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中,总是上演这样的剧情:一些女孩子总以为自己年轻漂亮,所以在挑选男朋友时有这要求那要求的,结果到了一大把年龄之后,就开始饥不择食,着急着嫁出去了,而最后可能还得遭遇遇人不淑的大风险。
这不禁使我想到了《诗经》中的这首《摽有梅》。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树上的梅子,已经落了三成,还有七成。那些想追求我的男子啊,你们不要耽误了良辰吉日啊!
树上的梅子,已经落了七成,还有三成。那些想追求我的男子啊,到了今天你还在等什么呢?
树上的梅子,已经落尽,都可以用簸箕收取了。那些想追求我的男子啊,只要你开口和我说一说就行了啊!
这首诗,感情质朴,然而依然掩盖不住诗中女子的恨嫁之心。其中梅子的落地过程,就是时光流逝的过程,在这时光的流逝里,女子的出嫁之心可谓是愈演愈烈,从刚开始还挑剔一下日子,到最后只要跟她说一下就行了。
对于诗中的女子有没有成功地嫁出去,我们不得而知,然而诗中女子的这种到了一定年龄后就着急着出嫁的行为却一直在电视剧上演。不,是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上演。
对于这种行为,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待。
第一个方面是,有些女子到了一定年龄着急着出嫁,可能不是因为她过于挑剔,而或许是因为她自身有某些缺陷,别人不愿意接受她,但是她又渴望爱情,可是时光不等人,于是最后就着急了。对于这类女子,个人表示深深地同情,也希望她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
另一种情形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种女子,开头挑三拣四,说什么宁缺毋滥之类的话。如果真能宁缺毋滥的话,我不得不佩服她还真属于一条女汉子。可是结果往往是到了最后还不是饥不择食,这种情况嘛,说得好听一点叫成长,说得不好听嘛,就叫啪啪打脸,谁让你当初把话说得那么满,不为自己留后路的呢?对于这类女子嘛,我没有权利去进行批判,但是我有保留不喜欢这类女子的权利。
从《摽有梅》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女子恨嫁,自古有之。所以到了今天,有这种现象发生不足为奇。然而,我相信,古代之女子,着急着出嫁,更多的当属讨论的第一类。而现在之女子,着急着出嫁,更多的当属讨论的第二类,这难道不是现在某些女子的悲哀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