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三四五六”
原绿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新时代教育的新问题新特点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遵循的重要思想和行动指南。其中关于学生、老师和教育的部分讲话,可以概括为“三四五六”。
“三”是学生要“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201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时强调:“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简称“三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
“三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六一”这个特殊的日子,用朴实简洁的语言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寄语和谆谆教诲。学习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基本任务,也是主要任务,是发展智慧和能力的基本通道。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家园,也是我们共同的母亲。爱祖国是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情感要求,是中国人道德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爱祖国。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次讲话明确要求少年儿童“爱劳动”,而且超越“体育”,把劳动与学习、爱国相提并论,还放在“爱祖国”之前来讲。我个人理解,因为当时劳动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教育一个突出的问题,以至于我们的新一代表现出好逸恶劳、五谷不分、眼高手低、不能解决实践问题等现象。而且,劳动离少年儿童日常生活很近,就是生活中每天具体可感、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只是家长和老师“人为”把劳动从他们生活中割裂出去了。对小学生来讲,爱劳动比爱祖国更具体,更方便操作,也更容易实践。从小学生认知规律来看,由近到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爱学习、爱劳动到爱祖国,层层深入,逐步提升,也很科学。
四是老师要“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观摩课堂教学,进行座谈交流。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四有”好教师,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我的理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其中“三有”都关乎老师的“师德”,只有扎实学识是强调老师的“师能”。有理想信念是强调老师自己要有高远的人生目标和坚定的精神追求,只有这样,老师才会有教师的使命感,才愿意百折不挠、不懈不倦、勤奋工作;有道德情操是强调老师自己要品德高尚情操美好,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有教师的光荣感,做到好老师的“行为世范”,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宁静致远;有仁爱之心是强调老师要有人间大爱,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有教师的光荣感,做到善待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师德“三有”虽然是一个密不可分血肉相连的整体,但各有侧重,有了理想信念就解决了老师个人的职业倦怠问题,有了道德情操就解决了推销资料办补习班等职业腐败问题,有了仁爱之心就解决了老师体罚学生和加重学生负担等职业底线问题。这师德“三有”加上“有仁爱之心”就解决了老师存在的基本问题,解决了老师这些关键问题,也就解决了教育上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
有扎实学识是强调老师要有扎实的学问、见识和方法,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学高为师”,才有资格做老师,才有能力传授给学生科学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素养,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要用“三有”来突出师德?
一方面说明师德确实重要,而且师德具有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说明在当下功利和喧嚣的社会大背景下,师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急需提升的大问题,一个主要问题,一个核心问题,一个关键问题。教师出现的一切问题基本上都来自于师德问题:不爱岗敬业、偏爱好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重分数轻育人、推销资料和办补习班等。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教学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只要解决好了师德问题,老师自然就“不用扬鞭自奋蹄”,扎实学识问题就迎刃而解,教育工作应该就会有根本的改观。
为贯彻落实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表彰奖励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团队,发掘树立一大批教育战线上能教善育的大国良师,引领培育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塑造新时代中国教师的新形象,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光明日报社、中国教育学会,设立“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拉开了在全国争做“四有”好老师的序幕。随着时间的推移,“四有好老师”的概念深入人心,已经成为新时代好老师的一个规范标准,有力地推动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五是教育要“五育并举”,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劳动教育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成为大会的一个亮点和重点。
劳动,虽然是一个人生活必不可少的技能和本领,谁都需要,谁都离不了,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读书,轻视劳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劳动也就没有被放到应有的位置,一直被认为是“低下”的事情。教育上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也一直处于一个有争议的状态。在党的教育方针中,最先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这点大家思想比较统一。“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残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的观念深入人心。后来感觉美育也很重要,就加了“美”,再后来觉得劳动也很重要,提出加“劳”,变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家可能觉得如果这样加来加去,还有很多方面也需要加,在摇摆中“各说各的道理”倒不如“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既简洁又明了,一切都“等”在其中,大家觉得哪方面需要加强就加强哪方面好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劳”加上,是因为劳动教育已经到了非强调不可的情况了,说明新时代教育需要强化和突出劳动教育了。
其实,劳动教育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追溯劳动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劳动的起点,也可以说人类劳动活动的开始就是劳动教育的开始。亿万年来,人类的进化史成长史,就是劳动史,就是劳动教育史。传统师带徒的教育方式就是典型的劳动教育,已经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了。所以,劳动教育一直受到精英人物,特别是有教育贡献的精英人物的重视。万世师表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习”就是实习、练习、实践等意思,就在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世界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倡导要“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也是在倡导要在生产劳动中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发展杜威的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自然就包含了生活中的劳动教育。毛泽东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提出“教育要与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样的教育思想和出发点是好的。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犹不及。
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代,习近平15岁就随着“上山下乡”的时代潮流到延安梁家河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一边参加生产劳动一边学习,一边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行生产劳动,提高生产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他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后,带领群众修水库,建沼气池,开工厂,建供销社,理想信念、意志品质、思维方法、生活和人生态度等在劳动实践中达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之后,习近平从基层一步步成长,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也是一种劳动实践。从习近平总书记自身成长经历和他丰富的社会阅历来看,劳动和社会实践对人的成长和影响是不可或缺和不可估量的。
综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可以知道,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劳动不仅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也至关重要,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改变生活。人,就是在劳动中从类人猿进化成人的,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和品质,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可以促进人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可以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虽然“互联网+”时代和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的分工会越来越细,但人的本质特征不会变,要让新一代成长为健康阳光幸福的人,就要通过劳动和社会实践综合育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提出,具有时代性、现实性、前瞻性。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劳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各级各类学校都把劳动纳入了课程计划,中小学每周至少要上一节劳动课,学生课外还要参加相应的劳动实践,比如课外劳动和家庭劳动。相信劳动教育将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新的活力,开创教育更加美好的新局面。
六是培养新时代青年学生要“六个下功夫”,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六个下功夫”。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回答“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六个下功夫”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这“六个下功夫”非常明确地点明了培养新时代青年学生要下功夫的具体内容和任务,也是针对教育“唯学习”“唯读书”“唯考试”“唯分数”等问题而提出的办法和对策。
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和奋斗精神这“四个下功夫”和教师的“三有”一样,都是针对应试教育所忽略和轻视的“德”的那部分,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基础的那部分,也是当代青少年学生急需强化的重要内容、关键品质和必不可少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就不会有高远志向,没有爱国主义情怀就不可能成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圆梦的新一代!不注重品德修养将成为可怕和危险的人,没有奋斗精神也不可能担当得起振兴祖国的重任。
增长知识见识和增强综合素质这“两个下功夫”主要是针对应试教育中过分重视考试和应试而忽略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现实而提出来的,针对的是“高分低能”等不正常现象,强调的是一个人安身立命要有的“真才实学”。
“六个下功夫”为做好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点明了清晰路径和办法措施,
“三爱”最初是对少年儿童讲的,但适合每一个学段的学生身体力行;“四有”是对老师讲的,需要每一个老师以此为鉴,努力践行;“五育并举”是对整个教育工作讲的,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践和落实;“六个下功夫”是对当前青年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讲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把握好全局和重点,集中发力,抓出成效。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三四五六”系统地阐明了新时代学生、老师、教育和青年培养需要重视和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抓住了教育的根本问题,指明了教育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也就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既有理论,又有具体要求和清晰的路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是教育改革和实践的“路线图”和指南针,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落实,努力实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遵循的重要思想。
(原载《河南教育》2020年第10期,原题目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体会,责编:帕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