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网络
堪称史上最严“垃圾分类”已经实行一个多月了,魔都的很多朋友们直呼被逼疯,每天都要被拷问:
但今天我想说说我身边的例子。
01
/
每天清晨小区的垃圾桶旁边,都有当天值班的居委会阿姨对投置的垃圾进行登记,有一次我问居委会阿姨,投个垃圾为什么登记,阿姨反问我一句:“你知道有几家是从来不扔垃圾的吗?”
我被问懵逼:“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扔垃圾?”阿姨给我解释,登记是为了了解每家每天投置垃圾的情况,比如一天投几次,是否进行了分类,回去他们还要做分析。
但有几家自从垃圾分类以后,从来没过来扔过垃圾,对此居委会专门上门去调查,这几家的回答神一致,他们称家里从来没有垃圾产生,也从来不扔垃圾。
要知道即使每天不自己做饭,也不喝任何饮料,只在外面吃,不产生餐饮垃圾,但如厕的纸,平时用的生活用品的包装,大大小小的总会产生一些垃圾,如果他们每天不在固定点扔垃圾,也不可能全部放家里,那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
记得垃圾分类实施的第一天,楼上的秦阿姨就跑过来说,这帮人真是的,我把吃剩的饭菜都用塑料袋扎好了,那帮居委会的就站在垃圾桶旁边,非要我把塑料袋打开来,把湿垃圾倒进湿的垃圾桶,再把塑料袋扔进干垃圾桶,真是恶心死了。
要知道,环卫工人没天处理那么多垃圾都没抱怨什么,把垃圾清理的干干净净,让市民有个整洁的生活环境,我们只是把湿垃圾分离出来,就觉得很不舒服。
要知道这些我们自己都觉得恶心的生活垃圾,创造者就是我们自己,很多人都无意识的把自己制造的困难加在了其他人身上而觉得理所当然。
实行垃圾分类后,确实会让有些人觉得不习惯,网上甚至还有各种对付垃圾分类的神器,甚至还有人把垃圾袋拿到地铁过安检,以表达自己对垃圾分类的不满。
但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垃圾分类以后,周围的环境确实干净了许多,不仅垃圾处理工觉得省事很多,不像过去为了把可回收垃圾挑出来,还要特地从一堆油腻腻的湿垃圾里把纸板箱捞出来。
还有很多人说现在垃圾桶都不臭了,以前一路过垃圾桶,一阵阵恶臭袭来,捂鼻子一路快跑,而收拾垃圾的自然也被嫌弃,现在大家都会把分好类的垃圾投递到相应的垃圾桶内,不懂的还要问问环卫工人,深怕投错了给他们带来麻烦。
02
/
最近发现一个现象,中午带饭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一年四季基本都是带饭的,即使不带饭也只会在全家买个便当吃,不是说我有多矫情,吃惯了家里的饭菜,外卖浓汤浓油重口味的真的不习惯。
最关键的是我至今没有下载过任何外卖软件(惭愧)。
而自从实行垃圾分类以后,餐厅也不可以主动向顾客提供一次性餐具了,而且很多打包盒子原先不收费的,现在都需要收费,这样一来,以前大家觉得外卖图方便,领了优惠券还省钱,现在越来越少了。
而且考虑到卫生问题,权衡下来,稍微有点条件做饭的开始考虑自己带饭了。
我的好友小美,刚进公司天天叫外卖,而且喜欢重口味。
我见她年纪轻轻脸上都是痘痘,皮肤也有些粗糙,问了她的情况,平时是和几个小姐妹合租的房子,就开始怂恿她学做饭。
刚开始她总以上班太忙没时间,自己不会做饭,连烧个水都会把壶底烧穿为由,告诉我做饭好像不太可能在她身上发生。
但有一天中午,我突然发现她带饭了,我问是你妈妈过来给做的饭吗?她很生气的告诉我,怎么不可能是她自己做的呢?
原来她开始悄悄学做饭了。
三个月以后,她能做一手好菜,她说感觉自己的口味变清淡了,一些垃圾食品也不怎么想吃了。关键是脸上的痘痘下去好多,皮肤越来越好了。
而且她告诉我,原先觉得做饭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但现在觉得自己做饭其实花不了多少时间,只要提前把菜准备好,回家一炒就好了。
自从自己做饭之后,就发现原来外卖的菜放了那么多油盐,真的不想再吃了。
其实我身边像小美这样的也不少,在洗碗的时候经常会说“你也带饭了?”“你怎么也带饭了?”,连办公室94的不修边幅的男生小林昨天居然也带饭了。
楼里洗碗槽旁边的阿姨每天都会关照大家把吃剩的饭菜倒进湿垃圾桶,外卖的打包盒丢进干垃圾桶。
阿姨也说,垃圾分类以后,真的干净很多,不想过去,一到中午,大家吃完饭随手把盛满汤汤水水的盒子一股脑儿丢进垃圾桶,她们处理起来麻烦,而且时间长了味道真的不好。
03
/
要知道垃圾分类刚开始实施确实会有很多困难,毕竟打破一个旧有的习惯,去建立新的观念需要很长一段磨合期。
就像日本如今被称为“变态的国家”,因为他们真的把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
而这条“变态之路”,是日本民众也是花了将近半个世纪才把原来的路子给拗过来的。
从上个世纪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工业污染给民众带来巨大的影响开始,他们觉得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减轻环境的负担,开始着手垃圾分类。
从70年代开始,日本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并渗透到每个家庭、每个人。
当时,日本还是个资源紧缺的国家,为了减少物资紧缺的现状,也减少雇佣工人的资源浪费,日本做了一个巨大的革新,撤掉大街小巷的垃圾桶。
也就是所有人的垃圾必须带回家分类处理,等到固定的时间,由环卫车挨家挨户的对分类的垃圾进行收集。
日本垃圾分类真的分的非常细,细到有点恐怖。而且每个地方对于垃圾收集规定是不一样的。
但通常分为:
1、可燃垃圾:厨房垃圾、不能再生的纸类、木屑等
2、塑料瓶类 :饮料、酒类、酱油等塑料瓶等
3、可回收塑料:商品的容器或包装袋等
4、其他塑料 :容器、包装以外的塑料等
5、不可燃垃圾 :陶瓷类、小型电器、灯泡保温瓶等玻璃制品 等
6、 资源垃圾:纸类(报纸、宣传单、杂志、包装纸盒、信纸等) 布类(旧衣服、窗帘等) 金属类(锅、平底锅、金属制罐子、空罐子(喷雾器的管子必须用尽),玻璃类(酒类、醋、酱油瓶、威士忌酒瓶、玻璃杯、啤酒瓶、玻璃渣等)
7、有害垃圾 :荧光棒、干电池、体温计等
8、大型垃圾:家电回收法规定范围内的电器等
我曾经在日本自助游的时候,住在社长夫人家,当时就看到他们把喝完的饮料瓶盖子拧下来放在一个装满瓶盖的袋子里,瓶子放在另一个袋子,而瓶身外面的塑料纸则撕下来扔在外包装袋子里。
当时社长夫人给我看了一袋专门扔易拉罐拉环的袋子:“看看,这个也要单独分类哦。”当时觉得他们好累。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大街小巷找不到垃圾桶,我和老公去商场购物的时候,在一个店里想把手头不要的鞋子包装盒留在店里,刚走没多远,店员马上追出来,告诉我们盒子要自己带回去,不能随便放在她们店里,因为扔垃圾是要收费的。
还有比如一个香烟盒,其间的纸盒、外包的塑料薄膜、封口处的那圈铝箔。这个香烟盒就要分三类:外包是塑料,盒子是纸,铝箔是金属,所以这件东西就要分三类丢弃。
另外讲一个最通俗的饮料瓶子,在日本,丢弃之前需要以下五个步骤:
1、喝光或倒光。2、简单水洗。3、去掉瓶盖,撕掉标签。4、踩扁。5、根据各地的垃圾收集规定!
别看那么繁琐,但垃圾分类已经变成了民众的日常习惯,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会非常娴熟的去把这件事情落实下去。
其实垃圾分类也牵涉到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仅会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好,更会让自己的内心感到轻松自在,生活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记得有一本书《小家越住越美》的作者米歇尔,由于丈夫工作的原因,随丈夫和三个孩子从夏威夷搬到了神奈川横滨市,从美式的大房子到日式的简居。
刚开始对日本当地的生活习惯完全不适应,生活也陷入一团糟,但最终米歇尔总结出了居家的好习惯,让生活的环境变的比在美国大房子时候更整洁,更轻松,一改过去的杂乱无章,让自己的每一天过的舒适又简单。
所以,很多人抱怨为什么突然搞垃圾分类,为什么垃圾分类要那么严格,比起搞这些垃圾,自己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去做,这真的是浪费时间浪费人生。
但要知道若是有一天我们生存的环境都无法适应我们的生存,即使花再多时间也是弥补不回来的,别说工作,恐怕连呼吸都困难。
所以,万事开头难,既然上头这次下定决心把环境整治起来,我们也应该配合让垃圾分类从任务逐渐过渡到自己的习惯,从对垃圾的厌恶到对环境的敬畏。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爱护环境
垃圾分类,做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