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是的,当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不同的人走向了不同的轨迹,不同的人生活的幸福开心,有的人就生活的不开心,不幸福,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那我们就要想想靠谱是怎么样,怎么样这个孩子就变得靠谱了呢“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靠谱的一个基本的公式,决策认定,加责任承担。这个呢,是对靠谱这个概念的进一步的详细的拆分,让我能够更加的去理解,更加的亲切地去探寻。靠谱的行程路径到底是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有的人他就靠谱,有的人他就不靠谱,只有这两个因素来决定的。
一个影响因素是决策认定,什么是决策,认定了他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下对自己身份和角色的一个认定。比如说我们自己,我们在家庭环境中,我们可能是女儿的妈妈,是丈夫的妻子。是朋友的儿媳妇,还是自己妈妈的女儿,是爸爸的女儿,这是我们的身份和角色。这是我们对自己身份和角色的一个认定。
凡是很靠谱的人,她很清楚自己是干什么的,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经常会这样跟孩子说,你不知道你是干什么吃的呀,其实就是让他来认识一下她是谁,我经常会听到,小学之后,妈妈经常可能会跟孩子说。你自己的笔都丢了,你不知道你自己是干什么吃的呀,这句话,其实就是妈妈想告诉孩子,在学校你是一名学生,学生就要把自己的笔管好,把自己的书管好,你连自己的笔记本都找不到,那你还能称之为一个学生吗?
当妈妈跟孩子这样说的时候呢,其实就是在指责孩子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干嘛的,在学校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学生,往往我们就会觉得这样的学生不靠谱,一个学生连自己的笔都找不着,自己的书跟本儿都丢了,把他学习能好吗,也就是说前期他可能对自己的这个身份角色都没有清晰的认定,所以呢,他也不知道自己去学校去干嘛去了
当明确了一个人他的身份角色之后呢,才知道在这个身份角色下,他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比如说我们家孩子,他在家里边是爸爸妈妈的女儿或者是儿子,那他就要承担作为女儿或者儿子的责任,作为承担一个家庭的一份子,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学校里,她是一名学生,那他就要承担起,作为名学生他应该履行的学习责任,这社会上他是一个社会公民,那他就要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他就很清醒的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什么空间下自己该做什么事情,这样的人我们就称之为靠谱。
如果一个孩子去打爷爷奶奶、去打爸爸妈妈,我会觉得这个孩子不懂事,如果这个孩子在学校里跟老师打架,我们会觉得这个孩子不懂礼貌,到了社会上,它乱丢垃圾,乱写乱画,乱踩踏草坪,我们会觉得这个孩子不遵守社会规则,觉得这个人不太靠谱,为什么我会有靠谱和离谱的区分呢,是因为我们觉得在他的身份,角色下,没有说他应该做的事情,我会觉得这个人,不靠谱,不值得信任和托付。
现在我们就会谦虚了,影响一个人,他到底能不能成为靠谱的人的影响因素,只有两个,第一个是决策认定,第二个就是他有没有相应的责任承担的能力。
是不是有的人,他就是天生注定靠谱的,或者是天生注定不靠谱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它是由各方面因素所导致的结果。那我们怎么样能够帮助孩子有一个靠谱的人生,能够让他能够在做事情的时候能够靠谱,能够值得托付和信任呢,它是有教育路径可选的,那就我们刚才说的这两个影响因素入手。
如何去帮助孩子去认定他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如何让他在他的角色下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
在这里提供给大家两套方案,他是按照不同的空间划分的,一个是家庭空间,一个是大自然环境。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家庭空间,在家庭空间,孩子是什么,孩子是妈妈的女儿,儿子,对吧,是他爸爸的女儿,儿子,在家人空间里,他是家庭的一份子,我们是四个,或者是三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都生活在家庭环境这个环境之下,所以我们都是家庭的一份子。
那我们怎么去帮助孩子去搭建他的决策认定呢?这就要靠我们跟孩子在沟通的过程当中要告诉他,他是谁,宝宝,你是妈妈的女儿,你是爸爸的女儿,你是妈妈的儿子,你是爸爸的儿子,咱妈妈是谁?妈妈是爸爸的妻子,是你的妈妈,那爸爸是谁?爸爸是妈妈的丈夫,爸爸是你的爸爸。
我们通过这样的话术,让孩子能够了解,我们在家庭空间中,每个个体跟客体之间,他彼此之间的联系关系是什么,基本情况下还是对自己的爸爸记得妈妈身份清楚的,但是爸爸妈妈是什么关系,他可能不是很了解,比如说自己是爸爸的什么?是妈妈的什么?他可能不是很了解,我说的是孩子小的时候啊,如果让孩子大了之后呢,慢慢的他可能就有意思哦,自己是爸爸妈妈的女儿,儿子。然后爸爸妈妈是什么关系,我们在家庭空间里边有通过这样的语言渗透,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谁,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谁,以及彼此成员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通过我们跟孩子的互动,交流和沟通,让孩子能够了解。自己在家人空间都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和角色,自己也是家中的一份子,那既然孩子家中的一份子,那他就要参与进来,那如何让孩子参与到我们的家庭生活当中来,那就要看我们的第二个影响因素,也就是他的责任承担能力。
如果一个人在一个空间让他有身份,但是他不做事情,不参与,不参与这个空间,那他就没有位置;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孩子,看起来是家中的一份子,但是家中的任何事情他都不参与,那他在这个家庭空间他都没有位置。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是很关注爸爸妈妈的,比如说爸爸妈妈扫地的时候,他就要说我要扫,我要扫,我帮妈妈来扫,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做的事情就把他拒绝了,我们在做饭的时候,摘菜的时候,孩子可能说,妈妈教我摘菜,爸爸妈妈教我做饭吧,我们就会跟他说,你做什么饭,摘什么菜‘
等上了小学,可能当他要帮助我们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或者他自己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就直接拒绝你,只要把学习学好了就行了,当然学习是他作为学生的责任,在家庭空间的他是家里的一份子,他需要做什么事情呢。
如果长期的他在家中没有事情可干的话,那他就不关注家里的每一个成员了,所以,我们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承担,这种要先从分担开始,是从关注开始的,我们要先邀请孩子来关注我们,其实孩子在小的时候,他就很关注爸爸妈妈的。有的时候我们容易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超人,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不需要孩子来帮我们。
这其实对孩子来讲是已经错失了一个很好的培育机会,其实我们都知道废柴是怎么来的,她老公老不用就成了废柴了。
我们都知道用进废退这个原理,让我们的孩子一直不用,一直不用,那它就退化了,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废柴,我们想让它有价值,想让它燃烧的有力量,那么就要用起来,用的越狠孩子成长的越快,其实孩子的很多能力和力量是我们成人是无法想象的,我们总是包裹的太好,替代的也太好了,所以呢,孩子的很多能力都被我们淹没了。
所以我们时不时地邀请孩子来帮我们个忙,我们时不时的也软弱一下,让孩子们也觉得自己很强大一下。其实我们会觉得他孩子小的时候,他第一次有穿衣服的刺绣,穿鞋,他自己去挑衣服,挑选的时候,那种喜悦,是我们帮她穿上没有办法替代的,如果我们就是现在的家长或者是老师,可以去观察一下。那孩子其实很愿意自己来做事情的,其实在幼儿园还是好,或者在学校还好。当到了家里呢,他可能就不愿意自己干,因为我们经常已经习惯性的帮他去干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