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表

作者: HulkHulkHulk | 来源:发表于2020-12-31 17:08 被阅读0次

顺序表的定义

  •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又称顺序表
  • 它是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从而使得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类型描述

  • 静态分配
#define MaxSize 50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MaxSize]; // 顺序表的元素
    int length;             // 顺序表的实际长度
} SqList;                   // 顺序表类型的定义
  • 动态分配
#define InitSize 100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 data;
    int MaxSize,length;     //最大容量和当前size
} SqList; 
// C的初始动态分配语句
L.data = (ElemType *)malloc(sizeof(SqList) * InitSize);
// C++的初始动态分配语句
L.data = new ElemType[InitSize];

顺序表上基本操作实现以及事件复杂度分析

  • 插入操作
/**
 *  方法名:ListInsert
 *  参数1:SqList &L     顺序表
 *  参数2:int i         插入位置
 *  参数3:ElemType e    插入内容
 *  要求在 i (1 <= i <= L.length + 1) 个位置插入新元素e
 */
 bool ListInsert(Sq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if(i < 1 || i > L.length + 1)              // 判断 i的范围是否有效
        return false;
    if(L.length >= MaxSize)                    // 存储空间已满,不能插入
        return false;
    for(int j = L.length; j >= i; j --) {      // 将第 i个元素之后的元素后移
        L.data[j] = L.data[j - 1];
    }
    L.data[i - 1] = e;                         // 在位置 i处放入e
    L.length++;                                // 线性表长度加1
    return true;
}

时间复杂度分析:
最好情况: 表尾插入,没有元素移动时间复杂度为O(1)
最坏情况: 表头插入,所有元素都移动,时间复杂度为O(n)
平均情况: O(n)
分析:
插入到哪个位置就把从那个位置之后所有的值都往后移动一位;
平均移动次数 = 总次数 / 移动情况个数;
移动情况个数: 表的长度为n,由于表头和表尾都可以插入,所以插入的情况有(n + 1)种;
总次数: 在表尾插入移动的次数为0次,在表头插入移动的次数为n次,一共有(n + 1)次种情况可以插入,所以首项为(n + 1),末项为0,项数为(n + 1),所以总次数为(n + 1)(n + 0) / 2;
平均移动次数 = ((n + 1)(n + 0) / 2) / (n + 1) = n / 2

  • 删除操作
/**
 *  方法名:ListDelete
 *  参数1:SqList &L     顺序表
 *  参数2:int i         删除位置
 *  参数3:ElemType &e   被删除内容用引用变量e返回
 *  要求删除在 i (1 <= i <= L.length) 个位置元素
 */
bool ListDelete(Sq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if (i < 1 || i > L.length)              // 判断范围是否有效
        return false;
    e = L.data[i - 1];
    for(int j = i; j < L.length; j++) {     // 把所有元素往前移动
        L.data[j - 1] = L.data[j]; 
    }
    L.length --;                            // 线性表长减1
    return true;
}

时间复杂度分析:
最好情况: 表尾删除,没有元素移动时间复杂度为O(1)
最坏情况: 表头插入,所有元素都移动,时间复杂度为O(n)
平均情况: O(n)
分析:
删除哪个元素就把那个元素后面所有的值往前移一位;
平均移动次数 = 总次数 / 移动情况个数;
移动情况个数: 表的长度为n,可以删除的情况有n种
总次数: 在表尾删除移动的次数为0次,在表头删除移动的次数为n - 1次,一共有n种删除的情况,所以首项为(n - 1),末项为0,项数为n,所以总次数为(n - 1)n / 2;
平均移动次数 = ((n - 1)n / 2)/ n = (n - 1) / 2

  • 查找元素
/**
 *  方法名:LocateElem
 *  参数1:SqList L      顺序表
 *  参数3:ElemType e    需要查找的内容
 */
 int LocateElem(SqList L, ElemType e) {
    int i = 0;
    for(i = 0;i < L.length; i++) {  
        if(L.data[i] == e) 
            return i + 1;   // 返回位置
    }
    return 0;
 }

时间复杂度分析:
最好情况: 查找表头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1)
最坏情况: 查找表尾元素,需要把所有元素都遍历一遍,时间复杂度为O(n)
平均情况: O(n)
分析:
平均查找次数 = 总次数 / 查找的情况个数
移动情况个数: 顺序表长度为n,查找情况一共有n种,
总次数: 如果需要查找的元素在表头需要查找1次,如果需要查找的元素在表尾需要查找n次,所以首项为n,末项为1,一共有n项,总次数为(n + 1)n / 2,
所以平均查找次数 = ((n + 1)n / 2) / n = (n + 1) / 2

相关文章

  • 数据结构与算法(二,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穷举法(冒泡和选择排序

    线性表 顺序表 顺序表的特性 顺序表的元素有前驱和后继 顺序表有size 顺序表的增删改查 顺序表的优缺点优点:尾...

  • 顺序表-动态顺序表

    顺序表是逻辑上相邻的元素物理也相邻的。 静态内存是指在程序开始运行时由编译器分配的内存,它的分配是在程序开始编译时...

  • 顺序表-静态顺序表

    线性表,全名为线性存储结构。将具有“一对一”关系的数据“线性”地存储到物理空间中,这种存储结构就称为线性存储结构(...

  • 线性表之顺序存储-顺序表

    顺序表的操作 [x] 向有序顺序表插入一个元素 [x] 顺序表的冒泡排序 [x] 顺序表的删除操作 [x] 顺序表...

  • 数据结构之线性表

    1、线性表-顺序表线性表-顺序表

  • 线性表-顺序表与单链表

    顺序表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是逻辑相邻,物理存储地址也相邻。 结构定义 顺序表的初始化 顺序表的插入 顺序表的取值 ...

  • 顺序表和链表的区别

    参考:线性表和链表的区别 注:参考文中的‘线性表’准确的说应该是’顺序表‘,链表与顺序表都是线性表。 顺序表:顺序...

  • 快速理解数据结构中链表

    组织数据作用的线性表分为顺序表和链表 顺序表:平常所使用的各类数组均为顺序表,即存储逻辑顺序和物理顺序相同。较常见...

  • 顺序表

    在程序中,经常需要将一组(通常是同为某个类型的)数据元素作为整体管理和使用,需要创建这种元素组,用变量记录它们,传...

  • 顺序表

    https://blog.csdn.net/qq_41943578/article/details/82934644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顺序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qr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