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塑二将,就是从他们背后的故事着手,只有了解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相由心生,达到精神的升华。
【0 1】《门神》“二将”
传统文化包涵许多,古往今来林林总总的神话人物故事都是每一种文化的杰出代表。
贴门神作为重要的春节习俗之一,寄托了从古至今人民驱邪魔、保平安的朴素愿望。人们无力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便转向祈求神明保护,门作为人与外界的联系点和分隔点,在家宅中具有他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人信仰万物皆有灵,他们相信门由门神来把手可使家宅安宁。于是,世世代代的各式门神形象也沿袭至今,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化审美图腾。
“门神二将”在中国可谓是广为流传的故事,也成为许多影视作品拍摄的题材,两个人物都个性鲜明,各具特色,又都有一段从普通人到开国将领的故事,我很喜欢这些故事。“我塑二将,就是从他们背后的故事着手,只有了解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相由心生,达到精神的升华。”
《门神》而将此件作品置于抗疫的时代背景之下,门神的立意又更为立体——今年春节至今,前线的抗疫防疫人员化身为我们的“门神”,守护着我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安宁。
【0 2】重塑传统
《八仙东游记》,青铜,2014年雕塑家李军善于从中国传统人物中汲取灵感,加以研究后进行刻画。其参与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作品《西行之路》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唐代高僧玄奘西行求法的故事,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史的常见题材。当代中国艺术家表现这一题材的绘画、雕塑,通常参考西安城南护国兴教寺的石刻《玄奘负笈像》(1933年欧阳渐居士摹绘),石刻摹绘的蓝本是宋人或明人的原画《玄奘负笈图》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近年有专家质疑此像并非玄奘,而是一位佛教尊者Arhat。
而李军的树脂作品《西行之路》也借鉴了《玄奘负笈图》,人物造型简洁概括,省略了原画的寿眉、拂尘、法螺饰品等有争议的细节,增添了一根普通的手杖而非锡杖,更符合中年唐僧的朴素身份和杖策孤征的无畏精神。
《同舟共济》,1×4m,2017年以写意的手法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人物的人文精神是李军追求的目标。这些人物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其形象也是经过历史沉淀出,都是人文精神的缩影。符号化的人物形象是文化的载体,精神的寄托,艺术家基于此创作,也是希望这些形象可以流传下去。
《听·说》,90×70×25cm,椴木,2019年进入小程序,了解更多雕塑节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