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家三代同堂,同一屋檐下生活。
平时忙于上班、带孩子,家里都是A的婆婆做饭做菜。A说婆婆天天很用心地操练厨艺,做菜很好吃,自己在家基本上英雄无用武之地,说起来还有点失落。
但唯独有一道菜,每次都是A主厨:小鸡烧豆子。
小鸡烧豆子是A在妈妈独家秘籍指导下,由妈妈亲自教授的经典家传菜。这道菜的要领、关键,A都得了妈妈真传,用料、火候、放料次序都特别有讲究,A自己还特意演练过很多次。
如此一来,在婆家,A的这道菜每次一出锅都是很快就盘子见底儿,一家人赞不绝口,就凭这一道菜,就稳固了A在家里的厨神地位。
A得意地说:看,我也会做菜!一般不下厨,下厨就让人惊艳,这多好。
的确,技不在多,精湛最重要。
能把一样功夫练到极致,就会在这方面自带光环,相应地,也就拥有了某种意义和主动权。
电影《食神》里,所谓“食神”,并不是以满汉全席或令人眼花缭乱的什么大菜硬菜取胜,靠的是能出神入化地做出一份让人泪流满面的蛋炒饭。
盖世神功,不过一盘小鸡炒豆子。
封神称霸,无非一份普通蛋炒饭。
要么抚慰了家人的胃口,更温暖了他们的心;要么是懂了某种情愫,又体贴地恰到好处地表达。
食物,除了饱腹之外,总被人赋予很多深层次的意义:它可以是妈妈的爱,也可能是外婆的味道,更可能与某种境况、心理、关系甚至感受直接连结,令人瞬间穿越到某个时刻,找到某种程度的自我。
孔子说“食色,性也”,在人的本性面前,吃货总是比对食物没多大兴趣的人更能与世界握手言和。
他还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能吃到的食物的精工细作程度,大致可以反映人的生活水准、物质层次,甚至审美观念:吃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文化和精神享受,《红楼梦》里写到的贾府的各种菜肴点心,就是明证。
制作吃食时,厨师本人的状态也是很影响食物成品的口感的,如果ta满心欢喜地构思食谱,用心选料,精心烹制,一般不会太差。
可要是厨师不爱手中的材料,又不想做,却不得不做,那做出来的食物就会差很多,因为只是随便糊弄一下,并没有拿心中的欢喜愉悦赋予它灵魂。
那盘小鸡烧豆子的灵魂,就是“我热爱生活,不将就”,就是“我可以做到”,就是“爱我所爱,分享我爱”,就是“我愿意为你”……
盖世神功,不就是那盘小鸡烧豆子么?
行走江湖,居家生活,有它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