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注意这里----------*/
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200%; /* 因为之后要缩小到0.5 所以初始尺寸先放大 */
height: 200%;
border: 1px solid #000;
transform: scale(0.5);
transform-origin: top left;
/*--------------------------*/
}
dpr为1的设备其实只需要正常使用1px,不需要缩放;dpr为2时scale(0.5),dpr为3时应scale(0.3333)。可以配合媒体查询在不同dpr时设置不同的缩放值
:root {
--borderScale: 1;
}
@media only screen 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2) {
:root {
--borderScale: 0.5;
}
}
@media only screen 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3) {
:root {
--borderScale: 0.3333;
}
}
.border { position: relative; }
.border::after {
/* ... */
transform: scale(var(--borderScale));
/* ... */
}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对于已有伪元素的元素需要多层嵌套。
uView框架中也使用了缩放来处理线条: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28678/f4d182f07e7dc9f3.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28678/29d52e85c3a42498.png)
2. 微信小程序的rpx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28678/ca51ceec9f2c58a9.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28678/b729b7c094682b52.png)
- 微信小程序规定所有设备上逻辑宽度都是750rpx。设计师只要按照iPhon6的750*1334进行设计,开发者可以将设计稿中的px以1:1直接替换为rpx,不再需要自己考虑自适应的问题
- 使用单位rem,是开发者根据设备逻辑宽度和设计稿宽度算出根节点的font-size值即1rem值作为基准
- 使用单位rpx,是小程序根据设备逻辑宽度和自己规定的750rpx算出1rpx作为基准
3. 小数问题
根据rem或vw去计算时,都会出现小数点问题,插件配置时给我们提供了小数位精度的选项,但如果需要展示小于1物理像素的部分,是无法精确处理的
https://isux.tencent.com/articles/105.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