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结果将于瑞典时间10月10日下午1时揭晓,2018年由于评审机构瑞典文学院的丑闻而导致当年文学奖“轮空”,所以今年将同时颁发2018年和20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也使得今年的文学奖项备受大家的关注。
那么,连续“陪跑”多年的村上春树,在获奖机会加倍的情况下,这次能否如愿以偿呢?连曾经同为“难兄难弟”的“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都已于2016年凭借《荒野猎人》获得第73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和第88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再怎么“风水轮流转”,也该轮到村上春树拿一次奖了。
有人分析村上春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难度,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其作品的流行性,似乎显得过于通俗。的确,村上春树的作品有一种吸引大众趣味的魔力,就是说有很通俗化的写作技巧,而且风格多虚幻和飘忽不定,但它们并不缺少内涵和思想,村上春树常常将对人生的思考、对世界的理解、对人性的拷问置于文字的华美外表之下。比如《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1Q84》《刺杀骑士团长》都有这类痕迹。
在正经文学的殿堂中,似乎流行的东西很容易招人非议。有点像演员,长得过于漂亮或俊美,在演戏过程中很容易被观众忽视演技,因为外表的华美把演技给掩盖了,这也是小李子陪跑奥斯卡奖那么多年的一个原因,直到他颠覆形象地出演《荒野猎人》之后,才第一次捧起奥斯卡奖杯,但不可否认的是,《荒野猎人》这部影片固然是好的电影,但其在观众当中的关注度未必那么高,因为其色调过于阴暗、故事过于悲凉,很难成为“流行性”的作品。
之前大家将村上春树与小李子放在一起调侃,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的。只是后者已然如愿,前者还在“陪跑”当中。
我前天刚看完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像他以前的作品一样,里面有着很多现实与非现实的交织、理性与情感的碰撞、合乎常理的生活细节与不可思议的梦幻场景,甚至有些时候,不知道他到底在表达什么样的意思,我偶尔会怀疑,村上春树在写某些段落时,是否心中都不明白他内心想表达的东西,他只是将这些文字写出来,不同的读者阅读后,根据个人的人生经历和理解能力,产生出不一样的看法、认识和感悟,并进行只属于个人的思考呢?当然,这本书依然很吸引人,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气将其读完,并享受从阅读中得到的快感。
这样的作品,到底适不适合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呢?难道只有那种曲高和寡的作品,才有获得文学奖的资格呢?作为文艺,或者说好的文艺,是应该将受众面作为考量标准,还是将其内涵作为标准呢?当然两种标准都不能走极端,否则,要么会沦为类似于“口水歌”那样毫无营养的东西,要么变成不为大众所知的“学术论文”。至少应该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的话,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和作用才能最大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村上春树的作品是完全有资格获奖的,只是不知在他本人心中,获奖这件事是不是很重要。尽管诺贝尔奖在当今世界上是分量很重的奖项,但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些仅是身外之物罢了,未必会看得那么重,我想,村上春树应该属于此列,得之固然可喜,不得亦无大碍,早上太阳照常升起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