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到了到充满异域风情的新疆吐鲁番,我的感受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甜、热、奇。
甜
吐鲁番市是海拔最低的地方,它的最低海拔据说是负海拔143米。这里位于吐鲁番盆地,四面环山,外面的冷空气进不来,里面的热空气出不去,所以这里常年干旱,特别少雨。
吐鲁番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世界上最甜的葡萄。它的葡萄种类多,八月份开始成熟,有马奶子、湘妃醉、绿玻璃等几十个品种。吐鲁番没有地下水,靠坎儿井生活和灌溉葡萄田。这里居住的大都是维吾尔族人,他们是靠着种植葡萄来生活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85872/18f47e3c56306b5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85872/a3088710e2f0c41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85872/22bab82474a75f49.jpg)
中午,我们在葡萄庄园用餐,品尝了当地有名的香妃宴。餐桌上已经摆好的西瓜和哈密瓜特别甜,接下来上的菜种类也很丰富,有葱爆羊肉、羊肉串、大盘鸡、土豆烧牛肉、山药西兰花、炒豆角、清炒油麦菜等,主食有米饭、手抓饭,还有牛肉、黄瓜拌黄色的凉面。这顿饭菜品丰富,羊肉肥而不腻,牛肉瘦而不柴,蔬菜爽口,手抓饭十分地道,面条酸辣劲道,口感很好。用餐时,还有热情的维吾尔族帅哥美女载歌载舞,和大家互动,很有民族风情。
饭后要去维吾尔族人家去做客,导游还教了我们几句简单的维吾尔语。巴依老爷家门前就是晾房,屋后是一大片葡萄地。我们见到了巴依老爷,说“亚克西”,是“你好”的意思。巴依老爷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带我们来到他们家葡萄架下的铁床旁,让我们坐在铁床上,然后一个维吾尔族美女摆出西瓜和葡萄招待我们。坐铁床也是新疆十八怪之一的“铁床摆在家门外。”
会说普通话的巴依老爷是这里的村官,他让我们边吃边听,给我们讲了吐鲁番的人文风情和美丽风景,还让自己的妹妹(其实是他的外甥女,维吾尔族没有姑姨叔伯舅等称呼,统一都称比自己小的女孩儿为妹妹)给大家跳了一段新疆舞。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85872/a4201a6b4dab0d2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85872/ed11c1926a28ac9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85872/04081e8d0d2f85d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85872/ad29f612db64453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85872/a6015cff22bc48a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85872/2f08d797409acf93.jpg)
一舞过后,他拿出了各种各样的葡萄干让我们品尝。吐鲁番这时候不仅有新鲜的葡萄,还有正在晾晒中的葡萄干。最好的葡萄干是在晾房里面凉晒的。他们把葡萄摘下来悬空挂在晾房里,晾一个半月之后,就成了品质很好的葡萄干。在这里,我们品尝到了最甜的葡萄和最美味的葡萄干,还有新疆人的热情好客,以及最甜美的笑容。这感觉,那就是一个字——甜。
热
如果问新疆夏天最热的地方是哪里,那一定就是火焰山了。这里是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拍摄地,怎一个“热”字了得?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85872/c0242b374b8638d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85872/3040fb0e6738f6b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85872/a8f6961a3b67e830.jpg)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当地人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由吐鲁番向东去鄯善的路段中,有百多公里蜿蜒起伏的红色山峰,山体雄浑曲折,主要受古代水流的冲刷,山坡上布满道道冲沟。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且常受风化沙层覆盖。盛夏,在灼热阳光照射下,红色山岩热浪滚滚,绛红色烟云蒸腾缭绕,热气流不断上升,红色砂岩熠熠发光,恰似团团烈焰在燃烧,故名火焰山。这里是中国最炎热的区域,夏季气温高达摄氏四十七度,据说山顶气温可达摄氏八十度。当地人把鸡蛋、鸭蛋放入火焰山的沙土上,不一会儿就熟了。烤鸡蛋这也成为了这里一种独特的美食。
离谱的新疆火焰山,温度虽然非常吓人,但沙疗能起到祛湿保健的作用,因此,这里慕名而来的人还真不少。我和好友听说此作用后,还把自己包裹严实打着伞在这里晒了十几分钟的背。我感受到脚下热气翻涌,露出的脚踝热得发烫,但是后背却感受不到凉意。好友说那是我们的后背湿气太重,所以感受不到热。看来,这里的热还是一件好事呢!
人们常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是新疆人心中的没有迈不过去的坎的典型代表,也是他们与自然环境和困难顽强斗争的不屈精神 。
奇
这里的“奇”不是自然风光之奇,而是当地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的我国古代伟大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坎儿井工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85872/5cbb2803ef731c0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85872/013a42181b8b51b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85872/81facfea04b3811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85872/8f4aebad57173834.jpg)
坎儿井里面的水是天山上融化的雪水。聪明的新疆人巧妙将天山上的雪水通过打竖井、地下横渠的方式让天山的雪水造福了吐鲁番当地的百姓。坎儿井的基本构造包括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蓄水池)四个主要部分。竖井主要用于通风和运输材料,暗渠是地下水的主要通道,明渠则将水引到农田和村庄,而涝坝则用于蓄水和灌溉。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上的冰雪融水,通过地下暗渠引到地面,有效减少了水分的蒸发,保证了水量的稳定供应。
坎儿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时期就有关于坎儿井的记载。这种工程不仅解决了干旱地区的水资源问题,还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将沙漠变成了绿洲。坎儿井的总长度超过五千公里,分布在吐鲁番哈密两地。这不得不说是人们通过自己的才智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这会儿,我们正在昌吉的路上,窗外正下着阵雨。我将自己今天的吐鲁番之行的记录下来,留给自己一份美好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