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张译是从史今开始的。那时候,并不知道他叫张译,只是觉得他就应该是史今,史今就应该是他。那天,姐姐开导我的时候讲到了张译,我才了解二三。

高考时的张译,曾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败给了特殊政策加分,那时候北京广播学院只有一个录取名额。落榜后他在话剧团“打杂”。很多人告诉他,他长了一张没法当明星脸:既没有偶像的俊朗,也没有丑到让人印象深刻。27岁时,他还没演过戏。

28岁,他为了争取男三号写了3000字的自荐信,终于走到了人们的视野中。也渐渐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他是《士兵突击》里的史今,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孟烦,是《红海行动》里的杨锐,也是《辣妈正传》里的元宝,《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石小猛......从军旅题材到现代生活,张译靠着自己的实力打破了别人所谓的“颜值限制”。终于,他再也不用顾忌家庭负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终于,他也成为被别人仰望的人。

(一)
什么时候就算为时已晚?什么时候才叫恰逢其会?
其实没有很准确的答案。买房结婚也好,追求梦想也好,只要还敢,我猜,就还来得及。很铁的朋友要二战了。其实我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害怕鼓励会成为负担,又不想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人。那些称为很对的道理,连我自己都说服不来,又怎么让别人calm down。
故事别人来讲,体会只能自己去想。
(二)
了解张译的时候还看到他出书(并不是明星类的成长史,而是在演艺路上形形色色的“聊斋记”)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我仍然没有成熟到不嫌弃自己以前的文字。我写日记的第十年,我也还是特别嫌弃自己以前的幼稚。很多年后,我大概仍然会感同身受吧。但是,只要在写,就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三)
晚安,他很帅的,特别是认真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