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要讲一个漫长漫长的故事~~历史上的银行是如何演变的。就像人类的而进化是从猿人的直立行走开始,直到钻木取火,到文字的出现,让人类文明一步一步演化至今一样,银行也是从不同模式逐渐演变成为现代银行。
在历史上,银行有很多种模式,寺庙是银行,旅馆是银行,布庄是银行,甚至于药铺都是银行。
发行货币,办理存贷汇的业务,这是标准的银行业务。
药铺银行
据说在三四十年代的时候,药铺开出的票据是被当成货币在当时的县城里面流通的。同时,药铺也会帮人代办一些抵押借贷的业务。再从根本上看,在乡土中国,药铺是人命关天的地方,因而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地方。我之所以学医,也是因为小时候奶奶经常教导我:有一门技术,走到哪里都不会饿死。学医最好,没有人不生病,做了医生,一辈子都不愁没饭吃。这个教导,在她们那个年代,绝对是真知灼见。
寺庙银行
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在寺庙里面听到“长生钱”这个词,那时候还以为是寺庙里面一种特别的称呼,现在才是知道,这是寺庙银行里面的一种业务。
寺庙做银行业务这个在历史上中国和外国都是一样的。在南北朝时期,皇帝们笃信佛法,寺庙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就开始寻思做点放贷的生意,再加上寺庙背后有皇权支持,又有很多的分支机构,所以它比私人信用机构就更加便利,风险也更小,于是很多富人地主也愿意委托寺庙放贷,普通民众也愿意到寺庙来抵押借款,寺庙因为自己的特殊性而成为一个信用网络。南北朝后期,寺庙就成立了正式的机构来进行这种信贷业务,叫“寺库”,因为放款的本钱不会消失,还能长出新钱,所以叫“长生钱”,寺库也逐渐改名叫做“长生库”。
可是随着时间发展,皇帝们逐渐开始笃信道教和儒家的时候,寺庙就渐渐没落了。
从这个上面我们可以发现,寺庙称为银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它是公开场合,人流量大。所以特别容易形成资金的流通、聚集和交易;
2.它有信用支持和背书。因为寺庙有皇权支持,而且因为宗教原因更容易让民众信任。
这两点也是银行之所以成为银行的关键点。
驻京办、客栈、布庄银行
除了药铺和寺庙这类有信用背书的地点之外,商业流通中也特别容易产生银行业务。
当时的旅馆和客栈为了方便顾客,最开始放柜子帮客人保管财务,再到后面就形成了存钱取钱一条龙的柜坊业务。跟陷在的银行营业厅加ATM的业务,还有一些银行帮助贵宾客户代存物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布庄也可以做这些业务,是因为在我国古代布帛是最常见的货币,唐朝的时候规定绢值与钱值并重。
综合来看,我们会发现寺庙、旅馆或者药铺钱庄,他们作为银行有几条共同的线索:
1.人多,资金流通多;
2.有信用,需要时间累积;
3.人际交往互动越多,越容易产生信用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