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今天的事吧,毕竟这辈子可能就一次。我到医院当了一回小白鼠——自愿报名参加了一个心理课题研究项目的测试,关于注意力的测试。
纯粹是好奇,因为没有酬劳。我觉得自己有点变了,好像变得没那么爱钱了,在不赚钱的地方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而花起钱来倒愈发的漫不经心。不过这对我来说或许是件好事。
测试花了很长的时间,本来说大约2~3小时的,结果从上午八点半一直做到下午两点多,中途略微休息几分钟,没有吃午饭。其实并不复杂,单调得我几次差点睡过去。
先做几张卷子,好像跟之前做过的一样吧,没什么新鲜的。接下来是超级折磨的一个步骤——戴上64孔的帽子,贴着头皮在64个孔里涂抹导电胶,确保每个孔都能顺畅接收到电波。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头围太小,总之不太顺利,花了差不多两个小时。虽然医生安慰我头小跟智力没啥关系,但我还是不禁怀疑自己脑子发育不良。这期间大部分时间我背靠椅子眯着眼休息,任由他们折腾,虽然有点不舒服,我忍了,几次差点睡着。
看到屏幕上原本红色的64个点全部变成绿色的时候,我终于清醒过来了,然后再连接左右脚踝、右手食指和中指,以及一个心率监测仪。我期待接下来有点什么新奇的事情发生,不然我真的要睡着了。
要开始啦!先是给了几组男士、几组女士的照片看,但只有椭圆形的五官,分别有平静、悲伤、愤怒、微笑的表情。努力记住他们的样子,说实话,都挺丑。然后先开始练习阶段,屏幕中央出现一个白色十字图形,四周随机出现五个男女头像,边框有绿色、蓝色,形状是椭圆形和方形,颜色和形状没啥联系,要做的是盯着十字用余光去看头像,并判断其中唯一不同形状里的性别,男的按左键,女的按右键。
原本以为很简单,但练习开始的时候才发现完全反应不过来,图片就一闪而过,也不知道是零点几秒,说真的,我什么也没看到。28个图片,只按了几个键,全是蒙的,第一轮练习正确率14.7%。我有点慌,特别是看到屏幕提示练习准确率要达到80%以上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时候。
不过也算清楚是怎么回事,深呼吸一下重新再来,但发现结果差不多,就根本没法盯着中间的十字看嘛,别说性别,我连其中哪个形状不一样都看不到。正确率约21%。第三次有点进步,30%多。第四次终于达到了40%。当然其中还有不少是乱按的。医生说注意到我每次按键的同时都眨眼了,提醒我要按键完了才能眨眼。但这么一来我就忍不住留意起眨眼的情况,结果是正确率在下降,而我也没法控制住眨眼的时间。
我说还是进入下一阶段吧,估计我就是练习到今天晚上也不可能达到80%的正确率。于是测试正式开始了。我真的完全没想到,万万没想到,整个测试,竟然就是在循环刚才那个练习过程,依旧是在瞬间判断不同形状里的性别。6组为一个阶段,每组128张图片,一共要完成6个阶段。所以我看了4608张图片,加上练习的大概5000张吧,花了两个多小时。
非常的累。手机调了勿扰模式。实验室不大,隔音板很厚。零食有华夫饼、薄荷糖、山楂、溜溜梅,没有我喜欢吃的。但医生问我喜欢吃什么的时候,我也说不上来。虽然是自愿测试,可以随时停止,但我其实没有想过半途而废,感觉医生做个研究也挺不容易的。
测试的时候,另一台电脑上出现很多像心电图一样的曲线,不过要密集和复杂得多。大约做了三个阶段以后,我发现渐渐能看到一些不同的形状,再后来渐渐能看到一些脸,能在脑海里重现模糊的影像,能确实地判断个别头像性别。但直到最后,我也没能做到80%的正确率,70%是极限了。
在医院简易浴室里洗了头发,用了很多洗发水才洗干净了。然后做了眼波测试,花了一个小时。盯着一个点看,然后看不同的人脸不同的表情。期间无数次想吐槽为什么不能找些好看点的图片,全是高清素颜路人照的感觉。盯着黑色屏幕跳动的白点看的时候,我非常非常的困,几乎睁不开眼睛来。
最后,医生给我戴了个手环。说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洗完澡忘了重新戴上。也就是说,接下来两周内除了洗澡,我得一直戴着它,并完成每日早中晚三次跟踪调查问卷。下午回到家结结实实地睡了一觉,差点起不来去接孩子。
刘先生对这件事发表了三字评论:烂透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