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
散文大师余光中出走一生,归来仍是翩翩少年

散文大师余光中出走一生,归来仍是翩翩少年

作者: 八月楠山 | 来源:发表于2023-02-16 11:16 被阅读0次

余光中的散文太美了,恨不得摘录下每一句话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余光中的《乡愁》,短短88个字,却承载了几代人的童年回忆。同时,也道尽了一个人对故土的眷恋与浓浓的思亲之情。

多年前,因年级尚轻、阅历尚浅,还无从体会余老对别离、失亲,以及对祖国的怀乡之苦。

多年后,读过余光中的散文集《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辈子算不算永远》,方知“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是学满白头”。


这部散文集收录了余光中先生的21篇散文,分为三部分:旅游风光、往事回忆、天下之事,篇篇堪称经典之作。

散文集共247页,仅有一个指肚的厚度,我却读了半月之久。

余老的文字,美得像一幅灵动的江南水墨画,字里行间流淌着来自生活的美,源于内心的情。

余老的母亲原籍江苏武进,余老便自称为“江南人”。

母亲的故土,他未曾踏足过。但却用6个字将它的美呈现于纸上:“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余老出生于江苏南京,曾辗转于重庆、厦门,及台湾等多地求学。台大毕业后,余老便在宝岛多家大学担任文学教授。

从此,一片海峡,阻隔在余老与故土之间。

即便与妻子、友人一起,在台湾观海亭,观满天星斗、赏落日余晖,余老也不忘遥对海峡两岸,思故土,念亲人。

其中,印象蕞深刻的一篇是《黄河一掬》,73岁的余老第一次去拜黄河。观完滚滚东去的黄河后,回到车里,不忍心拭去鞋底的湿泥,于是穿着泥鞋去登机。

回台后,余老刮下鞋底的干土,把它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放在书房,陪伴自己。

让我蕞动容的是结尾那句:从此,深夜时分,书房里就传来隐隐的水声。

我曾分别去过山西和陕西两个地方观看壮观的“壶口瀑布”,可却写不出余老笔下的黄河之势与他那份华夏儿女情。

余老未去黄河时,便为其作诗《民歌》: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 也听见
沙 也听见

想必这就是风景在眼中,亦或风景在心中的不同之处吧?


合上余老的散文集《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辈子算不算永远》后,我才发现,这一路上居然错过了太多的风景。

譬如,稻城亚丁的满天繁星、夜幕下的西安古城墙、雨打窗檐的自然交响乐……

过去的已成过去,眼前的还要珍惜,我想,待楼下四月梨花盛开时,定不可再错过,一定要好好驻足欣赏一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大师余光中出走一生,归来仍是翩翩少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dp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