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越发感受到然然渴望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又有些社交恐惧。经常远远的看着同伴,不敢过去。通过聊天了解了一些原因:据他描述刚上1年级时,中午在小饭桌吃饭,受到过高年级大哥哥的“指责”、也曾想加入,但遭遇过小朋友的拒绝...加上他内向腼腆的性格。使他更加“害怕”与同伴们接触。
孩子虽然小,但我相信随着他的长大,也会在不断思考如何与别人相处。而如何引导孩子友好地和别人相处前,帮助他先建立社交自信是迫在眉睫的一件重要的事儿。
今天,听到院里有男孩跑闹的声音。我偷偷走出去,和一个孩子王(六年级,比然然大)商量:我家有个弟弟很想和你们一起玩儿,但是他不好意思主动和你们说,阿姨想能拜托你和他一起玩儿会,可以吗?男孩爽快答应。在门口等着。
然然出门前,发现院儿门口有人,觉得奇怪不敢出去。下意识的领起了我的手。大哥哥主动搭讪:“一起玩吧“。然然把我的手攥的更紧了,随即往后退了一步,悄悄和我说:妈妈,我不想和比我大的哥哥一起玩儿。我看着他,微笑的点了点头。随口问那些小朋友:你们一会儿准备玩儿啥?“玩儿斗地主”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应道。我随即发出邀请:能在我家院子里玩儿吗?他们爽快答应。进了院子,然然依然和他们保持2米左右的距离,邀他一起做时,他摇头不动。我拉着他一起围坐在一块儿,看着几个小伙伴先玩儿。期间,偷瞄然然,已经开始随他们一起笑,一起说话了,之后便故意走开。一会儿,然然便加入到了他们的游戏中,斗地主、抢银行、一起骑平衡车在院子里溜圈...
晚饭回来,嘴里哼着小曲儿,照着镜子跳舞...还饶有兴致的和老父亲老母亲交流下午一起和哥哥们玩“抢银行”游戏的规则,还一个劲儿的炫耀和哥哥们加了好友...
现在回想:是我们粗心了,曾在二年级时,和班里三位小朋友发生过冲突,当时觉得都是小事儿,家长之间就解决了。疏忽了他在与小朋友交往中是存在些小问题的。
后来和他爸探讨,觉得影响他交往的最主要因素其实还是父母。一方面在于我和他爹本身的性格和社会交往的方式,另一方面与我们没有刻意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有关。
人和人之间,是用来相处的,不是用来对抗的。现在会有意识帮助他去认识和理解别人,让他尽早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融入学校生活。同时,和班主任老师主动沟通寻求支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深感,养娃不易,且行且珍惜。
日更实践100天。与您一起经历:亲子不同时,花开可同期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