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愿为萤火,照亮生命

愿为萤火,照亮生命

作者: 萤之翼 | 来源:发表于2017-04-18 10:35 被阅读0次

    我,一位来自农村的普通女孩儿,08年大学毕业参加了特岗教师考试,成为了一名教师,重回农村,开始了我三尺讲台的执教生涯。

    见识过城市里的现代化教学,我在心里边也暗下决心,要向现代化教学看齐。让我的课堂不再像二十年前自己上学的课堂一样,每天除了语文课,就是数学课,循环往复,毫无生机。

    可是当我真的走进这所乡村学校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二十年来学校除了从瓦房变成楼房,其他的基本上鲜有变化。课堂依旧是语文、数学的天地。其它像科学、音乐、美术、手工等,虽然每学期都发课本,但大都被我们的老师们束之高阁。我们的教具、图书也有很多,但大都无人问津,被锁进了仓库。看到这样的现状我很是不解,为什么?这不是浪费资源吗?后来,曾听有些老师说:“我们也想让孩子上这些课,可是我们没有专业的老师,我们自己也不会上啊,如果你会,你可以给孩子们上。”老师们无奈地回答让我无言以对。确实,没有专业的老师,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我想这背后隐藏着一个老师们没有明说的原因:考试评比又不考这些,为啥要去做这出力不讨好,还有可能拉低考试排名的事情呢?这自然是我融教育生活入之后深刻体悟出来的。

    那我可不可以身兼多职,去担任这些科目的老师呢?我虽是一名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但我的专业却不是师范专业,那些音乐、美术之类的也不是我的专长。

    但我左思右想,还是不甘心,我不想让我的学生像二十年前的我那样过着枯燥的校园生活。我想有所改变,于是我开始试着去打破这潭死水。

    我从简单的开始,不懂美术,我试着开始学简笔画,为学生们上美术课;不懂音乐,我用手机下载简单的儿歌让孩子们听,让他们跟着学;体育课,我让孩子们在教学楼的操场上赛跑、做游戏。学生因为没有上过这种课程,所以课堂纪律成了问题。那段时间我摸着石头过河,磕磕绊绊,倍感艰辛。最终被一次次的考试评比打倒了。于是我开始气馁,开始妥协,开始像身边的其他老师看齐。我的课堂又变回单调的语文课。不用在课前备其他的科目,确实轻松了不少。我慢慢融入了身边的环境,一心一意地抓自己所担任的科目教学。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心安理得地过着,不咸不淡地过着。

    直到前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第七届全国新教育种子教师研训营,我平静的内心被激起了层层波澜。当姜蕾老师领着孩子们进行晨颂《我是一颗草莓》时,听着轻松明快的音乐,配着孩子们稚嫩的朗读声,我的心变得轻松、愉悦、幸福起来。自己也想化身为一颗草莓,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接着姜蕾老师讲到她以前的生活状态,潜心应试,讨厌诗歌,每天都是重复着学课文、写生字、读书、做作业、测试等这些提高学生成绩的事情。她在学生、孩子、丈夫、朋友眼里的形象是严肃、严厉、暴躁、严格,而自己每天都处在焦虑、抑郁中,以致会经常上火、喉咙疼。我的心被重重的敲击了一下,这不正是我现在的状态吗?我每天都处在这种暴躁、焦虑、不安中,我真的过得不幸福。我该怎么办呢?跟着姜蕾老师,我继续追问。

    姜蕾老师是在新教育晨颂的影响下,开始接触诗歌的。她先是听别人上晨颂课,起初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后来变成自己主动去给孩子们上晨颂课。从此,她的心情开始变得平和,由以前的讨厌诗歌,到后来的醉心其中,甚至沉迷诗歌。她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生眼中的她不再严厉,而是成了一位慈爱的“妈妈”;丈夫的眼中,她不再暴躁,而是成了一位温柔的妻子;朋友眼中的她,不再冷漠,而是成了一位爱美、健谈的知己。是晨颂课,是诗歌改变了她,让她过上了一种幸福、诗意的生活。看着现在的她,我很是羡慕,多么希望我也能变成现在热情四溢的姜蕾。

    接着常瑞霞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她们班——毛毛虫班的班级叙事。她们不仅每天晨颂优美的诗歌,师生还一起改编诗歌。她会送给每位学生属于自己独有的生日诗,让生日诗为孩子的生命喝彩。除了日常诵诗和生日诗,到了每个节日,常老师还会和孩子们一起朗诵节日诗,让每个节日都充满了仪式感。常老师认真观察每位学生,了解学生。对于一些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常老师不是直接批评、要求,而是送给他一首适合自己的诗歌。比如对一个上课比较爱动、喜欢说话的孩子,常老师送给他一首《爱思考的石头》,暗示他该怎么做,只要他上课没按要求坐好,常老师就会看着他说“爱思考的石头”,这个孩子马上就会坐端正。我一直感悟到的都是诗歌的意境和韵律,却忽略了诗歌原来还有这么大的威力。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利用诗歌呢?

    下午,一位已经退休的,但仍然为新教育奔走的飓风大姐——郭明晓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比较轻松幽默的演讲——“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她详细的给我们阐述了新教育晨颂课程的特点:仪式、艺术、感悟、精神、传承。与传统诗歌不同的是,新教育晨颂不再是“以诗为中心”,而是扣问自我,激发生命的内在活力,“以人为中心”,让孩子们、让老师们更加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郭老师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诗,怎样写诗。“什么是诗呀/把完整的句子/拦腰截断/怎样写诗呀/让涌动的情感/自然流淌”。听起来是那么的诙谐、直白,但却又是那么准确、凝练。郭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哪怕你上不了晨颂课,也要每天送给自己一首诗。”让自己每天与诗为伴,这不就是自己多年前追求的生活吗?

    杨咏梅老师以家长的视角跟我们分享了怎样与家长沟通。讲座一开始,杨老师就说,你们不要拍照,也不要埋头做笔记,只要用心听着就好。哪怕你听完之后所有的东西都没记住,但你只要记住这幅图就好。图上画的是一个人向着他理想的东西拼命往前行,而他的身体却被后边的绳索紧紧的捆着往后拉。杨老师为了让图片更加形象,专门请了几位老师上台表演给大家看。虽然前边有让人很渴望的诱惑,可是因为身体有一条条的绳索往后拉,那位有力的男老师也没够得着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跟我们的孩子一样,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想把知识学好的,是一种创造性张力,也就是个人愿景个共同愿景。但是我们家长、老师无意中给他们身上加了一条条向后拉的绳索,如恶言、侮辱、责备、压抑、强迫、威胁、哀求、抱怨、贿赂、讽刺、否定,让孩子们形成了消极信念和消极的自我形象,最终变成了阻碍孩子前进的情绪张力。

    听了杨老师的分析,我觉得自己又刀刀中招。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更多的知识,我可谓是红脸、白脸唱尽,用尽浑身解数,但收效甚微。现在反思起来,我的那些语言,很多都是阻碍孩子们前进的一道道绳索啊!想要让孩子们朝着共同的愿景前进,就必须得解开束缚在孩子们身上的绳索,去鼓励他们,去铸造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没有羁绊的去奔跑。

    孙薛莉老师的榜样叙事——共读共写共生活,让我看到了师生共同成长,亲子共同成长的温馨画面,心里边是满满的羡慕和向往。

    李西西老师则以电影课的形式开辟了新教育课堂的新视角,让孩子们在观看影片中去感悟、去学习、去成长。

    儿童文学家童喜喜老师做最后的演讲,单从她的名字便可看出这是一位充满童心,怀抱赤子之心的人。她的赤子之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她结尾朗诵的诗歌《听说梦想无处栖身》时时在我耳边萦绕。

    “我们全力以赴奔跑!/抵达目的地!/是这样一个地方——/荒凉。寒冷。鸦群蔽日。/肮脏。肮脏。肮脏。苦痛与绝望。/是回头,还是坚守?/梦想无处栖身,/沉默是天地的回响……/愤怒吧!/让烈火锻造钢铁脊梁!/不要伤心,偶尔才准哭泣,/泪水,那心灵深处爱的岩浆,/只应为亲朋流淌。/耕耘吧!别再张望。/手为犁。汗为水。脚为桩。/八千里路云和月,不诉离殇。/每一个异乡都是他人的故乡。/每一片土地都应该有人筑起梦想。”

    研训营结束了,但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回归我的生活,我要以全新的面貌去面对学生,去面对我的家人和朋友,与他们共同成长,向着更好的自己成长。

    从郑州回来的当天晚上,我就赶快在网上购买了一本新教育晨诵书。我也要给孩子们上晨颂课,我要陪孩子们读诗歌,让孩子们爱诗歌。让他们,也让自己过上诗意、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耕耘吧!别再张望。/手为犁。汗为水。脚为桩……”童喜喜老师的声音又在我耳边回响,我仿佛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新教育下的老师不再是牺牲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而是自己会发光的萤火虫。自己发光,方能照亮他人。此生愿为萤火,照亮遇见的每个生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愿为萤火,照亮生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df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