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中悟2

读中悟2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4-01-20 00:00 被阅读0次

    很多时候我会后悔不已,因为我从书中读到的内容(场景)竟然和之前生活中所遇到的惊人的一致,只是遗憾,我遇到的读到得太晚。

    就如下边的观点:

    遇到生活困境难以面对的时候,人在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这叫扮演病人,或者叫躯体化现象。

    记得闺女八年级九年级时,曾几次给我打电话,要么头疼,要么肚子疼,第一次时真的吓了一身冷汗,心疼之余赶紧给她请假找医生,一番检查之后,没啥大毛病,给她抓的药吃的一点也不积极,回到家后就一切正常了。

    纳闷之余,我依稀感觉到是因为压力太大,后来又出现了几次类似情况,一边心里嘀咕,她可能是没事找事,一边又心存疑虑:万一真的不舒服呢?

    如今读到马志国老师的这本《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我才明白,她就是在“扮演病人”,以此来躲避或缓解来自于学习上的压力。

    有一次大清早,闺女起来哭着跟我说,不想去上早读了,觉得已经很努力了,却还是得坐4号,至多能拽个3号的“尾巴”,听得我心碎不已,班里边的座位是根据成绩来划分出1234号的,孩子的整个初中阶段就是在4号和3号的末尾之“梦魇“中度过的。

    这本书中说扮演病人的孩子是无意的,是潜意识中的活动,装病却是有意识的,是思想意识里的活动。

    当时我跟老公嘀咕说闺女可能是装病,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孩子是在“扮演病人”。只可惜当时我没有好好的理解孩子、和她共情。我其实是一个“在场又不在场”(魏智渊老师语)的不合格的妈妈。

    作者给出的处方是,遇上这种情况应该鼓励孩子,哪怕身体还难受,也要坚持正常上学。要想真正跨越躯体化障碍,需要孩子的积极自救,具体来说,可以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写成功日记等方式,助推孩子走出压力的窠臼。

    再结合晚上读书会上大家讨论的内容,我才意识到,一个孩子之所以觉得越学越难,就我家闺女来说,是早期的自动化识记的底子打的不够牢固的原因,也可能是朝五晚九的学习节奏太紧张,孩子的精神生活极度不丰富,所以学习生活对她而言是枯燥的,无意义的,无目的的,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是,孩子一门又一门的学科学习缺少整体观的架构,一天天的高强度学习只看到一道又一道题,而看不到能力的提升,换句话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谈到的,经由魏智渊老师的深度解读之后,我的理解的又进了一小层,对闺女的心疼有加深了一点。

    跟我家闺女情况相似的,何止千千万万?

    还是该多关注孩子,真正的走进TA的心,尽可能多的给TA减压,给到足够的自由时间,用来阅读,给TA足够的睡眠时间,用以养精蓄锐,能够精神饱满面对新的一天,而不只是只盯着试卷或作业,刻意忽略孩子的需求,更剪掉了孩子更多的可能性。

    还是那句话:“看见”孩子吧!救救孩子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中悟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wj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