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点忙,为了不break自己定下的计划,随笔写了就。。
这周一很偶然的看到了youtube上一个讲解经济周期的小视频(国内在b站上也有:链接)。然后又很偶然的在“相关视频”里看到了另一个系列视频《Hidden secret of money》,从而被导向了阅读了这本《Guide To Investing in Gold & Silver: Protect Your Financial Future》。这一圈下来,我总体来说有一个不错的学习体验。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必须声明的是,本人对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了解远远不到能讲解任何内容的水平。所以本文是一个笔记和个人感悟的集合,仅此而已。
本书和这些视频的内容有关联,所以我就放在一起简单说说我从它们的内容,如何oversimplified的清晰化了如下一些概念和经济周期的过程。坦白说它们有多准确我并不关心。重要的是这样的解释是个人就能看懂:
1. 经济总量就是所有交易的总和。经济增长,就是交易的总和变多了。
2. 交易的买方可以用现金也可以用信用或是借贷付款。
3. 用信用和借贷时会通过银行系统,银行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的每一次贷款都创造了新的通货(通货,就是经济体中流通着的“钱”)。
4. 经济体中绝大多数通货并不是央行发行的,而是银行放贷创造的。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银行的这种创造能力。
5. 整体上看,人们的消费等于收入。所以当借贷消费发生,随着消费增加,人们的收入也得以增加。
6. 更多的消费会促进对各个经济环节的投资,从而推高资产价格。
7. 随着收入和资产价格的同时升高,借贷人的偿还能力提高,会进一步促进借贷。
以上过程持续的正反馈,推动经济的繁荣,直到:
----转折点----
8. 借贷规模达到了一定数量,利息和本金的支付会导致压力,人们会减少或者停止借贷,并同时削减支出。削减支出导致消费下降。由于整体上看,人们的消费等于收入,从而导致收入也开始下降。
9. 收入下降导致借款人偿还压力进一步增加,借款人开始不得不出售资产。大量的待售资产导致资产价格下跌。
10. 收入减少和资产价格下跌近一步导致借贷方信用缩减,银行坏账,整个经济体的通货总量下降,消费和收入进一步缩减。但债务额维持不变,导致更多无力偿贷和破产的发生。
这大概就是简化版的经济繁荣到危机的一个周期的过程。由于整个过程中的每个参与者都在尽自己所能的追求自身利益,这一周而复始的循环成为资本主义无法摆脱的宿命。我没有读过《资本论》原著,不知道这套极简版的解释和马克思的结论由来是否一致。
然后,凯恩斯出场了。他提出在8.转折点发生的之后,政府一方面扩大政府采购,拉动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增发货币来填补蒸发的信用,防止通货紧缩对经济造成进一步伤害。从罗斯福新政的完美演绎开始,这两点成为近80年来资本主义世界摆脱经济衰退和萧条的核心手段。
但是这服药有两个副作用:政府赤字和通货膨胀。政府采购需要大量的投入,政府不得不借贷超过财政收入的数目。而由于发行与黄金白银脱钩的法定货币的权力几乎完全不受约束,政府对赤字的担心比表现出来的要小得多。另一方面政府大量的发行货币,基于对通货紧缩危害的忌惮,并由于无法准确定量,也无法适时开始和退出刺激政策,政府为保证经济发展的宽松货币政策往往导致持续的通货膨胀。
另外对于警惕大政府的某些国家而言,这套策略还直接导致了政府在经济和民生事务中地位的大幅强化,引起了腐败、低效,甚至更严重的政治问题(比如他们觉得他们的国家“和平演变”成了社会主义。。。)
在书里作者进一步把整个银行系统也加入到这个危害的范畴里。因为通货是通过银行系统进入实体经济的,银行通过杠杆放贷制造的通货进一步大幅加剧了通货膨胀。
所以书的作者说,不要玩通货、银行、股票市场那套游戏了,都是大佬们拿来骗人的。作为一个辛辛苦苦的工薪阶层或者中产阶级,现代的货币、股票、银行系统就是个玩死你还一笑而过的混蛋。相反,我们应该投资贵重金属和房产,因为这些东西都有其实际价值作为底线,并且稀缺程度一直在上升。完毕。
我看完的第一反应是,这本书如果是在十几年前被我在国内读到了那就。。好吧,那时候也没钱买房。就算买了肯定也早卖了。。
抛开这些不提,作者指出的今天我们生活的经济系统的问题恐怕我们都无法否认。管理学经典《第五项修炼》里有一项系统化思维准则,说的是今天的问题往往是昨天的解决方案引起的。我们今天的问题也是因为几十年如一日的过度服用凯恩斯开出的药方导致的。想起钱穆老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里写到的,历史已经证明,大部分的政策都会随着时间的变迁从好变坏最后臭名昭著成为时代的毒瘤。不知道如果凯恩斯先生泉下有知现在会做何感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作者Mike Maloney和《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私交不错。二人写的书的观点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读过本书之后,我在google上搜索了对本书的批评。很多理论细节的反驳我也不是特别懂就不详细叙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是,批评者有不少都认为作者是在企图将大众引向对贵重金属和房产的投资,从而从中牟利。也许在这个资本无孔不入的世界上,本来就很难有绝对中立的观点。如果整个世界都是一个罗生门,我们的日常阅读以及和多媒体的交互,都只是把自己暴露给更多的操纵者而已。想想这些,略有悲伤。还好我们有祖先留给我们的经典著作和艺术作品,在那里我能感受到更多的真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