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前言
- GeForce RTX 20发布会
- NVIDIA与老黄
- 发家史
- 最后
前言
这次要开始GPU编程系列, 其实主要是CUDA编程. 对深度学习或者并行计算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下这个系列哦~
GeForce RTX 20发布会
GeForce RTX 20发布会
GeForce RTX 20发布会2018年8月21日0点, NVIDIA在德国科隆举办了为期两个多小时的新显卡发布会, 黄仁勋在会上总结了NVIDIA在图形产业上的成果和历史, 并且发布了新一代基于图灵架构的显卡: GeForce RTX 2080Ti、GeForce RTX 2080和GeForce RTX 2070. 代号TU10x, 是第一款使用即时光线跟踪功能, 模拟光线反射, 同时核心原是为深度学习而设计.
NVIDIA与老黄
NVIDIA创立于1993年1月, 是一家以设计和销售图形处理器为主的无厂半导体公司. NVIDIA亦会设计游戏机核心, 例如Xbox和PlayStation. NVIDIA最出名的产品线是为个人与游戏玩家所设计的GeForce系列, 为专业CGI工作站而设计的Quadro系列, 以及为服务器和高效运算而设计的Tesla系列, 虽然起家于PC计算机的显卡业务, 英伟达也曾涉及行动芯片Tegra的设计, 但智能机市场对此响应不大, 不过近年却利用这些研发经验, 目前朝向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的市场发展, 也是图形处理器上重要的开发工具CUDA的发明者. 不过NVIDIA的发展过程也是非议不断, 批评多集中于滥用排他性商业合作、不正当营销方式、对业界开放标准和自由软件运动的拒斥等.
NVIDIA的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拉拉位于硅谷的中心位置.
老黄和他的核弹们黄仁勋、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和卡蒂斯·普里姆于1993年4月美国加州创办了NVIDIA(随后成为德拉威州企业). NVIDIA保持低调到1997-1998年, 当时它发布了RIVA个人计算机绘图处理器产品线. 并于1999年1月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同年5月, 售出第一千万个绘图处理器. 于2000年收购了一代王者3dfx的知识产权. 3dfx是1990年代中期其中一间最大的图形处理器厂商. NVIDIA与许多OEM厂商, 和一些组织创建起密切关系, 最知名的包括台积电. 2002年2月, NVIDIA售出第一亿个绘图处理器.
目前NVIDIA和AMD供应了市场上大部分独立显卡. NVIDIA最著名的GeForce绘图处理器产品线于1999年首次亮相. 现在GeForce产品线已经扩展至桌面型和笔记本电脑. 移动设备方面, NVIDIA拥有Tegra产品线. 它能提供高性能, 同时保持低电源消耗. 此类产品通常用于无线通信设备.
发家史
但是老黄的创业路走得还是比较艰辛的.
- 1993年4月, 从集成电路生产商LSI Logic出来的老黄, 联合Sun公司两位年轻工程师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和卡蒂斯·普里姆共同创立了NVIDIA, 他们的初衷是研发一种专用芯片, 用来加快电子游戏中3D图像的渲染速度, 带来更逼真的显示效果.
两年之后, 推出了第一款产品, 首款面向游戏主机的多媒体加速器--NV1, 这款加速器集图形处理、声卡及游戏操作杆等功能于一体, 一经发布便吸引了当时最大游戏制造商世嘉的目光. 世嘉决定在其第六代家用游戏机“土星”和个人电脑上采用NV1.
但是同年, 微软推出了Windows 95, 图形芯片主流市场从游戏主机转向PC, 同时还发布了Direct3D标准. 英伟达采用的是二次方程纹理贴图作为立体图形实现方式, 无法兼容行业通用标准, 因此市场销量快速下降.
两年后, NVIDIA发布了两款失败的产品后, CEO黄仁勋领悟到公司要继续生存, 就必须作出改变. 他雇佣了David Kirk, 作为首席科学家. David Kirk原本是属于软件开发商Crystal Dynamics, 一间提供优良视觉质量的公司. 他基于对着色的熟悉, 将NVIDIA的3D硬件经验合并起来, 使NVIDIA得以翻身. NVIDIA陆续推出RIVA128、RIVA128ZX、RIVATNT等图形处理器. 这些新产品不仅支持微软Direct3D和OpenGL标准, 在能效上也超越了竞争对手3Dfx的Voodoo和ATI的Rage Pro, 加上价格低廉, 逐渐获得了整机厂的青睐. 1999年1月, 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同年8月,英伟达推出第一款以GeForce命名的显示核心--GeForce 256, 并首次提出GPU概念. 次年底, 英伟达以7000万美元现金、100万股公司股票, 将3Dfx收入囊中, 正式成为行业老大.
- 到这里, 老黄眼看就要一统江湖了. 好景不长, 还是和微软相关.
众所周知, 微软花了一大笔钱进军游戏主机行业. 2000年, 微软请英伟达研发Xbox图形芯片、SoundStorm声音芯片以及主板解决方案. 但是微软时限只有一年, Xbox发布前两个月才开始生产. 最终, 微软被迫推迟首发, 错过先机, 败给了索尼PS2. 微软失了先机, 后来英伟达又出了品控问题. 微软便把订单交给了英伟达的竞争对手ATI(后被AMD收购). 这次合作失败让NVIDIA付出了惨痛代价, 不仅2003年营收减少, 还错过了微软DirectX 9规格确立的重要消息, 直接导致当年推出的GeForce FX由于兼容性问题败给ATI的Radeon 9700. 这和第一次NV1的折戟非常相似. 更不幸的是, GeForce FX还存在运行温度过高的问题, 引发多次自燃事故, 黄仁勋一度被游戏玩家调侃为"两弹元勋". 除了巨硬, 英特尔也开始扶持ATI. NVIDIA为了实现突围, 一方面主动去找微软和解, 争取再次合作; 另一方面失去Xbox订单, 努力拿下了索尼PS3订单. 此外, 继续推出高性能芯片压倒ATI, 同时还和英特尔达成了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可以说很卧薪尝胆了.
Switch
- 眼看要一统江湖的老黄就这样被微软和英特尔打压得说不出话来. 所以就算是在硅谷, 创业也是很艰难的.
2007年, 英伟达首席科学家David Kirk说服了老黄, 投入大量资源研发出了能够让GPU变得通用化的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技术, 就是如今GPU编程的核心, 并让每一颗英伟达GPU都支持CUDA. 这一疯狂举动成本巨大. 由于必须在硬件产品设计中增加相关CUDA逻辑电路, 使得芯片面积增大、散热增加、成本上升、故障率增高; 同时, 还要保证每款产品的软件驱动都支持CUDA, 这简直是不给NVIDIA的程序猿活路. 2008年, AMD收购NVIDIA老对手ATI, 形成了CPU整合GPU的新解决方案.
Intel也终止了与英伟达的合作, 在自家芯片组中集成了3D图形加速器.
2012年, 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在通用GPU的支持下实现重大突破, 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 以及各个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条件. 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也蒸蒸日上, 为大大小小的公司提供强大计算力支持.
在2016年10月20日任天堂发布了Switch, 用的是英伟达定制的Tegra X1系统芯片.
最后
喜欢记得点赞哦, 暗中关注我也是可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