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章很有心流,发现原来世界上真有心理学家在研究这个话题。
以前听到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是一个人生哲学的思考。而这个章节,从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等流派角度去解读“自我”。
“请介绍一下你自己。”
我如何向大家介绍我自己呢?
大饼先生介绍说他是一个不断追求自我的人,这是他对自己的认识。
我发现我们在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比如某某职位,某某学校毕业,或者职业证书,更多的是一个社会化的标签。
在个体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里,人介绍自己的风格是不同的。
“每个人都能够觉察自己,但是有些人觉察程度更高。”
我翻看了我在得到上的职业测试,发现现在的我读这篇职业性格测试报告,比以前的我更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我”在不断的变化,曾经的那个“️我”也是我,现在的“我”也是我。
我为什么还在不断地追寻自我?
动态的“我”,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让我发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成长。自己突破了曾经的“我”,一个不断打碎自己,重建自己的过程让作为人类的我着迷。
“《禅舍》
不住在自己的喜欢里,向上一路,不断得,不断舍,最后一无所得,因无所住而生心。
轮扁斫轮,不徐不疾,只可意会而口不能言,人生就是一场体验。”
如果佛在心中,处处是道场,何必拘泥于一所庙!
我理解李老师在《寻找初心》禅修过程的心理状态,并且有共鸣的感觉。
人从出生,纯真无邪来到这个人世间,在人际互动中不断融入社会,从入世到出世就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
哪个是你理想的自我,哪个是应该的自我?
我的理想自我是“像高山一样坚定,像水一样的柔软”,但在实现理想自我的漫长过程中,你需要经历很多,会在心理假想与心理现实两端拉缠,比如我觉得我自己可以做到,但实际上却没有做到,各种情绪的潮水就会淹没当下的我。
再看人格测试报告里的“我”是我心目中认识的我么?
“在某些方面,了解自己可能比了解他人更困难。”
人性的弱点使我们喜欢表扬、鼓励与赞美。即使缺点的报告摆在眼前,当局者迷。自己没有意识到,觉察到,就是一个测试报告罢了。
再看测试报告比如情感成熟度,思维决策,现在的我体会到一个情感成熟的人是什么感觉了,认识到以前的自己情绪不稳定、压力耐受度低的原因了,通过刻意练习,事上磨,与人互动,也能做到不喜形于色,沉静稳健了几分。
思维决策上更是一个重大自我认知的突破,以前就是听话照做,找榜样模仿学习,脑子里的聪明智慧被内心的焦虑恐惧所淹没了。
现在眼前清晰了,内心稳定了,脑子里原有聪明智慧就冒出来了,除了经验与直觉的思考,也能做到理性逻辑思考,会尽力挖掘事物背后的本质。
这样的认知改变,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认识自己需要时间,也需要外力作用。如果不是青春期女儿猛烈的碰撞,我还沉醉在那个旧的“自我”中,没有勇气去回望自己的内心。往外看,看别人比看自己容易。
认识自我就是不断蜕皮成长的过程,苟日新,日日新。
我是谁,我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自己。
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