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奇物奇人奇情

奇物奇人奇情

作者: 悦阅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0-04-22 11:56 被阅读0次

    奇物·奇人·奇情

    ——《核舟记》教学设计

    文/胡金辉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小组合作预习,疏通文章大意。

    2.梳理课文内容,理解核舟之奇。

    3.品鉴人物形象,理解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理解王叔远雕刻核舟的艺术追求和对苏东坡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梳理内容,理解核舟之奇,训练学生的提炼和概括能力。

    2.品鉴人物形象,理解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理解王叔远雕刻核舟的艺术追求。

    教学难点:

    品鉴人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激趣表达

    播放《微雕艺术》微视频,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对微雕的感受或认识,并能说一说理由。要求学生的回答不能重复,词语越丰富越好。

    (设计意图:希望能够以视频激趣,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以一个词语表达感受,训练学生表达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二、初观核舟,写“核舟介绍词”

    任务:写“核舟介绍词”

    1. 齐读课文,明确字音节奏。

    2. 明确任务,小组合作。

    基础任务:通读课文,搜索信息,完成“核舟名片”

    屏显:

    核舟名片

    名称

    作者

    原材料

    特点

    尺寸

    雕刻人物

    其他物件

    核心任务:在 “核舟名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给核舟写一段介绍词,要求介绍清楚核舟的基本情况特点。(200字以内)

    3. 交流展示

    小组派代表展示,互相点评。教师展示自己的“核舟介绍词”

    屏显:

    这个核舟是一个十分精美的艺术品,它是著名的艺术家王叔远用一个桃核雕刻的,长不足一寸,高约两分。所刻的故事是“大苏泛赤壁”。核舟上一共雕刻了五个人:东坡、鲁直、佛印、和两个舟子,五个人神态各异,性情不同。此外,还雕刻了八扇窗,每扇窗都能打开。还雕刻了箬篷、船桨、炉子、手卷、念珠等,每一样都栩栩如生。真是一个神奇的艺术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文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写介绍词,读懂文句,训练学生抓住文章关键内容进行概括性表达的能力。)

    三、品评人物,写“人物颁奖词”

    任务:给五个人物写颁奖词

    1. 明确任务,小组合作

    核舟上,最生动的就是五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各自的神态,展示着不同的个性。请同学们细品描写这五个人物的文字,把 “最潇洒奖”“最享受奖”“最率真奖”“最颖悟奖”“最专注奖”这五个奖项颁给东坡、鲁直、佛印、右舟子、左舟子,并写一段颁奖词。参照老师的范例,四人小组分配任务,每人选一个写颁奖词,小组内不重复。颁奖词要能够结合文章内容再合理的想想来写。

    屏显:

    我给左舟子颁一个最专注奖。他主要负责煮茶,你看他右手拿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专注地看着茶炉,静静地听着茶水开了没有。仿佛这美好的明月清风,流水飞鹤都与他无关,他只关心着自己的事情,心无旁骛,用心无比专一。

    预想:苏轼——最潇洒奖,鲁直——最颖悟奖,佛印——最率真奖,右舟子——最享受奖

    2. 小组代表汇报成果。同学互相点评。

    展示要求:

    3. 任务延续,思考:谁是主角,其他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东坡是主角,鲁直的儒雅、佛印的不羁、舟子的陶醉,都很好地衬托了东坡泛舟的适意与潇洒。这体现了王叔远构思的巧妙。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以活动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通过写颁奖词,让学生了解人物不同的个性特征,从而理解“各具情态”的真实含义。)

    四、透视精神,理解东坡对话叔远

    任务:化身为魏学洢,给王叔远写一封信。

    1. 探“壬戌”的秘密

    王叔远雕刻的核舟如果只是因为几个人物各具情态,那他也不会成为一个传奇。毕竟清朝有人雕刻了一个核舟,上面雕了8个人物,各不相同。这个作品还在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但是,仍然不如王叔远这个核舟传奇。为什么呢?我们要来探一探作品背后的精神追求。

    屏显:

    “天启壬戌秋日”——核舟刻字(1622)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开篇(1082)

    思考:为什么在壬戌年,王叔远要雕刻这个作品。

    预设:表达对东坡的敬仰之情。王叔远以“核舟”为媒介与东坡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

    2. 探“东坡”的秘密

      “壬戌”年前后,东坡经历了什么,这一年,东坡创作了什么作品呢?

    屏显:

    元丰二年(1079年),发生“乌台诗案”,东坡陷狱,后被贬黄州。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元丰五年(壬戌年,1082年),东坡创作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

    屏显: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后赤壁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思考:三年的黄州生活,成就了怎样的东坡?

    预设:乌台诗案的恐慌并未压垮东坡,东坡在自然的无穷与人生的有限中,享受着人生的乐趣,豁达、豪迈,彰显着独立的精神与人格魅力。

    3. 在理解中对话

    屏显:

    因为懂你,王叔远捕捉并刻画了瞬间的人物形象,让人物的组合在默然无声中说话,彰显了核舟的灵魂;因为懂你,魏学洢理解了王叔远的刀尖艺术,他借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核舟的传奇神韵,也借《核舟记》贯穿了苏东坡、王叔远与自己的懂你人生。此种佳境,真乃灵怪也!

    ——江苏省宿豫实验初级中学 卢菊杰

    王叔远因为懂得东坡,所以刻下了核舟,并且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了魏学洢。我们也走进魏学洢和王叔远的时代,请同学们化身为收到核舟的魏学洢,给王叔远写一封信,你在这封信里打算对王叔远说些什么?

    屏显:

    核舟刻于“天启壬戌秋日”,即1622年,而作者魏学洢在1625年秋日因丧父忧愤而亡,作者得到这个核舟至多不过三年时间。在这短短的三年中,北方激烈的政治斗争如火如荼(作者的父亲魏大中就是东林党的领袖,最终下狱惨死),关外清军正与明军激战(著名的宁锦大战亦发生于这一时期)。

                                ——江苏南京弘光中学 徐志耀

        明确:

    (1)表达对叔远的感谢。

    (2)对叔远高超技艺的赞扬,尤其是通过人物的陪衬与烘托来刻画东坡的精神气质这一艺术品质的高度赞扬。

    (3)个人的悲惨际遇与国家的江河日下中,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及对“清风明月”的适意生活的向往。

    4. 课后完成“魏学洢给王叔远的一封信”。第二课时交流,点评。

    设计意图:以任务驱动,带动学生深入理解核舟的精神价值,从而走进苏东坡、王叔远、魏学洢三人的精神世界,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奇物奇人奇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zb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