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的寒假从1月27日开始,于2月26日结束。
在假期结束的前一天晚上,我已无睡意,来这里回顾这个假期。
其实,已经记不起寒假是哪天放假的了,只好回翻假期安排表,才看到那个一个月前特别熟悉的日子。
1月26日,孩子终于放假了。在这一周里,低温,降雪,期末考,孩子在寒冷又紧张的复习里终于迎来了放假的这一天。
不仅是孩子缓了一口气,同样心里放下的,还有我。
回想放假的那一天晚上,我们一起去了宜家,吃了味上湘菜馆。
1月27日上午,孩子复习了一会儿生物,上午十点多便有初中同学相约聚会,沟通几轮后,我开车送妞去了解放路,然后早早开车去了姐姐学校接姐姐回家。
到学校还早,我提醒自己要好好喝水,便导航找到了附近的奶茶店,给自己买了杯奶茶。
![](https://img.haomeiwen.com/i26029767/0a9a9cb193675445.jpg)
天有些冷,学校不让家长提前进校,我便一边喝奶茶,一边在校外转悠了几圈。
终于等到能进校后,便去姐姐宿舍,帮她搬行李。她因为参加地理竞赛,还需要培训几天,搬行李的压力小了很多,这是做姐姐的宿舍搬运工最轻松的一次。
搬完行李,参加姐姐的家长会。别的班早早散场了,咱们班的家长会开的很扎实,两名同学分享后,两位家长分享的内容和时间比较长。最后陪班主任一边走一边简约说了几句。
回到家,已经傍晚6点左右了。
妞和同学们一起吃了午饭,下午一起玩剧本杀,晚上又一起吃了海底捞火锅,直到约晚上8点多才自己坐地铁到家。难得自由的解放一天,这一天玩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可以记入史册。
晚上我可能啰嗦了几句,因为崽崽询问能不能晚餐和同学一起海底捞的事情吧。我告诉孩子应该直接告诉我自己的诉求比较好。
1月28日下午,寒假外培开始了,持续到腊月二十八。
二十八晚上,我们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回乡之旅。妞下课回家的路上,去零食很忙买了两大包零食,回家临时收拾行李,晚上十一点多,长沙正在飘着鹅毛大雪,我们的车驶入了回乡的高速。
一路大雪,路况不错。直到邵东双清段,已无雪,路面干爽,倒是被压路驶离了高速。腊月二十九凌晨五点多,终于到了孩子乡里奶奶家。
寒假的自由模式开启了。
奇冷的腊月二十九。
暖和和放晴的大年三十,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
初六的长沙也是非常暖和的,记不清哪天开始,又进入冷冻模式,大约初十(2月19日)吧,又开始降温了。
一周多过去,紧张的外培学习结束,在家写了两天作业,明天晚上就要开学了。
时间过的真快。
这个假期,我读完了《明朝那些事儿》,开始了解康熙的故事。
看了两部电影,《热辣滚烫》和《第二十条》。
明朝那些事儿给了我太多震撼和启示。人有时候是要感谢绝境的,绝境让人痛苦和恐惧,却也是新生的机会。方法和技能很重要,可是在敢于拼命,在抱着不胜即死的对手面前,却是不值一提。能打硬仗的,心态上从来也是硬核的。所以,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又有什么可犹豫、恐惧的?如果想赢,问问自己豁出去了吗?在拼命吗?如果不舍得拼命努力,那又是你特别想得到的吗?如果不是你想拼命付出得到的东西,那你痛苦犹豫个啥?
关于电影,看了《热辣滚烫》的话题后,对这部片子的期待很高,看完后却觉得这个故事虽有意义,却并不值得耗费这么大的资源和曝光度来探讨这样一个小视觉的话题。
爱自己确实很重要,但却是一个人内省、自我探寻和成长的过程。这份成长可以从经历事儿或读书中获得,如果一个人仅因为看了贾玲的一部电影,便开始痛悟要“爱自己”,并从此敢于“看心情”,我觉得这个改变也太“简单”了吧。其实,一个人的改变,是会经历一个复杂的心路过程的。《热辣滚烫》顶多能引起一部分共情,也仅仅能提供共情而已。能拉起一些情绪,就是价值?票房代表价值?并不能。
相反,一开始《第二十条》的话题度并不高,只是看到了一些赵丽颖极具情感度的海报而已。没想到一方面《第二十条》的观影体验比喜剧还喜剧,另一方面《第二十条》社会意义又让人如鲠在喉,不由自主地去思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价值观、法律和社会环境。
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缸里,其中任何一个生态环境由量变到质变,都会影响整个社会大缸。
在成年人的世界,在既有的规则下,突破和改变是多么难,多么稀有。个体的承担从古至今并未改变,那会付出极大的代价:丢饭碗,丢面子,丢掉一切。但,历史给了我们答案,每个时期都会有大多数人保持沉默,跟随大流,但总有少数人,他们有的敢于直面斗争,有的会聪明的找准时机再斗争。无论如何,历史告诉我们,历史可能在某个时期是昏暗的,可结果,总是会在时间的长河面前,冲刷得清清楚楚。那些人,有的会蒙冤,有的会战死,但他们也被后世人自觉自发的记录下来了。
《第二十条》,一部很棒很有价值的电影。电影,应当是像《第二十条》这样的,在轻松中,让我们的社会在思考中,在不完美中走像更完美一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