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亿万财富之谜:罗永浩与李笑来的彪悍人生

亿万财富之谜:罗永浩与李笑来的彪悍人生

作者: 郭三十三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10:25 被阅读0次

                                   文/郭亮(微信:15801290112,公号:guol33/郭三十三)

    提示:全文14000字左右,阅读时间15-20分钟。长文恐惧者可重点关注黑体字部分。

     

    13年前。 

    2005年的7月,如同往常的北京盛夏,炎热而漫长。

    海淀区成府路,新东方第一教学区,两位东北籍的老师先后登上讲台,分别讲述着GRE和TOEFL的课程。

    一个体态偏胖,个头不高,不时拿纸巾擦拭渗满汗渍的额头。另一位据说有教健身的媳妇指导,练得一身健硕身材。

    那位微胖的老师气场十分强悍:仿佛鸡血永动,瞬时亢奋,妙语连珠、不时喷出名言警句。

    那位健硕的老师则相对持重,暑期班每天讲授8小时课程过度劳累,到了傍晚最后一节时,满脸抱歉道“我只能坐着给大家上课了”。

    这两位风格迥异的老师,最大的本事就是都能从本质上把课程讲授得极为清楚,而不是一味地讲技巧、蒙概率,成为了新东方鼎盛时期最受欢迎的两个教师。

    他们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一位是罗永浩,一位是李笑来。

    那一年,他们33岁。

    在当时那个闪烁着光辉的“新东方聚义厅”下,他俩除了讲课广受学生欢迎之外,似乎也没发现有什么别的过人之处。

    然而,这十几年过后,他们仿佛脚踩风火轮、乘着人生的诺亚舟,令人炫目地迈上一座又一座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对了,罗永浩现在是手机新品-锤子科技创始人兼CEO,李笑来是中国的比特币首富、天使投资人。

    2018年,他们46岁。人生皆成大器,盛名内外远洋。

     

    一、“万历十五年”

     

    1st青春年少

     

    1.    小学:

    1984 年,他俩12 岁,小学6年级。

    两年前,小李刚从黑龙江转学到小罗所在的延吉小学。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俩属于“发小”。

    这一天小李向父母要了 10 块钱,去延边青少年宫参加计算机培训班,学习BASIC 编程语言。

    那可是在1984年,联想年初才刚成立,99%的中国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电脑的年代,笑来老师竟然以一个6年级的小学生学会了编程,由此登上计算机世界的历史舞台。

    他还想不到,30多年后他将凭借这一时期的编程基础踏入比特币这一神奇的河流,而这条河流将使他火箭般地实现了财富自由。

    就在小李每天下课后去延吉市青少年宫学习编程的时候,小罗则悲催地被中年女班主任拎到教导处,呵斥着让他反思今天课上的叛逆行为。

    事情是这样的:刚才在上语文课时,小罗的文章被老师判定为“哗众取宠”,因此当众在课堂上宣读:在一篇拟定的歌颂美丽校园的文章中,别的同学都写的是“五星红旗飘扬在校园上空”,偏偏小罗同学觉得那天校园里没有一丝风,就写实的地描了一句“五星红旗耷拉在校园上空”。

    老师念完后还不过瘾,逼小罗同学当众认错。小罗则再次挑战老师神经似的“悔改”道:“您要非让我改也行,那就改成这样:说来也怪,虽然校园里没风,但五星红旗依然飘扬在学校上空”。顿时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由于上述的这一幕,小罗被老师弄到教导处单独教育也就不足为奇了。多年后罗老师在回忆这一幕时还绘声绘色地描述道:“由于我皮糙肉厚,她拿扫帚也打不疼我,但我还是智勇双全,哎呦哎呦地满地打滚”。

    即将步入中学的小李似乎是要朝着一个计算机天才的路线发展,而小罗同学则貌似更有可能发展成一个问题少年。

     

    2.    中学

    1990年,他们18岁。

    小李”那年参加高考。

    本来他应该被推选参加那年的省计算机竞赛,竟无辜被主管老师用其外甥把名额顶替掉。结果那次比赛的前三名全都被保送进了清华大学。    

    实际上在小李的高中三年,只要是省市的计算机类的竞赛,他从来都是大比分领先第二名拿到冠军。这导致小李遭受了沉重打击,高考时故意答得很烂,期望着高中毕业后就去“混社会”挣钱。

    没成想上了大学的同学给他寄来的雪花般的明信片,使他后悔万分,决定重新补习再次高考。  

     结果命运再次给他开了个玩笑。。。。。。中间省略1万字。Anyway,就这么一个清华的胚子,最终被“调剂”到了毫不知名的长春大学。

    对了,是会计系。当年小李的父亲认为这是一个天天跟钱打交道的专业,毕业后肯定好挣钱。

    因此,小李的人生轨迹在高中时期来了一个大转折:从对计算机先知先觉的“天才少年”,经历了一系列不可控制、不可预知的变故后,终于只能将清华梦埋藏在心里,不情不愿而又无可奈何地走进了省城重镇长春。

    在那里,他将继续度过与众不同的四年。

    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小罗同学,已于前一年高二时退学,他们全家坚信他将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

    就像2003年的韩寒,实在受不了在课堂上思考“鲁迅写这段话时在想什么”,小罗在课上执着地独自阅读着鲁迅全集,他只愿意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遨游。

    已经上了10来年学的小罗,在学校这个大体制下已经“耷拉”地不成样子,他终于决定要和这个世界彻底决裂了。

    就在小李发奋复读,决心次年一定要问鼎清华之时,小罗则白天在家惬意地一边吃着火锅唱着歌,一边读着《罗马帝国衰亡史》和《美国种族隔离》。

    晚上,在黄昏的台灯下,他写着和海子一样朦胧的诗歌。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在想明白钱钟书“年轻时,我们总把写作的冲动误认为是写作的才能”后,罗老师终于认清了自己在写诗上的平庸,含着泪告别了他年少时“伟大的诗人梦”。

    可以看出:小李在中学时期遭受了人生的重创,仿佛一颗被暴雨拍打的莲花,花蕊已几乎被折弯在水面。

    “小罗”则毅然地逃离了校园,心中默念“成功必不是华山一条路”,打起背包混社会去!

    3.    大学及毕业后

    1992年,大一寒假刚过,一个初春的早上。

    长春大学会计系205寝室迎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小李的父母。

    起因是这样的:大学刚读了半年,早已习惯和Java、C++等编程语言为美的小李,实在是不喜欢天天研究会计分录、账务处理这个会计学专业。

    昨晚和父母电话一番长谈后,他决定摊牌:“我不喜欢这个专业,我决定要走永浩的路:退学”。

    父母在电话中苦口婆心3个小时未果后,老两口买票连夜赶到长春。父母百般劝说险些下跪,小李终于无奈地妥协了,同意把大学念完,但条件是除学习完他想做的事,父母不能干涉。

    老两口点头同意。

    大学期间的小李有两件事值得一说。

    一是拒绝庸俗,不“同流合污”。

    当时几个室友经常玩很潮流的“扒裤衩”游戏:就是几个人合起来把一个人扒光,然后锁上房门让其在走廊里丢人现眼。

    宿舍6个人,只他从不参与。

    可以想象,就在其他几个舍友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经常从宿舍一角投来鄙夷的目光:“庸俗!让人当众出丑很好玩吗?”

    另一个则是他突然在销售这个领域显露头角。

    1994 年,大三,22岁。

    他空手套白狼般借钱在延边日报上发了个广告,然后在市内最好的宾馆里租了个房间招商,开始一周前后的时间里,就卖了二十多万,拿到两万多提成。他没要现金,而是换了个位置不错的小柜台出来自己开个电脑门市。

    这次销售触电,对小李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是他几乎在前20多年跌入谷底后的一次强势反弹,使他在遭遇接连打击后通过这次不算太大的成功,找到了之前丢失了很久的“入主清华”的娇子之心。

    这是小李人生中的又一次开挂,毕业后他先后试水了一系列“商业模式”,都是自己当老板,拉大旗抢山头:

    1995年,23岁。大学毕业,几个朋友经营服装批发生意。

    1997年,25岁。已经是金鹰板卡的东北区总代,赚到了百万级别的现金。

    1999年,27岁。回延吉开电脑公司,办网吧。

    在办网吧时,竟然还自己琢磨除了搭建无盘网,使得搭建一个网吧的成本比别人低出一大截,再次获取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

    这一时期,与梦想家贾跃亭一个专业的小李会计,和老贾一样:大学时就开始做买卖赚钱,毕业后继续在社会上折腾。

    这一时期小李的表现,既不安分,也不守己。

    小罗也是一样。

    自从诗人梦破灭之后,他20-30岁这十年可谓纷纭诡异。

    这10年,宏观大势“大风起兮云飞扬”:深圳被画了圈,福利分房被解了套。

    小罗也积极下海,总想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跟着拽个螃蟹腿儿。

    但造化弄人,就像当年卖草鞋的刘备,虽然胸有大志,但旁人还是没看出一点“皇叔”的影子。

    他先后倒卖过走私汽车,贩过二手书,竟然还去思密达那做了一段时期的蓝领,准备回来曲线救国。

    对了,小罗同学辍学在家时,中途还在小李大三开挂的销售经历中跟着“跑了个龙套”:报纸上的广告就是他跑去找了个人发的。

    当然,一系列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或者说至少没有赚到小罗心中期望的大钱。无奈之下,只好去天津投靠姐姐,独自住在了姐姐买的一套小房子里。

         

    那时已是1999年,小罗已经27岁。

    离他17岁高二辍学已经过了整整10年。

    到天津后,白天小罗在书房读胡适,偶尔想到自己年近30依然一事无成,不觉一声轻叹。

    这时小罗应该没想到,离他真正实现刘皇叔的“主公梦”(不是“公主梦”。。。)还差36个月:那时他将摒弃被人叫了30多年的小罗,华丽转身成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第一代网红“老罗”。

    纵观这一时期,小李通过一次销售开了挂,人生开始慢慢找到了感觉。男人一旦拥有了自信,这种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它将排山倒海、摧枯拉朽、势不可挡。

    而小罗同志,显然还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前夕的黑暗中摸索。他善于思考以及教主版极具感染力的谈吐,将在他冲破黎明的时候闪耀出透彻的光辉。

    一个成绩优良,本应成为“别人家孩子”的小李,险些大学退学。

    一个从小就不屑于成为“别人家孩子”的小罗,立刻将成为“别人家孩子”的老师。。。

     

    人生啊,要多诡异有多诡异!

    2nd新东方岁月

     

    如果说公元1587年(万历十五年)那表面上平庸的年岁,开启了大明王朝滑向深渊的潘多拉盒子;那么2001年,29岁的小罗、小李先后加入新东方,成为了一名英语培训老师,则真正奠定了他们日后“大明中兴”的坚实基础。

     

    1.    进入新东方:

     

    2000年的夏天,小罗投奔姐姐在天津驻扎的第二年,白天他依旧在屋内读书,只不过书名换成了《艾斯拉庞德诗集》、《萧伯纳文选》。

    “小罗”看书时,还是不时地叹着气:虽然哥哥姐姐把父母照顾的很好,但自己过年还是想买些拿的上台面的东西孝敬父母。

    男人快到30岁时,是很有压力的。

    由于运动较少,他的体重已极具登上200斤。因此,傍晚他就在房子旁边的中学操场上跑步减肥。

    每天10万米,每次200圈。

    回家后只吃几个西红柿和黄瓜,这一独特的“罗氏减肥法”使他几乎在两个月内减掉了50斤。每次跑完后,他甚至感到了“脂肪们”的恐慌:““小罗”是不是不要我们了?!”

    此外,每天跑完步后,他还在镜子前留一张自拍照,做成相册,逢人变宣扬他的独步秘籍。

    其间,跟着他跑过几次的一个小兄弟,看着罗哥天天这么疯狂的自虐,还以为他当“啃姐族”过于不安,于是在一次老罗跑步结束后,开启了一场使老罗改变命运的闲聊:

    “罗哥,虽然你现在不挣什么钱,你也用不着这么自虐啊。”

    “少废话,哥就是想减减肥,肉太多坠得慌。”

    “罗哥,你和我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要真有此心的话,兄弟我给你指条明道。”

    “你天天跟我一块混,自己还吃不饱呢。还给我指道!”

    “不骗你。听人说北京有个叫新东方的学校,我觉得你去那当个英语老师就挺好。”

    “什么?你脑袋被门挤了吧,我生平最讨厌两件事:一个是英语,一个是老师。你现在让我当英语老师,是想让我去自宫吗?”说着照这小兄弟的后背一顿猛拍。

    “罗哥,先别动手。我收回刚才的话还不行吗?”

    “收回也不行,敢这么侮辱你罗哥!”说着继续猛拍。

    “哎呀,算了算了!那你就别去挣那百万年薪了”。

     “什么??百万年薪??你把手拿开,我先不打你。”

    “小罗”哥突然停住手,把小兄弟拍的褶皱的T恤捋了两下。

    “你说的百万年薪是真的?”

    “应该是吧,反正我是听一个远房亲戚说的,人家在那当了两年老师,现在北京都买房了”。

    “小罗”哥这下彻底住了手,扬天一声长叹:

    “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要能挣到百万年薪,不管让我干什么,我也是可以考虑一下的。。。”

    说干就干,小罗在网上大致查了一下新东方及各类培训课程,最终选定GRE的逻辑课,打个背包就坐上了开往帝都的列车。

    之所以选择逻辑这门课,与老罗从小极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分不开的。

    他报了个暑期的住宿班,在昌平凤凰岭附近的校区苦读了1个月。下山后,又在西三旗租了个民宅,四壁漏风,继续苦读3个月备考。

    他一向讲究策略,知道自己可能坚持不下来,于是先去海淀图书城买了十几斤那种盗版的励志书籍。每次学习坚持不住、心被牵往滚滚红尘之时,就拿出一本给自己猛打鸡汤。

    第一次快坚持不住时,走到门口拿起李敖的“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时,瞬时感觉被闪电击中一般。于是猛抽自己耳光,鼻涕眼泪糊了一脸,满地打滚。等自己慢慢冷静下来,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坐在桌前继续学习。

    又看了两天,他仿佛再次听到了滚滚红尘的召唤:“来玩吧,大好时光别委屈了自己!”

    于是又拿起一本鸡汤,看到“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再次被闪电击中。。。

    于是继续猛抽自己耳光,满地打滚,然后穿着衣服就去冲了个冷水澡,接着换身衣服继续看书。

    等到3个月过后,课程复习了三轮,那十几斤鸡汤几乎全部看完,效果非常明显。如果少了几本,可能小罗就坚持不住了。

    后面的故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小罗在这年12月给校长俞敏洪写了封1万字的求职信,这在以盛产怪才见长的新东方仍然显得非常独特。

    命运好像要故意给小罗开玩笑:经过两次试讲失利,最终才在第三次试讲阴差阳错的安排下,将“正常水平”发挥了出来,成为了日后俞校长吹嘘的那个:“我当年一眼,就觉得这小子是个可造之材”的罗老师。

    这时已近2001年的春节,31岁的罗老师即将迎来自己巅峰的“老罗之路”。

    再看笑来这边,就没这么戏剧化了。

    因为父亲病重、之前做生意被骗,急需抓紧挣救命钱。在老罗加入新东方后,也招呼笑来过来试试,虽然没有传说中的百万年薪,但几十万还是有的:这足以解笑来的燃眉之急了。

    2001年,又是一个春天。

    “小李”在双榆树租了个民宅,买了一周要吃的东西塞满冰箱,开启了他加入名师的卓越之路。

    当年小罗为了克服人性弱点,买了十几斤“鸡汤鸦片”压惊;小李则不同,他是靠着强大理性来向胜利攀爬的:每天背不下去单词的时候,他就想将来挣了百万年薪,我现在背的这两万个单词,一个可就值50块钱啊。

    靠着这种“给重大事项赋予重大意义”的伟大方法论,小李这4个月的备课之路显得迅速而充实。

    他选的课程是托福的阅读,由于父亲是大学的俄语系教授,笑来从小就对外语不陌生。中学时,他在母亲所工作的图书馆看过很多英文原著,后来还自学了那本启迪他逻辑智慧的《beyond feelings - 超越感觉》的原版。

    因此,29岁的笑来选择了阅读课为入口:他已有了足够的阅读积累,直接上手这门课应该是轻车熟路、最省时间的。     

    也因为当时,笑来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展露,日后这将成为他鲜明的个人标签。

    和老罗一样,笑来的试讲也很不成功,直到经历了极其狗血的情节后,笑来才终于在广州新东方一炮而红。

    “小李”也即将迎来自己“名师”的春天。

    2、成为业内名师

    两人加入新东方时,正直学校的鼎盛时期,各种牛师层出不穷,他们两位是怎么迅速站稳脚跟而后大放异彩呢?

    笑来先琢磨明白了一件事:学生认为通过考试最重要的是什么?词汇、范文!

    笑来自己认为通过考试最重要的是什么?分析、逻辑!

    那就先满足学生认为通过考试最重要的要求:出了两本书,一本是托福高频词汇,一本是自己写的183篇题库范文。

    如果学生能体会笑来对考试的见解:阅读搞清思路、作文想清逻辑,那当然是最好,分数自然很高;如果不能体会,按照原先的方法背单词、背范文,也能节省不少时间顺利通过。

    我当年上过笑来的课,对他讲课水平印象颇为深刻,不过记忆中他的“扯淡”能力一般。我当年留学前在新东方参加培训见识过8位老师,现在还叫得上名字的有三个,能记起笑来主要是他讲课水平高,其他两位则是“扯的淡至今栩栩如生”。

    老罗登上讲台后,则完全一发不可收拾。就像孙大圣摘掉了紧箍咒,李太白端起了将进酒,长河纵观,气吞万里如虎。 

    他扯淡的功力岂止是栩栩如生,简直就是神灵活现:语言表现的幽默、张弛有度的戏谑、现实犀利的讽刺、尖锐独立的思考……

    在新东方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如此鲜明而又极具个性的老师。就像大家知道的那样:《老罗语录》就这么偶然而又必然地横空出世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其实更像对学生完成了一次集体的、关于独立思考的“思想启蒙”。多年后,大家早已记不起当时具体课程的内容,但书本外那些振聋发聩的声音,怕是一辈子也忘不了了:

    他讲猴子吃香蕉这个关于“传统轮”的故事,使大家知道了“我们没有义务爱自己的父母与国家”,如果要爱父母与这个国家,只是单纯地受感情的驱动,而非必须;

    他讲“户口的故事”,使我们知道“法无定法”是多么的可怕;

    还有“拉斯维加斯的离婚通道”,表明了在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时,离婚还真不是你自己能说了算;

    。。。。。。

    凡此种种,均是很多名牌大学的天之骄子长这么大第一次听到:不算冒天下之大不韪,至少在当年也是“离经叛道”的言论了。

    此后老罗更加势不可挡,先后获得2005年十大网红、2006年十大意见领袖,并迅速横跨文化、文艺、文学多个贵层,成为了柴静、冯唐、韩寒们的朋友圈新贵。

    老罗为何能在“逻辑”这门课走红是有原因的:

    中国历史上就没有这门学问,连逻辑这个词都是舶来品;

    中国学生最缺乏的就是逻辑分析能力,俗称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逻辑混乱;

    老罗从小博览群书,独立思考能力尤其出挑,再加上其天才的段子手本领和语言感染力,他的迅速走红也就不足为奇了。

    天之骄子们学了10多年的英文,见识过发音好的、词汇量大的、一目十行的各种老师,唯独没见过以逻辑见长、讲课这么有煽动性的罗永浩。

    日后通过《语录》迅速爆红的老罗,在中国的主流人群产生这么巨大的影响,应该也是以上三点原因而引发的强烈共鸣。

    老罗的走红和成功似乎是爆发性的、病毒式的,非常具有讽刺性的是:罗老师的意外走红,靠的竟然是课外的“扯淡”,而非讲课本身。这在中华几千年教师史上绝对是闻所未闻的奇葩现象了。他公众演讲的号召力将成为他日后一系列创业路上的“票房保证”。

    这一时期的笑来则显得相对平稳,之前积累了多年的计算机和外语以及金牌销售的技能,使他的名师之路似乎显得更加水到渠成、并不那么突兀。

    3rd 新一轮加速

    1. 创业试水 

    2006、07年,在新东方讲了几年课后,这两个东北新青年一前一后离开新东方,开启了新一轮的人生加速。

    那一年,他们35岁。

     

    按照惯例,还是老罗在前,笑来在后。

    不知是老罗的有意影响,还是纯属巧合,在一些重大的人生选择前,总是老罗冲锋,笑来垫后:当年笑来险些步了老罗退学的后尘,虽然没有成功;加入新东方,笑来受到了老罗的召唤;这次离开老东家,还是这个顺序。

    不过这次他俩离职后,终于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创业轨迹,从此几无重合。

    由于《老罗语录》在文化圈的空前走红,老罗选择创业的第一站是:牛博网。

    之前知识分子或公知的形象,要不在学术圈受捧,要不在大众圈流行,很少有同时被两个圈认可的。就像韩寒只能在大众圈追捧而主流舆论并不支持、贾樟柯只能在文化圈受宠而票房并不买账。

    牛博网几乎以一己之力囊括了当时各圈层的文化力量:有北大教授,有知名小说家,当然还有那个与老罗惺惺相惜、正在紧锣密鼓筹备自己“独唱团”杂志的韩寒。

    不夸张的说,这一时期“北牛博、南独唱”的文化局面,是自媒体到来前文化传媒界的最后一次狂欢。

    只是,这狂欢过于绚丽而短暂:“独唱团”只办了一期,牛博被数次整顿也只坚持了不到三年。

    笑来辞职后也没闲着,和新东方的同事折腾出一个留学咨询公司,其间还出版了一本跨出英语培训行业的书籍《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本书凝结了笑来30多年来关于人生的很多思考,尤其是对“时间管理”这个热度话题给出了自己的诠释:时间不可管理,要与他做朋友;我们所能管理的,只有自己的注意力。

    可能受到创业公司很难活过三年的魔咒,他俩离开新东方后的第一次创业均没超过三年。

    2. 再度转型

    牛博网关闭后,老罗再次重操旧业干起了老本行:办起了“老罗英语培训”,公司注册为“老罗和他的朋友们科技教育有限公司”,据说还是对标世界一流的IBM等公司的名称。

    虽然这比办牛博网的受众群体小,但老罗造出的声势几乎大半个中国都听见了。

    先是去大学巡回演讲,后来不过瘾,又在北京的海淀剧场连续举办了4年的《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从2009年到2012年,从37岁到40岁。每年分享一次创业路上的心得,期间还写了一本书《我的奋斗》。

     

    演讲中除了分享创业过程的一路坎坷和成长,还捎带着输出了一些新时期的《老罗新语》:“我不为输赢,我就是认真”、“不要信什么枪打出头鸟,有些鸟天生就不是来躲枪子儿的”,振聋发聩之势丝毫不亚于十年之前。 

    这种每年汇报演讲的方式,在中国绝对属于首创:除了演说创业路上的悲喜辛劳,更加难得的是,老罗终于在将近40岁的时候,完成了从老愤青向企业家的转变。

    虽然这几年里,他怒砸西门子冰箱玩了个视觉艺术,猛怼方舟子为民除了个害。可惜的是,老罗成为企业家后,这些张扬个性的行动几乎就成为了绝唱、一去不复返了。

    很多创业初期的朋友,强烈推荐去看一下这四年的演讲实录:从定位到办企,从营销到产品,既有创业新人的懵懂,也有成熟企业家的柔滑。

    笑来的留学咨询公司关门后,又和几个IT产品发烧友攒起了Knewone网站。

    如果老罗的第二次转型是从网站到实体,笑来则完全倒了个个儿,从实体干起了网站。他早年编程的老本行在这一时期又爆发出了鲜活的生命力。

    艺多不压身啊!

    对了,这一时期有个大事值得特书一下:2011年,笑来开始迷上了比特币,据说当时这一东西吸引到他的眼球,是因为他关注到这个新鲜的“虚拟货币”与美元兑换比例首次打破了1:1,也就是说在当时一个比特币要比一美金还贵。

    他这好琢磨事的习惯又开始爆发了:比特币和Q币一样吗?什么叫挖矿?这是不是庞氏骗局?虚拟的货币怎么就能比真实的货币还贵呢?

    他着实陷入了深思。

     

    经历了多日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在一个秋天的黄昏,他望着落日发呆,突然大叫一声:“靠!明白了!天才啊!天才!”

    原来比特币传递的不只是信息,他就是在传递财富啊!

    啥也别说了,买!

     

    6、7年间他先后买了多达六位数的比特币,关键是几乎一个没卖。当年1美元的比特币已经价值1万多美金一个,简单估算当年的这些比特币市值已超过60亿人民币了。

     

     

    3. 他们找到了那个“她”

     

    就在英语培训学校渐渐开始有了净收益的时候,蠢蠢欲动的老罗又闲不住了。

    他终于要向他早年心底那个神圣的梦想发起冲击。

    直到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比他早期“诗人梦”更深植他心中的,是那个更狂野的“改变世界”的梦想。

    如果办牛博网是期望“唤醒世界”;办培训学校是完成到企业家的跨越去“看清世界”;这次老罗真的要准备“改变世界”了。

    就像后来大家熟知的那样,他在2012年创办了“锤子科技”,一家专注于智能手机生产的新锐品牌。

    这一年,老罗40岁。

    正直“男人一枝花”的黄金年龄。

    但总体来说,到2018年为止这6年的创业历程并不顺利,有三件事对这个年轻的科技界CEO和他的锤子科技影响较大:

     

    第一是定位:“东半球最好用的手机”。

     

    他一开始就想做苹果那样的高端产品。

    做过企业的人都知道:每一个高端产品的成功,背后原因都很复杂,不具有可复制性。除了产品技术过硬意外,时代、时机、时刻,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尤其是在竞争极其激烈的智能手机领域:快一步可能在行业成熟前就牺牲了,慢一步可能就被竞品提前抢占市场了。

    因此,所有“苹果类的模式”看似简单,其实复制难度极大。

     

    第二是打法:做成一部手机和批量做出一万部手机,工业生产上的难度天壤之别。

     

    显然,从未涉足过制造业的老罗大大低估了工业企业的复杂性,供应链上薄弱的整合力使得锤子手机的新品一次次贻误战机、错过最佳销售时机。

    而后通过向雷军耍猴子式的销售模式道歉,老罗开始放低姿态,谦虚地汲取前辈的各种得失。

     

    第三是营销:锤子手机成立六年来,产品总是叫好不叫座。

     

    我买过两部锤子手机,现在正使用的是17年发布的坚果Pro。平心而述,不论美感、性能,这是一部性价比极高的手机。尤其是操作系统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简直将工业产品的人性化发挥到了极致。

    但奇怪的是,不论老罗怎么折腾,从线上到线下,从国内到海外,产品销售始终不及预期,也总是无法晋级一线品牌。似乎直到目前,老罗还是没有找到有效的突破口。

     

    2012-2018这六年里,智能手机行业快速崛起,经历了爆发式发展。前三年抓住战略机遇期的华为、vivo、小米,逐渐形成了自身势能的头部聚合;后三年行业陷入红海,锤子科技还是没能拿出自己的爆款产品,在市场中苦苦挣扎,股权被多次抵押,数次传出破产。

    没有华为的核心技术、没有Vivo的门店开道、没有小米的精准营销,锤子科技生产出的好手机未来到底在哪里?

     

    终于,锤子科技迎来了转型。

    2017年冬季新品发布会,老罗高调宣布公司开始涉足空气净化器行业。

    只是不知道如今46岁的老罗,是否还有当年改变世界的雄心?

    反观笑来,这几年则是各方面渐入佳境。

    从2013年底从事天使投资工作以来,他先后开通了微信公号“学习学习再学习”,运营“新生大学”的社群,写了本《七年就是一辈子》的书,合办“人人都可以用英语”,搞众筹投资-风利及比特基金等,开通“财富自由之路”专栏,无一不是风声水起,名利双收。

    但随着2017年比特币将近10倍的暴涨,他还是经历了一件回头看来可能是毁誉参半的事:ICO(代币首次公开发行)。

    其实笑来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他身上最重要的两个标签是“著名投资人”和“专栏作家”。

    但就像老罗“改变世界”的梦想一样,笑来心中的这个梦想同样炽热,这个梦想在比特币出现后成为可能。他不再满足于单纯地做个投资人,他要亲自参与到这场喷薄汹涌的时代变革大潮中。

    他创建自己的区块链项目“PressOne”,通过ICO众筹了数亿美元后,正好赶上了国家在9月4号的ICO全面叫停。

     

    但他似乎仍未受到丝毫的影响: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继续孤单地走向未来的坎坷路。

     

    二、“我的中国梦”

     

    敲黑板了!关键的地方来了。

    回顾了这么多他们二人的过往经历,两个无背景、无名校、无经验的三无东北青年,通过将近20年在北京的打拼,抓住时代的机遇,展示华丽的自我。

    他们不折不扣地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啊!

    问题来了:老罗和笑来凭什么能成功?

    这么多普通的大学毕业生,甚至是没有上过大学的年轻人,为什么他们两个能进入人才济济的新东方?

    进入新东方这个“小象牙塔”,为何他俩能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一代名师?

    在实现百万年薪后,又是什么促使着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向更高的人生辉煌迈进?

    在我看来,总结他们40多年的人生,就是 12个字:勤于思考、善于执行、敢于挑战。

    天下的成功学都说“努力就会成功”。应该往什么方向努力,我觉得都在这12个字里了。

     

    这三点说起来容易,其实每一点都很难,他们二人这三方面都如此出众,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1.    勤于思考:做正确的事,重要性远胜过把事作正确。

     

    这是大多数成功人士都说过的话。也是战略层面的本事。

    什么是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事?这个不能听别人讲,只能自己悟。

    最简单的例子:新东方牛师辈出,如何脱颖而出?如果不经过深入的思考,是断不可能在短期声名鹊起的。

    前面已经说过,笑来通过计算机的统计:总结出考试最常见的2100来个高频词汇,而非市面上的词汇书宣扬的1.5万个;其次,他通过逻辑分析、以点带面的讲授方法使学生彻底摒弃了对英文阅读的恐惧;再次,他在写作讲授中“重思路轻范文”的方法在大多数只讲“写作套路”的老师中也是别具一格的。

    老罗也是一样,他从自己擅长的“逻辑”课入手,这是他从小广泛阅读、独立思考形成的强大优势;再配合上自己高中辍学、在社会上10来年的闯荡而形成的极接地气的“江湖段子”,使他在众多的老师中找到了自己独特优势的差异化竞争力。

     

    通过更进一步的思考,笑来认识到:人生迈向成功的路,更像是“破冰”而不是“登山”,破冰是“四处尝试”,登山则是“一意孤行”;破冰是“概率论”的结果,登山则是“因果论”的呈现。

     

    我觉得“破冰论”对于成功意义的阐述是非常伟大的:人生迈向成功的路,不是路线既定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情况下不像登山那样能时刻望见山顶。就像企业家冯仑所说,创业者在初期往往是想做产品A,结果做着做着,做成了产品B,最终靠产品C赢得了市场。脚下成片的冰,最终能从哪一块绽裂,事先你是不知道的。所以我们要善待每一次学习新本领的机会,不能因为一句“没兴趣”就抛之脑后,事情往往是因为做成了才有兴趣,而不是有兴趣才能做成。

     

    “破冰论”带给我们认知和行动上的指导意义是巨大的:它告诫我们不能因为得不到眼前的利益回报,就轻易放弃对新事物的学习;周边“凿冰”之洞越深越广,越有可能单点爆发继而连成一片;我们掌握的技能越多,将来越会产生奇异的组合,以至于有可能在我们完全想不到的地方,取得巨大的收获。

     

    乔布斯当年在大学选修“字体美学”时,能想到将来这一本领会在苹果手机的输入法中技压群芳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破冰一丈,又岂在一朝一夕?

     

    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认知,相信时间的力量。

    视野变了,看到的世界也就变了;格局高了,打法就自成体系了。

     

    在这里给笑来在“得到APP”开设的“财富自由之路”专栏做个广告,这个199元的专栏使我进行了很多触及灵魂的反思,并积极地指导了我平时行为上的方法论。就像笑来自己说的,说这个专栏至少值两万元,我觉得也不为过。

    大多数一生浑浑噩噩的人,就是从来没想过什么才是正确的事。财富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投资才是正确的?如何实现财富自由?这个专栏在很大层面上给予了解答。

    在我看来,勤于思考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2.    善于执行:“晚上睡前千条路,早晨醒来走老路”。

     

    这句话是马云说的。它讨论的是战术层面的本事。

    把事情想清楚之后,敢不敢于放手去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如何克服?

    有多少人晚上躺在床上,脑海中翻腾着“改变世界”的梦想,又有几个早晨醒来能够放弃现实的安逸去奋手一搏?

    比例太低了。

    简单点说,老罗和笑来想去新东方挣百万年薪,怎么能克服人性的懒惰?如何才能不半途而废?

    他俩用什么方法并不重要,关键是他们坚持下来了。

    他们对自己够狠。

     

    成功的路上从来就不是“敲锣打鼓可以实现的”。

    我们总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我看来,机会更倾向有欲望的人。

    什么是对成功的欲望?它不是一念而过的闪现,而是每天都在想,时时想、刻刻想,想到非做不可,做到谁都拦不住,执行力自然也就提升了。

    但同时,不能一开始就对自己苛求过高。

    笑来说过,看一个人的执行力如何,就是看他在做不好的时候能否坚持下来。三五天下来就坚持不住打回原形也就不要做什么成功梦,可以回去洗洗睡了。

    3.    敢于挑战:“人生来就是要改变世界的”

     

    这句话是乔布斯说的。

    在乔布斯的坟头儿上过香的老罗也是这么想的。

    笑来通过比特币,也终于迈上了这条不平凡的路。

     

    笑来说过,向成功的人学习,主要是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通过向桥水基金创业人达里奥和亚洲首富孙正义的学习,他想踩在巨人的肩上超越前辈、实现自己更宏大的理想。

    老罗从落魄的小镇青年跨越到英语名师,而后通过牛博网踏入文化传媒圈。后来觉得不爽,又挑战老东家新东方创立了英语培训学校,最后更是惊世骇俗地做起了手机,来挑战整个失去乔布斯的后苹果时代。

    新东方有很多名师,为何他俩走的最高最远?

    老罗办学校时,讲过自己去挖一个新东方的老师,前后聊了5次、每次6个小时,那位老师连预付一年的工资都收了,后来怕不安稳又退回。

    安于现状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

    敢于挑战自我本就是及其罕见的品格,更不要提向他俩这样不断挑战自己,而且根本停不下来的节奏。

    明明通过自己写书的“睡后收入”就能实现衣食无忧,明明做个脱口秀节目就能成为行业霸主,他俩还是挑了一条最崎岖、最险恶的路义无反顾。

    幸运的,他们都找到了自己更大的一片天。

     

    当然,除了上述三个核心素质,他俩的成功还有其他的偶然因素,俗称可遇而不可求。

    比如他俩的父母都非常开明:笑来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小时候想买书报班,家里从来都满足,这才有了他小学时能去少年宫学计算机编程。

    他父亲是大学俄语系教授,母亲是图书馆馆长,笑来在学英语、读书方面,从小就有深厚的积累。

    老罗就更是了:父母在他高二时,同意其辍学去圆诗人梦,这在今天看来仍是大多父母接受不了的;在家不挣钱看几年书,也从没骂过他啃老;社会上闯荡数年,没什么大成就也不数落他。父母始终充分信任地任其随心所欲、野蛮生长。

    还有,得相信命运。

    如果当年笑来进了清华,中国是不是会多一个计算机教授,而少了一个这样绝伦的青年们的“人生导师”?

    如果老罗做了诗人,他现在献给世界的,可能就是他的诗稿,而不是绚丽的锤子手机。

    人生最迷人的,不就是我们永远无法预知的明天吗?

     

     

    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我与笑来和老罗均有过“一面之缘”:05年上过笑来的托福培训课,09年和老罗在苏州街的必胜客有过一次偶遇。虽然都已是10多年的事,但还是很容易感受出他俩风格的大不相同。

    这么多年过去,他俩依然在朝着越来越不同的道路发展,各自的品性也越来越卓尔不群。

    这其实代表了两种路线,两种风格。每种发挥到极致,都可集于大成。

    1.    笑来 & 永浩

     

    一个名字鸡汤,一个名字吉利 :)

    另外,二人均是朝鲜族优秀青年。

     

    2.    成功不是登山而是破冰 & 我不为输赢,我就是认真

     

    一个靠概念输出方法论,一个是靠名言输出世界观。

     

    3.    学习学习再学习 & 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的

     

    一个挥洒理性主义气质,一个飘扬理想主义旗帜。

    一个具有投资者人格的冷静,一个具有企业家人格的激情。

     

    4.    把时间当做朋友 & 我从来没有那么多的勇敢,我只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勇敢

     

    一个本来是体制内的好苗子,一个早已是旁人眼中的问题生。

    一个默默成长,由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一个抡起正义的大锤,砸向人间一切的潜规则、害人精。

    一个脚踏实地、不声张不争论默默牛逼,一个高调张扬、告诉全世界I’mcoming。

     

    5.    成功学的“鸡汤”& 科技界的春晚

     

    一个是公众号驱动的文字发声,一个是发布会驱动的现场演讲。

    一个更广泛,一个更直接。

    前者较难复制,后者更难模仿。

     

    6.    唐三藏 & 孙悟空

     

    一个善于探索新世界,一个善于打破旧世俗。

    新世界的探索每一次都风生水起,旧世俗的打破每一步都别有洞天。

     

    7.    独行侠 & 万人帮

     

    一个似卧龙般经纶满腹、洒脱飘逸,在隆中三分天下。

    一个如项羽般枭雄帷幄、舍我其谁,战马上指点江山。

    一个像大哥,周边皆是兄弟;一个像教父,身旁更似君臣。

     

    8.    人生导师 & 孤胆英雄。

    一个循循善诱,把人生经验倾囊相授;一个众生仰慕,可望而不可及。

     

    9.    抽烟喝酒“中年老江湖” &  封闭内敛“人群恐惧症”

     

    一个处理纠纷冷静克制,微博上发牢骚一笑而过;

    一个遇见不平拔刀相助,抡铁锤哪管他铁帽乌沙。

     

    笑来完成对我们的重塑,使我们拓宽思维的边界;老罗开启“文艺复兴”,完成对我们独立思考的启蒙。

     

    笑来树立成功的榜样:单枪匹马终能盖世;老罗带来理想主义的感召:不作恶会让世界美好万般。

     

    笑来可为人生导师,指引实现财富自由之路;老罗独携无比勇气,指引众生破除一切世俗旧条。

     

    笑来最闪光的是他的概念和方法论,老罗最厉害的是他的勇气和态度观。

     

    笑来让我们从上到下脱胎换骨,老罗使我们从下到上亢奋激情。

     

    笑来是可以学习的,老罗只能是崇拜的。

     

     

    四. 结语:

     

    这20年里,两个身无分文、勇闯京城的青年,遇过飓风,淋过暴雨,在艳阳下放声歌唱,也在深夜里反侧难眠:

     

    新东方试讲的失利,他们的百万年薪梦在悲伤的现实中摇摇欲坠;

     

    网站关停及投资款清零,他们在艰难的自我否定中看清长路的漫漫无期;

     

    太多次的亲离众叛,他们数次滑铁卢后仍重头再来义无反顾;

     

    改变世界的英雄之路,他们离开无数鲜花和掌声迎来最激烈的骂名。

     

    一次次地跌倒。

    又一次次地站起。

     

    每一次,起点都更高。

    每一次,脚步都更远。

     

    他们的目光越来越深邃,脚步越来越坚定。

     

    越往前走,越发现前路无知己。

    越往前走,越觉得胸中有天地。

     

    希望他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郭亮 18.02.01  北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亿万财富之谜:罗永浩与李笑来的彪悍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cb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