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喜欢冲到一线为孩子们摆平一切,或强加给他们一个解决办法,这种做法看似比较有效,但不利于孩子们的长期成长。
所以教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绝对是最好的“投资”。
至于怎么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咱们做父母的必须先放缓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急于要结果,而且引导孩子去尽他的能力想办法,也允许孩子们在试错中成长。
下面是ZL的分享:
1、一点生活碎片的呈现,背后是许多逻辑条件在支撑它
我很认同这句话,孩子就像是一个种子,在“家庭”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成长,今天孩子变现的自信还是胆怯,乐观还是悲观,合作还是抵抗....都是与其生长的环境分不开的。
3岁之前孩子主要在家,3岁上了幼儿园,因为我一直是家委会成员,所以更多机会到幼儿园或学校直接接触到孩子
会发现,同样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做同样的事情,每个孩子的呈现是不一样,而看到孩子的行为和语言可以大致推测出孩子的家庭环境。
所以孩子的一言一行以及生活的状态,绝非是偶然的呈现,一定是在一次次与家人互动中、在环境的感受中所形成的一种模式。
看到案例中的妈妈,感觉好像看到了自己,有很多相似的处理方式,就连夸奖孩子的语句都一模一样,也许再过几年我的孩子也差不多是这样子
看不同阶段的案例,就好像是在生命不同时间段的穿梭,时而按下前进键,时而按下后退键。还能让自己跳出事件,理性旁观,尤为可贵。
2、青春期放手+欣赏,才能绽放更加精彩
曾老师给的建议是要开始放手了,把孩子的内驱力一点一点建立起来,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信任孩子、欣赏孩子,强化孩子的主动意识
曾老师真的很有办法,一切的互动技巧,都将有利于推动“将鼓励孩子过去的坚持,转化为自己努力,使之内化,激发孩子主动性”。
发自内心的欣赏,这一点在最近的案例中老师提到了好几次,怎么样才算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呢?
以前我还总担心总夸奖赞赏孩子,会不会导致孩子受挫力低呢?
仔细再思索一下,首先,这个欣赏不是应付差事,就像看到一朵花,你真的觉得它很美,从心里释放的感受,孩子一定时感受得到真诚,也会欣然的接受并享受这份美好!
其次呢,我们欣赏的是孩子的努力付出、坚持坚韧、独立自主等优秀的品质,而这些好的品质拥有越多,孩子就越是不惧挫折与压力。
孩子内心得到满足,就会有力量,这积累起来的满足感和力量就可以抵得住未来要面对的挑战与压力。
最后呢,也借此机会给孩子多贴正向标签,毕竟对小孩子来说,他们是从父母的口中来认识自己的,多种花少拔草,杂草也将无处可生。
3、缘木求鱼OR曲线救国
案例中妈妈提到了关于取笑孩子看新闻联播的经历,妈妈觉得很后悔
但是曾老师只需要创造一个小场景就可以把之前的失误纠正过来,并且还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和效果。
老师在正面管教中也讲到了,父母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也不必慌张,在未来一个月或者更久时间,再利用场景救回来,来消除失误带来的不良后果,但前提是父母要有能力意识到某个行为对孩子可能带来的影响。
这点给我的启示是,我们不必纠结再一个点上的失误,把时间空间拉长,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孩子今天不喜欢的、做不来的,不代表明天、后天不喜欢,做不到,一切都在动态中,智慧父母要看到这份动态可调整。
下面是LX的分享:
青春期的主要特点:【我行】,所以药方主要围绕【我行】这两个字来开。
1, 制造机会,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体验“我行“的感受,形成正向自我认知,逐渐放手。
2, 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孩子的努力和坚持,隐藏自己,形成“取得成绩---鼓励表扬---激发主动性---取得进步---继续鼓励表扬“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内驱力的成功转化。
3, 不管是学习,还是其他项目,这种“成功“体验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和行为逻辑是一致的,成功---信心---兴趣---内驱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