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晓东
![](https://img.haomeiwen.com/i7733833/091c71eaf62df228.jpg)
2020年高考尘埃落定,语文试卷共有10套,作文题共有11道,其中北京卷两道。下面,我们一起观照这些命题,梳理其传递出的信息,探析其带给我们的启示,以便明确未来备考的方向和策略。
总观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不难发现今年的作文具有如下特点:
一、命题思想与核心素养深度融合
全国卷I的作文命题以传统文化为背景,选取历史名人的故事,观照当下,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把深厚的家国情怀用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形象地呈现在题目之中,营造了既富有传统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的语境,清晰地彰显出 高考的育人功能,同时也集中体现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 功能,可以说是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体现了“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
二、命题材料的思想导向十分鲜明
2020年高考作文题着眼立德树人,具有鲜明的思想导向,且集中体现在三点: 国家意识、爱国情怀和时代使命感。比如,2020年高考北京卷的两道作文题“每 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和“一条信息”无不体现了立德树人、涵养家国情怀的命题旨 向。再如天津卷作文以“中国面孔”引出背景材料,当中既有家国情怀、中国科技 的贡献,也有普通百姓的奉献精神,其中浸润着中华民族发愤图强、众志成城、守 望相助的文化底色,命题的思想导向也十分鲜明。
三、时代精神与经典文化“比翼双飞”
全国卷Ⅱ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命题指向 在疫情大背景下考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设置了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 的场景,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而全国卷I的 作文所选择的素材则出自经典文化典籍,重视传统文化,体现文化自信,时代精神 与经典文化在今年的作文命题中做到了“比翼双飞”
四、命题不刻意回避社会热点
2020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因此,在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时,人们纷纷猜测,高考作文题定会从某种角度考查这些热点,甚至还有人大胆设想,抗疫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会体现在高考作文题当中。当2020年的高考作文题揭晓之后,人们发现,高考命题者确实没有刻意去回避这一社会热点,而是在高考作文命题材料或考查主题上有所体现,写作话题彰显了时代气象。
五、倡导写出“有我”的个性作文
2020年高考作文题大部分都有具体的问题情境和写作情境,命题者有意通过具体的视角设置,把思考者和写作者融于“我”中,写作要求凸显“我”的视角。这样既避免了考生套写范文,堆砌素材,又阻止了考生宏大叙事,泛泛而谈。比如,全国卷Ⅲ的作文题,要求高三学长给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上海卷作文题,要求考生谈谈“你”对“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句话的认识和思考。命题很明显地强掉“我”的在场与参与,引导考生以“我”的身份对人们关注的命运话题 ,心 进行思考,也是倡导考生写出“有我”的个性作文。
六、作文考查形式日趋多样化
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相比于前几年呈现出更多的多样性。比如,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带你走近 ”打破了高考一般不出半命题作文的思维,并且在往年向实用类文体靠拢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形式,考查主持词,这应该说命题者进一步扩大了实用类文体写作考查的范围,很有新意。再比如,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作文题,要求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这里的“主题”,其实就是“话题”,无异于是让话题作文重新回归。这种变化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那就是高考作文考查形式日趋多样化,常考文体与实用文体都有在高考作文命题一展风采的机会。这些信息也提醒备考者,未来备考一定要全面,不能是高考考什么,就亦步亦趋备什么,而要善于变换思路,未雨绸缪。
![](https://img.haomeiwen.com/i7733833/cc5c7c644c06a75f.jpg)
最后,我们再来预测一下未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每一年的高考作文命题 虽不能被下一年的命题克隆,但多多少少也可以反映出未来命题的主流动向。
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动向,就是作文命题不再刻意回避政治热点,而且坚定 不移地贯彻“立德树人”的命题原则,鼓励学生做大气人,写大气文,有家国情怀, 有大视野,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与白居易所提出 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文主张是一致的。而这也应是未来高 考作文命题的大方向。
鉴于此,对即将参加2021年高考的学子备战作文,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觉悟,进一步提升民族自豪感 00 多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培养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平时不妨多关注一下“光明 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的时评文章。
二、学习思辨,培养对多元化材料的分析能力。
考生必须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多读一些哲思文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会理性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考作文命题的这一趋势。
三、透过现象,能够深入发掘事物的本质。
尤其是时下的材料作文,材料所讲述的往往是某种现象,而隐含在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则未必是命题者明确告诉考生的,如果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是远不能适应材料作文的写作需要的。因此,大考生必须加强哲学方法论的学习,能够从浅入深,从特殊到一般,进入到哲思的层面,避免低层次地就事论事,从而使自己的写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适应安徽高考未来的命题趋势。
四、训练多样,题型训练力求统筹兼顾。
从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看,形式相当灵活,虽然是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主打,但材料类型不尽相同。所以,在备考中,千万不能胶柱鼓瑟,要对各种题型进行统筹兼顾的训练。
![](https://img.haomeiwen.com/i7733833/f069f74fb0b14bf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