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标题想写成“普通人做普通事”的,感觉不严谨,普通人也可以做些不普通的事,比如买彩票买房车子股票等等,尽管这类事情也很频繁,说起来人人都不稀罕,不过也不是一般普通人会做的,试问,上班族有几个人会买股票的。
于是说“普通事造就普通人”这里强调一点,是“造就”而非“成就”。做个普通人并不是啥成功值得吹嘘的事情。
社会上95%的人都是普通人,因为他们日复一日做着一些普通事。比如:每天朝九晚五上班下班,上班也是做着普通的工作,要么是公司的文员负责财务报表人事调动,要么是软件编程工程技术类。市面上被人们所熟知的,也就那么几十种。所以过年回家,村里的婆婆们在得知你的职业后,基本就知道你每天做什么。
你看,连婆婆们都知道每一行每天的大致工作,那你做的事情还不是普通事情么?(判断一件事情能否赚到钱,你就去问问村里的婆婆,如果他们不知道你这一行是干什么的,那么说明你就有戏)
“普通事造就普通人”是有一定经济学逻辑做支持的。背后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中国有10亿人在做事,其中95%的人做的是普通事,比如能赚钱的普通职业分100种,那么对应的每一个职业对应的人口就有(10亿*95%÷100)结果是100万,也就是你所在的行业有100万人在和你竞争。
蛋糕就那么大,100万人分,你又可以分多少呢?所以做普通事的最后就成了普通人。
要想成为那5%的“非普通人”,我们就要做“非普通事”。
普通事造就普通人(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