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学习万行师“详解止观定”一课,对“止”的认知加深,且依其训练颇有所获。分享一下止观的学习内容及体悟。
止观词解:
止,巴利语samatha,音译作奢摩他;义为平静,乃是心处于专一、不动、无烦恼、安宁的状态,亦即禅定的修行法门。
观,巴利语vipassanà,音译作毗婆舍那;乃是直观觉照一切名色法(身心现象)的无常、苦、无我本质,亦即智慧的修行法门。
“止”是息灭妄念,专心于一个境界上。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入定”了。定到了一件事情上,乃至定到一个问题上。你不能定到一个问题上,就叫“散乱”。如果定到一个问题上,没有提起正念(没有观),你就没办法开智慧。“止”是为了定,“观”是为了开智慧。
佛陀在开悟之前,曾跟随瑜伽行者,学习过八种心灵高度专注的境界。终其一生,佛陀始终没有间断地修定。佛教的大小乘经典、戒律,都描述释迦牟尼的禅定功夫独步千秋,雄视百代,能随意出入於任何一种禅定境界。所以在《圆觉经》说:“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入定过程:当感觉到身体逐渐、逐渐消失;接着感到自己的呼吸逐渐由粗变细了;接下来感觉到自己的念头逐渐、逐渐减少,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即是进入定中了。
如何出定:通常是在入定前动一个念头,告诉自己入定多久(如要入定几个小时或几天)。那么时间一到,自然而然会出定。
出定和入定的感受恰恰相反,首先忽然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渐渐存在了,再感受到自己有呼吸了,再下来就是感到有念头了,接着会分析,会判断了。当这三种现象一出现,眼睛一睁开,发现自己又存在了。
入定、出定和入觉、醒觉一模一样。如果掌握入觉、醒觉就很容易掌握入定、出定了。
因为睡觉的时候是念头渐渐地减少,生理机能渐渐地停止,渐渐地沉睡。而入定的时候,也是思维渐渐地减少,渐渐地停止,生理的能量渐渐地沉静下来,隐藏起来。
无论是出定还是醒来,生理的能量都是渐渐地苏醒,渐渐地活跃,渐渐地开始工作。心理也是渐渐地苏醒,思维渐渐开始,渐渐活跃。二者之间毫无区别!
如果你捕捉到了一次如何睡觉、如何醒觉,你就有了这个记忆,凭着这个记忆,你自然能捕捉到如何入定、如何出定。其中还有一个“住定”。入定以后,还要在定中住上一段时间,才出定。
睡觉也一样,入睡以后也有一个“住觉”的过程,住在这个觉中。譬如你的睡眠时间是八个小时,也就是你住觉八个小时。当接近八个小时的时候,你的生理就渐渐开始活跃,就要醒觉了。
依此法训练入睡:1明显入睡前的杂念少了许多。2睡眠过程睡得很沉以及几乎无梦(因脾胃不够好,平时睡觉梦比较多)3工作间隙用这种方法休息,休息效率提高。
好了,轮到你实践尝试了!欢迎把疑问及结果告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