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父母在子女面前总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一个家庭里父母与子女的地位是相对固定的(至少我家是这样)。无论子女多大,父母“我比你懂得多”的优越感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家庭相处模式,只要和子女待在一起,这种优越感便无处不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79109/806bc007092bbcd8.jpg)
父母与子女之间“相爱相杀”,并不影响父母是全世界最爱子女的人,但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处,总是在“你对我再好我还是不待见你”的怪圈里打转。
比如我和妈妈的相处模式就是如此,我对她的一举一动总是横看也不对,竖看也不对。可能是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的时间太长,有点厌烦。
而妈妈对我,总是表现出过多的关爱,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种感觉也不是很好,所以我一直跟她强调说,你不要管我,我可以自己处理。
但是这么多年以来她跟我相处的模式也形成了一种惯性,哪怕我一直跟她强调,让她不要管我的事,但是她还是做不到。
作为子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到大对我们是很紧张的,因为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所以对于独生子女的父母来说,他们也容易过度关注孩子。
如果一个人被过度关注,也会觉得不自在。所以才造成了前面所说的怪圈。
其实我对于妈妈的不满,想来是一件挺奇怪的事情,毕竟妈妈对我非常好,事事都关心我,为我着想,但是我仍然能够鸡蛋里挑骨头,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一个那么爱我们的人,我们为什么会处处挑她的不是呢?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被过度关注。
举个例子,最近周末妈妈就不做菜,一日三餐都就是糊弄过去,我对此非常不满,但是我从来没有跟她说,我心里的潜台词是“平时1到5也不是你做饭,到了周六周日你也从来不用心的做一顿饭”。
后来我看了《自我养育》这本书,作者跟我有相同的经历,他抱怨母亲,总是为他买垃圾食品和不健康的食物,但是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厨师,正当他抱怨母亲的时候,厨师告诉他,你母亲为你们买垃圾食品,你完全可以不吃,因为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你可以自己选择,你可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去选择一些健康的食品。
作者说,当时厨师的这番话对于他来说就是当头棒喝。我看到这里,感受和作者一样。
的确,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是我们都忘了,自己是个成年人,我们要什么完全可以自己决定,不用埋怨别人。
如果对现状不满,比如说我不满妈妈周末不愿意做菜,那么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我完全可以认真做饭。
以后跟妈妈建议,找一天我们两个人的身份互换一下,我来做那个照顾她的人,而她也可以找一天放低姿态,体会一下做女儿,被人照顾的感觉,不用事事都高高在上,应该会很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