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个一般人比较厌恶的话题“孤独”,孤独是什么?
蒋勋曾就孤独这个话题作了六场演讲,分别是: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
讲到情欲孤独,不得不说到一些所谓的禁忌小说,如《红楼梦》《牡丹亭》《西厢记》。在传统文化中,情欲是受到严重压抑的,可以说谈欲色变。
但情欲不是地狱之门,而是人之常情,就像高兴、难过一样。该压抑的不是情欲,而是强压情欲的那种态度。因为情欲虽然也有低层次的表现,如感官刺激,但如果有良好的契机,也能化为超强的力量,去寻找生命的另一个出口。说个最常见的例子,想想现在的小说市场是有多大?看小说的人又有多少?
书中还提到了暴力孤独。暴力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汉文化中,暴力向来是一个不好的字眼,但在西洋美学中,却有“暴力美学”这一说法。我能理解蒋勋想要引用这一学说的立场,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个美学家。甚至我觉得他是在带着慈悲的心,在美化暴力这个名词。然而仔细读下去,却发现不是。暴力从来不需要被强行美化,它的美与丑取决于承载它的容器。如暴力美学电影《罪恶之城》《杀死比尔》之类,武术,竞技体育。严格来说,有些战争也是一种暴力美学。
关于伦理孤独,亲密关系中的孤独。丈夫和妻子睡在同一张床上,是伦理规定他们晚上要睡在一张床上,他们却没有任何关系,包括肉体、包括心灵,都没有。这种伦理是一种囚禁,打破当然是步骤之一,却不是唯一的步骤,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构建独立的个体。
因为再绵密的人际网络,也无法将人与人合为一体,就像柏拉图说的,人注定要被劈开,去寻找另一半,而且总是找错。大团圆的文化是让我们偶尔陶醉一下,可是只要你清醒了,你就知道个体的孤独性不可能被他者替代了。但不要误会这就没有爱了,而是在个体更独立的状态下,他的爱才会更成熟。成熟的爱是倚靠,不是倚赖,倚靠是在你偶尔疲倦的时候可以靠一下休息一下,倚赖则是赖着不走了。因为自己是可以独立的,不管对父母、对子女、对情人、对朋友,会产生一种遇到知己的喜悦,而不是盲目的沉醉,如此一来,所建构出来的伦理也会是更健全的。
当一个人的任何情感陷入孤独的状态时,他的面前便出现了进入加速蜕变通道的大门。
孤独像一种能量,那它必然遵循能量守恒原理,不能被消灭,但能被转化。
孤独,像水一样,形态万千,像气一样,幻化无形。正因为如此,它才有极强的可塑性,加以塑造,加以雕琢,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
孤独,像苏醒了的磁石,只要对外界加以过滤,便能吸取想要的资源。
蒋勋说: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是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确定生命与宇宙间的对话,已经到了最完美的状态。可见孤独是空,因为空才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