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小文是一个编辑,30岁,她是一个编辑主管,领着较高的薪水,可是她在工作中并不幸福。我问她为什么,她无精打采地说,就是感觉工作没什么盼头。
她每天6点多起床,要赶地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公司。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到达公司,开始一成不变的工作,她越来越感到工作无意义。
她感到不幸福,因为被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所牵绊。想想我们身边的同事,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每天上班就是为了打卡,工作中也只是完成上面派下来的任务,毫无工作激情,也没有什么创造力,到了下班时间准点打卡走人。他们在工作中没有找到意义,过的不开心也不幸福。
这些人之所以不幸福,并不是因为真的别无选择,而是他们将物质与财富放在快乐和意义之上让他们不幸福。
如何在工作中
《幸福的方法》作者:泰勒·本-沙哈尔
心理学家埃米·瑞斯尼斯基指出,人们对待工作的三种态度,决定了他们在工作中体会到的幸福感大有不同。这三种态度,分别是把工作当成“任务”、当成“职业”以及当成“使命”。
第一种人只是把工作当作一项任务,也就是当成一种赚钱的手段。每天按时上班,做完要做的事,领一份薪水养家糊口,并不期待在工作中有任何的自我实现。那么,这份工作对他而言,也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除了等着发工资,就是盼着节假日,他很难从工作中体会到什么幸福感。
第二种人对工作的态度要好一些,他们把工作看成一份职业。职业的发展除了薪资提升之外,还期待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权力和良好的声望。所以,这些人一般有着自己的职业规划路线,除了积累财富,还要从工作中得到其他所追求的东西。当他们实现某个目标时,会短暂地感觉到幸福。
第三种人是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一群人,他们把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使命。虽然薪水和地位很重要,但他们并非单纯是为了这些而工作。他们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自己发自内心想做这个。正因为这种工作的动机源于内在,所以,他们对工作总是充满热情,如果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会带给他们强烈的幸福感。即便工作再苦再累,对于他们而言,都不是折磨,而是砥砺前行的必经阶段。
想想看,你对工作是哪一种态度呢?
在工作中感到不幸福,可能和工作本身有关,但你会发现,即便看起来再不好的工作,总有人可以出色地将它完成。所以还有一种可能,你觉得工作不幸福,是你不太适合这份工作。
看起来不错的工作,我们以为自己也会喜欢,但真正去做了,才发现它不适合我们。那么,怎么判断自己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减少走弯路试错的成本呢?沙哈尔博士有个方法,咱们可以试试。
这个方法叫做:用MPS模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M指的是英文单词Meaning,意思是“意义”。P指的是英文单词Pleasure,意思是“快乐”。S指的是英文单词Strength,意思是“优势”。
MPS模式,就是从意义、快乐和优势三个方面出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做自我分析时,我们可以按照顺序依次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什么能带给我意义?第二,什么能带给我快乐?第三,我的优势是什么?
把你对每个问题的答案记录下来,从中找出三者的交集,那就是最适合你的,能给你带来幸福的工作。
我们举个例子:一个人分析了自己的情况,他觉得有意义的事有:解决困难、写作、参与政治活动、学音乐、帮助孩子成长。能带给他快乐的事有:阅读、音乐、烹饪、航海旅行、和孩子们在一起。他的优势有:热情、幽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孩子们沟通的能力。
好,这三个问题答案中的交集,都和孩子们有关,也就是说,和孩子们在一起让他觉得很有意义,让他感到快乐,同时也符合他的个人优势。再加上,这个人喜欢旅行、阅读、写作,考虑到他的个人爱好,他需要工作之余有充分的休息时间,才能去发展自己的各种兴趣。那经过对自己的分析,他意识到,当一名教师,看起来比较适合自己。
当然,这个例子只是一个参考,我们每个人情况不一样,选择也会多种多样,根据这个框架选出来的工作,可能不是带给你更多金钱和更高地位的工作,但会是让你收获更多幸福的工作。
好了,当你经过对自我的探寻,意识到现在的工作不适合自己,或者找到了真正想做的工作时,你就该下定决心,对目前不喜欢的工作做出改变了。
有的改变是彻底地离开一个行业,换一个新的领域。做出这种决定很不容易,尤其是工作多年,在一个行业已经扎下了根基,换行要付出很大的沉没成本,所以,很多人明明对现在的工作深恶痛绝,可还是一天天耗着。因为做出大的改变,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判断力和执行力。
沙哈尔博士多年前有个朋友是位律师,他在纽约一家非常有名的律所上班,马上就要晋升为合伙人,他住着高级公寓,开着宝马车,每天努力工作超过12个小时。沙哈尔博士问他,如果除了现在的生活,还有一个理想世界的话,在那里他希望做什么?那个律师说,他的理想生活,是去一间画廊工作。
沙哈尔博士问,难道你现在就不能找到一份画廊的工作吗?律师摇头说:“不是的,但是在画廊工作,收入会少很多,生活水平也会下降。”他其实非常不喜欢做律师,可因为舍不得降低物质追求,又觉得没有别的选择。
这个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对不对?人们总被不喜欢的工作所牵绊,为了物质利益,放弃真正的梦想,最后到了垂垂暮年,又为此深感后悔,觉得这一生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尽情活过。其实人不管过成了什么样子,命运的线索都在自己手里。
当然,除了做出重大抉择来改变工作之外,你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工作进行部分调整,从平凡中寻找挑战,这同样可以提升工作的幸福指数。
比方说,当你觉得工作已经不能带给你成长,缺乏动力的时候,我们可以主动承担更多的职责,对感兴趣的工作可以主动参与,或者申请换岗到其他部门加入新的项目。在职业的大方向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打破现有的舒适圈,找到自己更感兴趣,更能发挥个人特长的职位,让工作变成一件幸福的事。
曾有人借物喻人,将人分为三类: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介于两者之间的“可燃型”。实际工作中,我们看到有的人把工作当事业干,处处积极主动,可称为“自燃型”;有的人把工作当任务完成,在上级指挥下干工作,只能算“可燃型”;有的人即使上级有要求,也消极懈怠对待工作,实属“不燃型”。显然,值得推崇的是那种激情燃烧干工作的“自燃型”的人,他们拼搏进取、奋发有为,不仅用光和热点亮自己,也能影响和带动他人。作为肩负强军重任的革命军人,应当努力做一个“自燃型”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