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所有的史官在撰写时,都会掺杂主观情愫,司马迁也不例外。
司马迁对李广的爱慕,和对卫青的憎恶形成显明对比。单从篇幅来看,李广一人用了一个列传,而卫青和霍去病两人用了一个列传。但是李广所有的战绩加起来,不如卫青一场小战。
李广有记录的战斗不过个位数,杀匈奴不破一千,但在司马迁记载中,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杀敌无数。却郁郁不得志,难以封侯,看得出司马迁在为李广抱不平。在对卫青的记载中,将卫青的出身,以及和皇上的关系,详细描述,而对其战绩,本该用长篇大论的,只用了寥寥数笔。其用意很明显,想让读者明白,卫青的成功是源于裙带关系,而不是他个人努力。
下面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两位将军。
一 李广
司马迁的偏见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秦时大将军李信的后代,也就是将门虎子了,出身高贵。
“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说只有13个字,却把李广高大、伟岸的身姿刻画出来,天生的神箭手,天生该做将军,首先在气质上秒杀卫青。
李广有记录的成名战,是跟随周亚夫平七国之乱,当时李任骁骑都尉。《史记》中并未描述李广这一仗怎么打的,只是用“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一笔带过。接下去“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让大家误以为,李广夺取叛军军旗,在昌邑立下赫赫战功,却不得封赏,不是仗打得不好,而是因为私自接受了梁王的军印,犯了政治错误。
匈奴大举进攻上郡(具体年代不祥,估计不是大事件),汉景帝派了一名亲信,跟随李广抗击匈奴,结果,这个亲信被三名匈奴骑手射伤,所带几十名随从被杀尽。李广心想,这三人一定是神箭手。即率百名骑兵追击,亲自射死两人,生擒一人,果然是匈奴神箭手。
待捆绑好俘虏上马,突然匈奴数千名奇兵赶来,见到李广,以为是汉军诱敌之兵,大惊,连忙上山布阵。“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司马迁用士兵“大恐”,来突出李广镇定自若、有勇有谋。
李广令士兵下马解鞍,随从说“匈奴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如果他们突袭,怎么办?”
李广说“匈奴一定以为我们会逃走,然后乘机追杀,我们佯装不逃,让他们摸不清头脑,这叫兵不厌诈。”
匈奴果然不敢攻击,只派一名白马将探听虚实,李广跃身上马,射杀白马将,然后从容归队。
匈奴见李广如此神勇,最重要的是,猜不透李广背后有多少埋伏,不敢妄动。这样到了夜半时,匈奴认为汉军一定会偷袭,遂”引兵而去”。
这大概是李广,最光彩的一场战斗了。司马迁泼墨挥毫,描绘的活灵活现。而在以后的战斗中,李广要么全军覆没,要么“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在记录时,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这场占据大幅篇章的战斗,究竟战绩如何,实际上只杀了四个人。司马迁大肆渲染,有意无意地引导读者,记住其功绩,忘却其过错。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初历史上最有名的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发起。
此时李广已年逾花甲,亦请求出兵。汉武帝起初认为李广年老,不允许。后经不住李广再三请求,且考虑,这可能是李广最后一次封侯机会了,”乃许之”。
卫青得知单于住处,亲帅精兵追杀,李广请求做前锋。但卫青曾受到汉武帝告诫,认为李广年老,时运不济,不让他与单于对阵。遂令李广随右将军,出东道。
李广因迷路未能如期到达漠北,无功而返。后来卫青预向皇上报告军情,询问李广迷路原因,李广认为受辱而自杀。
在文中司马迁一再强调,东路迂回绕远,而且缺乏水草,势必不能并队行进。将李广失败的原因,归于天意,巧妙地淡化了李广的错,可谓用心良苦。
二 卫青
司马迁的偏见文中开门见山介绍了卫青,是个私生子。其母卫氏(夫家姓卫),为平阳侯奴婢。其父郑季为一小吏。因经常来往平阳侯家,二者勾搭成奸,生下卫青。
这个身世受人歧视的孩子,连亲生父亲和兄弟都看不起,像奴隶一样使用他。卫青在父亲那里待不下去,便回到母亲身边,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
在篇首,司马迁两处用了“奴”字。反反复复指出,卫青是冒充姓卫。其用意何在?我想不言而喻了吧!
再者,卫青的初步发迹,又算是幸运。
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这姐弟俩有幸被带到皇宫。
后来卫子夫有了身孕,遭到皇后的妒忌。皇后的母亲,大长公主派人暗杀这姐俩。汉武帝知道后,立刻任命卫青为建章监、侍中,封卫子夫为夫人。数日间连续赏赐卫青,多达千金。
这着实让人眼红,穷屌丝突然一步登天,成了贵人,难怪司马迁忿不过。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任命卫青、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各领兵一万,迎击匈奴。结果四路军,三路非败即退,李广被俘。只有卫青奇袭龙城,杀敌七百余人。
龙城之战,是汉初以来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从此汉朝对匈奴的战争,由被动变主动,可以说意义重大。
对于李广射杀四个匈奴的战斗,司马迁都能浓墨重彩。而在这里,司马迁仅用“青至龙城,斩首虏数百”概括。
至于以后的战事,《史记》中也只是简而述之。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卫青为车骑将军,领三万骑兵出雁门,斩首虏数千人。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数十万,控制了河套地区,卫青被封为长平候。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汉武帝命令车骑将军卫青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兵,汉军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右贤王逃跑),男女1.5万余人,牲畜达千百万。
公元前123年,卫青率领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后将军李广、强弩将军李沮,从定襄出发,进军匈奴,歼灭匈奴军数千名。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奸敌过万。
卫青七击匈奴,七次大捷。斩杀并俘虏匈奴官兵五万多人。重创了匈奴的元气,打出了大汉的威严。迫使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十余年不敢侵汉。
对于这样一个军事天才,七场大战却是片言只语,一带而过。闲散之事,倒是占据了不少文字。也许在司马迁眼里,卫青所做的一切都微不足道,都难与“飞将军”相提并论。
李广虽然没封侯,司马迁却让其扬名立万,受其影响,后世文人亦赞李广而毁卫青。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将卫青的成功与李广的失败归于天命,而不是个人才能。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本该属于卫青的赞誉,却给了李广。误导读者两千年。
作为史官,本该公正、公平地记实,司马迁却厚此薄彼。李广有这样一个粉丝,也该含笑九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