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燎沉香》,虽语言清浅,却有自然脱俗之韵;虽不事雕琢。却蕴含万种风情。整首词仅寥寥数语,不过50多字,但细细品味,字字蕴涵深远,句句引人入境。感觉诗人留给我们的不是一首词,而是一幅幅精美的图画。
看看这幅晨雀呼晴图。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因为下了一夜的雨,空气潮湿闷热,所以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暑气。此中一个“燎”字,似乎让人看到香气袅袅之状;一个“消”字,让人感觉正炎热烦闷时,丝丝凉意吹来,顿感清爽。突然,几声叽叽喳喳的鸟鸣引起了词人的注意。一两只、亦或是三四只鸟雀,正在屋檐上跳来跳去,它们怯怯地窥望着窗内,争相呼唤着词人,似乎在告诉词人:雨后新晴了,快快出来吧,外面的风景正好。这一“呼”一“窥”,词人运用比拟手法,极为传神的描摹出鸟儿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泼可爱的情态,为下面写荷叶荷花的美丽做了铺垫。
看看这幅出水圆荷图。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宿雨初收,雨后的阳光更加透彻,静静的铺洒在这一池荷塘上。“一一”二字,形象地绘出了荷花独具丰姿、清洁绰约之态;再加一举”字,极尽荷茎修长挺拔、亭亭玉立之神。这不禁让人想起周敦颐于《爱莲说》中盛赞荷花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偶有微风轻拂,圆圆的荷叶上的雨珠偷偷滑落,我想那些出水的荷花呀,朵朵绽放如美人出浴,肤如凝脂,面露娇羞。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句:“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可谓一言以蔽之,极尽其妙。
再看这幅客居长安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本来荷花荷叶之美应该让人忘情释怀,可没想到,如此美景落入周邦彦的眼中,却触动了他心中那无尽的羁旅愁思。周邦彦本以太学生身份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厌倦仕途之心,产生归思之情。这里的一“遥”一“久”,不仅写出了词人长久客居京师长安,距离家乡吴门遥远的现实处境,更流露出词人深感归途遥遥无期的无奈。所以,词人此刻站在荷塘边,眼睛望着荷塘,心却早已飞到了那莲叶田田的家乡江南。
再看这幅梦楫轻舟图。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词人由景生情,情深入梦,“这到底让他惦着江南了”。词人自己思念家乡,却不直言相思,而是用“相忆否”三字,遥问远在家乡的渔郎,是否记得曾经在五月的江南,我们一起轻摇船桨,驾一叶小舟在芙蓉浦中,穿行在那层层叠叠的莲叶间……从对方落笔来写自己思念之情,使实景与虚景相结合,使现实与梦境相呼应,更突出了词人对家乡思念之深。此神来之笔,真是妙哉!
这首词上片写景,景美如画;下片抒情,情真入画。词人用朴素而精致的语言,把自然之景、人生之遇、幻梦之境连成一片,写出了对故乡的思念。确如清代周济所说:“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