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有一位书法家,他的名字如同他的书法一样,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他就是欧阳询。他的一生,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用他的笔墨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我在读师范时,老师教我们学书法,临的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因此开始了解欧阳询。欧阳询,字信本,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便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日临摹名家碑刻,刻苦钻研。他的家中藏书丰富,为他提供了无尽的学习之源。每当夜深人静,他仍独自在书房中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沉浸于书法的世界。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欧阳家庭是一个大家庭。他的祖父是朝中的一名官员,身居要职。后来,他的父亲继承了他祖父的事业和职位。欧阳父既勇敢又好斗,他20岁参军,并在戎马中度过了一生。569年,人们怀疑他功高盖主。此后,欧阳父调兵反叛,但最终失败。杀死了欧阳一家,欧阳询是唯一活着的人。那时,欧阳询只有13岁。面对这种变化,欧阳询显然难以承受,幸运的是,皇太后驾崩,皇帝大赦天下,所以欧阳询活了下来。后来,他被欧阳父的一个好朋友收养,此后,欧阳询和养父母在建康(江苏南京)生活了20多年。
然而,真正的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欧阳询因家族牵连,曾一度被贬为庶人,流放到遥远的四川。欧阳家庭是一个大家庭。他的祖父是朝中的一名官员,身居要职。那里的生活艰苦而朴素,但欧阳询并未因此放弃对书法的热爱。他深入民间,观察百姓的生活,从中汲取艺术的灵感。他观察到,尽管生活艰辛,但人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种坚韧和乐观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欧阳询,也影响了他日后的书法创作。
在四川的岁月里,欧阳询的书法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他不断地尝试新的笔法和墨色,追求着书法艺术的极致。他的楷书作品逐渐展现出独特的风格:严谨工整、笔力险峻,每一个字都仿佛有着生命一般,跃然纸上。
唐太宗即位后,欧阳询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他的书法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为朝廷起草文书、撰写碑刻。他的楷书作品在朝廷中广为流传,备受赞誉。然而,欧阳询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他依然保持着对书法的敬畏和热爱,不断地追求着更高的艺术境界。
在欧阳询的书法创作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据说有一次,他为了创作一幅书法作品,整整三天三夜未曾合眼。他反复推敲每一个字的笔画和结构,力求达到完美的境地。当作品完成时,他已经是筋疲力尽,但眼中却闪烁着满足和喜悦的光芒。这幅作品后来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被后人传颂千古。
欧阳询的书法创作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更体现了他对人生和艺术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笔墨的技艺更是心灵的表达。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通过笔墨流淌出来。因此他的书法作品总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欧阳询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勤奋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书法传奇。他的书法作品将永远流传于世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