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元旦期间,带着孩子去万达广场玩儿,8点多吃完饭准备开车回家。坐上车往前开了不足50米,就被一大堆等待出去的车堵在了车场里。
接下来,我们只能一个车位一个车位慢慢挪。老公淡定地拿出手机用APP提前交了停车费。无聊中,我看到整个停车场的墙上都贴满了“扫码交费”的说明。
于是,我开始跟老公探讨为啥都电子支付了,还这么慢。我们开始观察前面的车,发现有近一半的车都还在现金交费。因为要掏钱、交钱、数钱、找钱,节奏慢了好多,车一多可不就堵住了嘛。
一边是方便快捷,利人利己;另一边是麻烦缓慢,很不方便。可为啥那么多人放着更好的办法不用,非要忍受这些不便呢?
我想,答案无非两个字“习惯”。
习惯了某个方式,懒得改变,即便改变的好处就在眼前。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02
到家后,我熟练地取出瑜伽垫,打开软件,开始健身。整个过程轻松自然。
但其实,从把健身这个词写进新年愿望,到真正开始坚持健身,我前后大概花了5年的时间。
第一次立志,我买了个又大又厚的双人瑜伽垫。买完垫子买衣服,装备弄齐全以后,练了两天,然后浑身疼得起不来床。
我心疼自己,好好休息了几天。每晚窝在沙发刷剧,日子舒服极了。至于那个大大的瑜伽垫,成了摆设,躲在墙角落灰。
此后的两年,健身这件事只会出现在新年计划里。每次只要想象一下那种全身疼的感觉,就速速打消念头。
直到生完孩子体重飙升,为了重新回到之前习惯的体重,我才又开始健身。这一次算是坚持地久了一些,不过还是时不时会偷个懒。
估计我还得再花些时间,才能真正养成健身的好习惯。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03
改变个习惯为啥就这么难呢?
有本书里这样解释了“习惯” :
习惯是大脑预设好的出窍模式。这个模式可以帮我们节省力气,好腾出大脑内存做更多的事情。
所谓“出窍模式”,我理解也就是常说的“下意识”。
比如,周末出行一不留神就走向上班的方向;拿出手机就开始翻微信,随后发现其实本想查个单词;回到家,一边打着电话,一边行云流水般换好衣服窝进沙发。
下意识的好处是帮我们节约大脑带宽,但坏处则是阻碍我们做出更优的选择。
付现的习惯会让许多人下意识地停车给钱,懒散的习惯让我下意识地瘫在沙发上,即便明显有更好的选项。
很多时候,为了效率,为了健康,为了跟上时代,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总得去改变些什么。
而改变,正是要切断现有的下意识,建立新的下意识;放弃旧习惯,养成新习惯。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04
那要怎么做呢?
首先,找到习惯的“信号”。
那张舒适的沙发,就是我懒散习惯的信号。改变习惯的第一步就是不让自己躺下去。
然后,即刻行动。
旧习惯还有个好哥们儿叫“拖延”。如果不是立刻打开瑜伽垫,那就会转身打开微信,朋友圈刷一刷,八卦新闻看一看,一小时就过去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接受反复。
一次改变不一定能成功,允许自己多努力几次。重要的话说三遍,重要的事情做三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至改变完成。
亲爱的你们,2018已经过了十几天了,写下的新年计划别忘了一起执行起来啊。
以上,共勉!
【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 第7篇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