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公张罗给老大去买鞋,我也想把自己的给买了。婆婆来一句:“某某某你买大点呗,不穿了我穿”,后来又补了一句,意思是我的鞋得有十几双。自己当时就很气,心想这老太太又来横加干涉。后来洗完碗对老公说明天准备买三双鞋,觉得很解气。
但是,说归说。下午有空,决定收拾一下鞋柜。上下里外一通忙活,“战果”把我自己都惊呆了:好家伙,各种皮鞋,深口浅口的,喜欢的不喜欢的,加起来真的有十几双!有几双是都想不起来什么时候买的,几乎没有存在感。有两双买得特别冲动后来觉得丑准备处理了的,结果现在一看,嗯?居然跟最近买的衣服还挺搭的!甚至还有一双旧的,之前感觉穿烦了的,现在又觉得还挺好!还有两双觉得好看买了,结果太瘦穿了挤脚,纯浪费钱的。这么一扒拉,突然觉得,我好像也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匮乏啊!
这种匮乏感是我经常有的感受。穿衣服也是如此,永远觉得没有合适的、好看的衣服,永远觉得穿身上的不好看。但现在才意识到:如果能用心研究一下搭配,其实有不少衣服是可以穿出不错的效果来的!
那么是什么让自己在匮乏感驱使下一直买买买的同时又觉得不够、不够呢?
总结原因:不愿意花时间试衣服,不清楚自己的穿衣风格,所以买衣服的时候特别冲动,差不多的就买上好几件。买了之后不整理,不考虑搭配,导致穿的时候总是临时搭配,结果常常不满意。这种不满意又让我觉得衣服不够,于是继续买买买。
又想到,这件事情中的核心因素,如果迁移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真是完美契合: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在不满意和匮乏感的驱使下不停学习碎片化的知识和做各种事情。已经有的在脑海中乱成一团,不能整理加工,自然也无从消化和吸收。比如,虽然一直清楚“建立个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但总是建立不起来,因为忙,因为懒,因为大脑中还是没有觉得“这件事很重要”。
明明知道一件事很重要,却总是倾向于用很多不重要的事来填满自己,来逃避使用大脑。也因此,总是会在一个圈圈里打转转,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状态。(今天还翻到了自己以前写的一篇《懂得、做到与坚持》,也是很神奇了!)
总结:这件事的启发是什么?
1.明确自我。就穿衣服而言,合理的顺序是:从以往的穿搭经验或当下的尝试中确定适合自己的风格,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搭配能力、进一步强化个人风格;风格确定、功力稳定后再去尝试不同的风格。就工作而言,同样如此,复盘自己的过去,尊重自己的感受,思考自己的未来,确定自己的定位以及要发展的方向,然后尽量去聚焦、投入,既要勇敢尝试,更要刻意练习。如果天天满足于收集七零八落的知识,满足低水平的重复劳动,那么永远只会有低层次的收获。只有聚焦发力,能稳稳打牢基本功,能大胆触碰不安全区,能不停地实践、调整、再实践,才可能有更大的进步。
2.整理已有。带着尊重和珍惜,整理自己的衣服和鞋子,整理头脑中的知识和自己的人生信念。在整理中归纳、分类;去质疑,证实(伪);去化为己有,去对外输出。只有这样,才能体会什么叫真实的相遇,而不是永远浮光掠影的占有又抛弃。
3.不轻易动摇。很多时候我们难于做自己,很容易羡慕他人或被别人的建议左右。但我们却忘了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自己:我是谁?我想呈现什么样的自己!我想往哪里去?别人的选择看起来那么对,是因为他在走自己的的道路。我们就算照抄,也不一定能抄来一份适合我们自己的人生。同样,别人的建议,哪怕再真诚,也是他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投射,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需要的,说到底是一个更加清晰的自我。而这一点,别人给不了。
——匮乏感往往来源于对自己缺乏明确和清晰的认识。一味的向外寻求和盲目填充是没有用的。 更需要做的,是梳理自己,懂得自己,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