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
《奇迹之书》 速读

《奇迹之书》 速读

作者: 熊猫黑 | 来源:发表于2020-02-21 11:12 被阅读0次
    小说封面

    开篇语

    这是一本传授读者如何进行奇幻小说写作的一本书籍。它的副标题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幻想文学创作指南”。与所有其他的书籍一样,它不仅仅是一本写作工具书。奇幻科幻基本可以说同源,都是外面拓展思维的产物,教导写作“奇幻故事”的方法,同样也可以用在“科幻故事”上,甚至其他的写作上。

    本书共有七个章节,我会从如何开始、如何继续、如何结束进行讲解。

    关于作者

    杰夫·范德米尔

    杰夫·范德米尔,各位可能对于这个名字非常陌生。别担心,我也一样。前几年的电影《湮灭》,正是通过他的原作进行改编。原作还在2014年获得星云奖长篇小说。

    他是一位著名幻想小说家,资深写作教师,图书编辑。最重要的是图书编辑。这个职业一般是用来指导作家们如何进行写作的。他们看过无数的文章,知道如何写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同。因此在传授写作技巧方面,他非常的适合。尤其是他在做编辑的同时还是为作家,双重身份让他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书籍简介

    大部分的教导写作的书籍都默认从现实小说注意出发。而《奇迹之书》则是对那些不存在的光怪陆离的方向作为起点,告诉你如何从另外的视角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将想法固定下来成为一篇作品。如果你立志成为幻想小说家,或已经是初中级阶段的写作者,本书定是你案头的必需品。丰富多彩的案例为你的写作提供动机和能量,精辟的文本从视点、情节、结构、角色塑造、对白、解说、设定等各方面提供实用信息,帮助你打磨写作技巧。《奇迹之书》还收录了各种专题文章、采访和随笔,它们的作者都是当今文坛响当当的大人物。

    本书核心

    写作从来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它是一个艰难的职业,要求一定的意志力和爱情。它是将你内心中的爱书写在纸上,期间它会像柔软的触手钻入你的精神世界,把你最不想说出来的话用你可以接受的方式落于纸上。每次写作都是一次对内心的挖掘,每次写作都是一次旅途。当你踏上这趟旅途的时候,就意味着绝不轻松。

    但是这些都需要“爱”来进行支持,不得不说“爱”是支撑我们行动的最大源动力,甚至“恨”都是“爱”的衍生。为了我们都可以到达旅途的终点,请不要吝啬你的“爱”,也不要被“爱”产生的痛苦所击倒,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那部美好的作品。

    第一部分  如何开始?

    如果你没有动笔,那就谈不上开始。哪怕你脑中的东西有多么的波澜壮阔,不落实到纸上便无法成为供别人鉴赏的作品。写作的本质是将脑中的不确定性想法落实到纸面上成为确定的物质。

    1.灵感

    或许也有些人想落笔却写不出东西,甚至脑中的史诗长篇无法下笔。那么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回述“灵感”。

    虚构类写作大多是从一个“灵感”开始,这点别不好意思的否认。如果想把虚构类写作当作一个爱好,或者终身职业的话,正视你的灵感,正视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才是一切的开始。将那些想法出现在各位的脑中的诱因往往是源自于每个人内在的好奇心与感受力。试想一下,如若没有对未知物的好奇,何来一刹那的火花?所谓灵感正是未知信息与已知信息相互之间碰撞产生的结果。

    而感受力也是获得灵感的必不可缺的品质。并非所有的灵感都来自于好事情,也有很多人的作品是来自于负面的情感。本书作者小时候经历了父母的离异,他跟随母亲来到了风景如画的斐济岛,而那些难堪的回忆在美景的反衬下显得更加恐怖。这道独特的伤痕帮助了他学会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与一切保持距离。在成为作家的过程中,他将这种距离感放进了作品里,而不是在生活中疏远家人和朋友。

    但是并非所有的“灵感”

    生活中的各类事情都会成为一部作品的“灵感”,但不是所有的“灵感”都会是好故事的一部分。有时候需要一些转换和加工才能变的更有意思。就像食材不经过料理是无法变的美味的。

    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一个女人走进了房间。这是一段很简单的描述,这句话作为一部作品的开端明显是太平淡了,也无法引起别人的兴趣。那么我们将他转化一下,成为:房间淹没了这个女人,或者一个女人从窗户飞进了房间。是不是会变的略有意思了?

    将事实适当的反转或者添油加醋,也能成为一个不错的“灵感”。

    2.自律与耐力

    “灵感”需要一些其他因素来调和,来赋予其形式和方向。其中首要的就是自律和耐力。

    自律将是写作中的良好工作习惯,如果想象力没有自律进行落实,那么终将浪费与枯竭。自律帮助写作者们用实用主义和结构来平衡想象力。试想一下,当你的幻想落实到纸上之后,你总会觉得这个东西没有那么的有趣,这个时候你脑中的对于现实的潜意识将会对写在纸上的文字开始修改,知道哪里不合理,哪里合理,在想法与现实之中进行平衡。但是没有自律将想法落实在纸面上的话,这些都无从谈起。它既是一种学习的技艺也是一种实践的技艺。

    耐力意味着始终如一的坚韧或者说持续性。自律将想法落实到纸面上,耐力则会让纸面上的东西继续深根发芽,最后长成森天大叔。好的写作者是行动派而不是懒惰之人,唯有通过写作才能发现更多潜在的可写之作。想象力与自律能够持续不断地填补创造力,为其赋形,让写作者在写作中真正成为作家,并为其提供耐力,创造长久的写作生命。

    3.如何开篇?

    或许灵感能让你完成一部故事,但如何开篇却又是另外一会事情了。

    总要发生点什么有趣的事情把读者第一时间抓住,也就是所谓的“钩子”。但钩子又不能仅仅是“钩子”,上面得有诱惑,有鱼饵才行。

    有人说过,开场应该来一场大爆炸,这通常是个坏主意。无论是真的爆炸,还是隐喻上的爆炸,太过于壮观的开场事件会让后续冲突的发挥空间太小,显得虎头蛇尾。

    事实上,只要发生的有趣就可以了。哪怕是某人在走路,也能透露出一系列的暗示和社会意义。比如他时不时的偷瞄着附近的商店,双手总是插在口袋里摸索着什么,脸上的伤疤与一头的刺青所蕴含的意义等等。

    任何事情都可以变得有趣,所以应该少想想大事件,多考虑某个情况或场景的有趣之处,又该如何表现出来。我们是在邀请读者参与某种形式的娱乐、挑战、或者体验某种痛苦。花费太多篇幅以求钩住读者也许会剥夺整部作品的诱惑力。而对于读者来说,他们甘愿被骗,他们想要的是被作品吞噬的过程(比喻写的好的作品会让读者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一个好的开篇要素:一个冲突或者问题、一个反派(冲突的源头)、背景的构想。

    人类的发展历程就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这句话估计很多人都认同。而一个问题以及冲突也是一部作品的核心所在。如果是长篇小说,并不需要在故事的一开始就把核心问题抛出来,因为读者享受的是一段长途旅程,并不急于揭开谜底。而短篇的节奏则要快的多,大多数作者都会把核心问题在开篇的时候抛出来,接着开始解释和解决问题。哪怕读者都知道最后的问题一定是解决了,却任然会好奇当中的过程是否与自己想象的一致。

    我最近在看的一本小说《银河特工-夺嫡》,开篇用了1000字介绍了一个特工深入敌后进行探查,最后被发现惨遭不测。其中便将故事的背景、科技水平、冲突问题、反派都在这个开篇中诉说了出来。这让读者在一开始便知道他们攀爬的山峰是有终点的而不是在黑暗中前行。

    第二部分  如何继续?

    当你拥有了“灵感”之后,自律又让你将想法写于纸上,最后还有了非常满意的开篇。

    那么接下去该怎么办呢?答案是叙述你的故事。

    叙述的要素大致有六项,或许还有更多。但这六项要素常常存在于典型的故事中,分别是:角色塑造、视点、背景设定、事件/情境、对白、描写。

    角色塑造,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要看上去真实有趣。

    视点,到底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或者用上帝视角来刻画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不同的故事适合不同的视角。比如《福尔摩斯探案集》,他就是典型的第二视角,以华生医生的视角来讲述福尔摩斯。《美国众神》则是以第三视角的方式描述。第一视角的小说有例如《发条橙》那样的作品。当然也有多种视角来回切换的,那即是上帝视角,典型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

    背景设定,也即是设计故事发生的环境。这里说的并非是世界观背景什么的,而是当前故事所发生的物理环境。比如:屋内,野外,某人的家中等等。

    事件/情境,故事发生了什么事情?事件/情境通过故事结构得到强调,被赋予重要性。

    对白,角色之间的对话或者只言片语。而场景可以栩栩如生,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首先要归功于对白。除此之外,它还有的重要功能是推动剧情,传递情绪、制造冲突、表现角色之间的关系、性格等等。

    描写,“建立场景”的各种细节。描写与对白相互结合,使场景充满真实感和现场感。它能让一个角色活起来,也能推动一个故事的前进。告诉读者主人公穿了什么衣服,脸上有什么细微的表情,闻到了什么气味等等,这些描写都决定了读者如何把握你故事中的每一个时刻。每人的风格各不相同,有些喜欢大段描写,有些主要靠对白加上寥寥几行简洁的描写。只要符合自己的写作,每种方法都可以。但是,请保证你的描写是有意义的,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文笔写出来的东西对故事没有任何的帮助。

    如果说故事是一只神奇的生物,那么刚刚所说的那些要素就相当于它的生命系统,通过一系列的复杂协同为读者创造出一系列不同的效果。每一项要素都在系统中承担了一系列不同的功能。

    而这些要素之间彼此依存,所以将它们拆开来分别看待只能获得片面的认知。孤立的看,每一项要素都不完整,彼此之间各不相连,但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却自然地彼此同步,效果也因此变得复杂。

    比如:对白需要背景设定提供舞台,需要角色来进行诉说,角色需要背景设定来衬托,背景设定需要通过角色的视点来呈现,塑造角色需要描写,对人物的描写中又包括了对白,而对白又在进一步意义上受到地理环境、角色癖好以及描写的影响…可以说在故事的各大要素中,角色塑造的等级比对白高,但没有对白的角色塑造又如何成立?

    因此这六大要素必须按照不同的故事类型进行不同的组合,或者在故事中增加某部分的比重。

    第三部分 如何结束?

    结局是什么意思?结局是故事的目标,是作者要给读者兑现的承诺。开篇可以说是给读者树立了一个目标,随着我们与读者不停的迈向结局,我们都可以隐约的看见目标的轮廓,就像迷雾逐渐消散。但这并不是说结局一定要是清晰可见,不能有半点模糊。

    有很多开放式结局的小说中,最终目标依然被迷雾所笼罩,只不过你能看清楚了那么一点点。通常的结局可能会揭开惊人的真相,不过这个真相在前期要有铺垫,不能突然就冒出一个龙傲天把大家都拯救了。记得在几年前有一部日本动漫,好像叫《OZ》,男一号和男二号为了女主角打的昏天黑地,结果在结局的时候女主角与别人结婚了,那整个故事就突然变的没有了意义。那个人是谁?他什么时候出现的?与剧情有什么关系?完全没有,仅仅是强行把这个故事完结了。这对于一部作品来说是非常非常失败的。

    结局的细节多种多样,但有一定的模式,大多都与开篇遥相呼应,那些带有典型的结局:

    1.回到开篇描写过的设定、情形和角色

    2.超越开篇描写过的设定、情形和角色,比传统结局走的更远

    3.揭开开篇其实是假象,同时展示真相,同一个场景有了新的、不同的可能性。

    4.终极于一个和开篇完全不同的地方,但回归到共同的主题或角色上。

    一个满意的结局并不一定要切中要害,也可以像漏勺一样全是洞。并非在结局上要解释一切,留给读者心中的问题会以有趣的方式生根发芽。这取决于写作者要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什么需要你来强调,什么对你来说又不太重要。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样的。

    以下是原文:

    “当开始写小说时,你似乎踏上了一段有无限可能的旅途,单刀最后,你采取的立场、作出的决定,都不可避免的与限制、焦点和寻找完美结局有关,虽然有时你并没有意识到。”

    但是依然会有搞砸的结局,常见的原因是你无法兑现你在开篇的承诺,并且故事也没有往那个方向走。比如《教父》中,从故事的一开始就暗示了克里昂家族的目标是让其产业合法化,让子孙们不用拿着血钱来生活。自始至终全剧的故事都是沿着这条线来写的,哪怕隐藏的足够深。尤其是在小儿子迈克接任之后更是没有改变过这条主线。最后的结局中这个目标也没有达成,而读者们却相信在迈克的指挥下,这都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假如迈克最后抛弃了父亲的心愿,成为了一个纯粹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人,那才叫是真正的搞砸故事的结局。

    结尾

    以上的部分皆为本书的前三章部分的总结,在这里就解读完毕了。这几部分可以说是全书的精髓,也是绝大多数心怀作家梦的人最难迈开的坎。

    我们来总结一下,开始奇幻故事写作的诱因往往是“灵感”,将它落实在纸上依靠的是“自律”和“耐心”。吸引人的开篇往往是一部作品的需要注意的地方,它需要足够的吸引人却又不能抢了后面叙述的风头造成虎头蛇尾的怪象。开篇之后需要考虑角色塑造、视点、背景设定、事件/情境、对白、描写这几个因素,它们奠定了作品的基础核心,或许还有更多的要素,但这几个是核心。最后当故事要结尾的时候,大多都会选择与开篇遥相呼应,或者更好的方法。

    以上是我在阅读《奇迹之书》时所总结出的要点,希望可以对各位看官们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奇迹之书》 速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tc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