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疫苗漩涡中的家长:我们该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孩子?

疫苗漩涡中的家长:我们该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孩子?

作者: 美式学习零距离 | 来源:发表于2018-07-23 09:50 被阅读0次

    这几天,兰兰妈被一篇关于中国疫苗的文章——《疫苗之王》刷屏了。我的朋友圈凡是有孩子的妈妈基本上每个人都在查看自己孩子的疫苗注射记录,看有没有长生集团生产的疫苗……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带孩子去医院接种疫苗,本想着孩子在接受疫苗接种后,可以更好地预防一些疾病,让孩子能健康平安地成长。

    谁竟想,那注入孩子体内的不是保命良药,而是无良商家昧着良心生产的假疫苗?

    01

    深入一线,了解疫苗的运输和储存

    早在两年前,因为国内的过期疫苗事件,兰兰妈就曾拜访了美国一位大名鼎鼎的儿科医生,专程了解“儿童疫苗”这个事。

    其实,从生产、运输、储存到配送的整个过程,美国疫苗同中国疫苗95%相同:都是利用保温箱、冰箱等保温设备,使得疫苗运送的所有环节的环境温度都保持在2-8摄氏度之间。

    在跟医生的交谈中,我发现美国在运输、储存疫苗的过程中似乎比国内疫苗多了一个小环节——美国的每一盒疫苗里面都配备了一个小装置,用来保证疫苗在运输、储存方面的安全性。

    (红外测温报警器)

    这个看上去简陋的小装置,就是“红外测温报警器”。美国的疫苗从检验合格出厂开始,运输到分销商,到最后配送至医院或者私人医生诊所,这个小装置都必须和同批次的疫苗放在一起。

    这个装置是一次性的。如果温度在设定范围内,会显示“√”;一旦温度过高或是过低,会显示“×”。

    当运输过程中,温度低于2℃,报警器上就会显示“X LO”,LO是Low的缩写;

    当运输过程中,温度高于8℃,报警器上就会显示“X HI”,HI是High的缩写;

    如果到达目的地时,报警器上显示“X HI LO”,则说明,该批次疫苗在运输中既出现过高于8℃也出现过低于2℃的情况。而以上三种情况,都表明该疫苗已不能使用。

    据那名儿科医生说,如果报警器上出现任何“×”的情况,该疫苗就须立即退回厂家,进行销毁,不能在市面上流传使用。

    (红外测温报警器背面)

    这个报警器的背面,贴的就是每个批次疫苗的序列号。当医生拿到各个批次的疫苗,只需要检查红外测温报警器上的数据情况,就可以判断这些疫苗是否安全合格。

    02

    在美国,疫苗监管如何做?

    其实,大多数疫苗在上市前,都会经过临床前和1、2、3期的临床试验来确保疫苗的安全。

    1期临床,主要是评估疫苗的基本安全性和确定最常见的副作用;2期临床确定疫苗的组分、剂量以及更详细常见副作用;3期临床则是疫苗批准上市的最后试验阶段。

    还有少数的疫苗,比如针对恶性传染病的疫苗等,因为无法在人身上开展试验,所以此类疫苗,FDA豁免临床试验。

    疫苗监管第1招

    即使疫苗经过了临床试验被批准上市,在公众使用时,FDA仍然会继续监测其安全性。

    FDA要求所有的疫苗生产商在每个批次的疫苗上市之前提交样品,并且,疫苗生产商还要将他们对疫苗的安全性、效力和纯度的检测结果同时提交给FDA。

    如果发现疫苗标签错误、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等问题,FDA就会主动强制性召回这些批次的疫苗。

    疫苗监管第2招

    为了减少疫苗生产商承担的风险和公共卫生的担忧,美国国会于1986年通过了国家儿童疫苗伤害法案(National Childhood Vaccine Injury Act,NCVIA)。

    美国NCVIA法案的通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疫苗安全性,它要求所有管理疫苗的卫生机构在每次被接种者接种疫苗前,必须向本人或其监护人提供“疫苗信息声明”(VIS)。

    这些疫苗包括百白破、脊髓灰质炎以及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乙肝、B型流感嗜血杆菌和水痘等。每个VIS的内容包括对每个要预防的疾病的简单描述以及疫苗的风险和益处。

    同时,美国出台了国家疫苗伤害赔偿项目(NVICP),专门用于赔偿由于接种疫苗而引起的伤害。

    疫苗监管第3招

    1990年,美国CDC和FDA联合建立了一套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VAERS),用以检测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而任何人都可以向VAERS系统提交不良反应的报告。

    虽然VAERS可提供有关疫苗安全的有用信息,但是因为数据有限,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采用大规模数据库,如VSD(Vaccine Safety Datalink,疫苗安全数据链)。

    03

    疫苗之外,家长不可不知的用药安全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碰到使用药品的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一,幼年时期进行各项疫苗的接种,提前预防一些疾病;二,生病时,根据医生开的药或者是在父母的指导下用药。

    前者,作为家长,我们确实没有更多的权利来把控疫苗注射的风险,只希望生产疫苗的商家和国家、政府可以做好疫苗安全的风险把控;而后者,儿童用药,却是家长必须引起重视并严格把控的重要环节。

    儿童用药,并不是取大人的几分之一就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而是必须严格根据医生的建议、药品说明书的要求来认真执行。

    根据《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因为用药不当,中国每年有约3万儿童丧失听力,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更是难以计数。药物中毒儿童占所有就诊儿童的比例,已从2012年的53%上升到2014年的73%。

    给儿童滥用成人药,会造成很多难以弥补的后果。所以,在这里,我给出几点儿童用药的建议,家长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1.儿童用药要尽量精确

    像美林等退烧药品,医生都会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来建议用药的剂量,家长不要看到孩子高烧心慌就擅自加大剂量,这是很危险的做法。

    还有的家长甚至不用药品里的刻度杯,直接随手倒在汤匙上喂孩子吃,这也是错误的。

    2.儿童用药以液体为主

    婴儿无法吞咽药片,年幼的孩子吞咽药片也容易卡住喉咙,所以儿童用药一般都采用液态药品的形式。

    3.不可喂食成人药品

    家长不可以让儿童吃成人药片,即使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减少了药片的量,也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不可以使用成人药品。即使是感冒、发烧这样的小毛病,也不可使用成人药品,否则会有引发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病的风险。

    很多人可能有疑问,到底多大的孩子算是在儿童的范围内,16岁的孩子是不是儿童呢?

    关于儿童的年龄界定,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规定是0-18岁;医学界则以0-14岁的儿童为儿科的研究对象。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儿科学》里则是把儿童年龄分为七个时期:

    儿童的七个年龄段

    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出生,约280天

    新生儿:出生后到28天内

    婴儿期:出生后28天到满一周岁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从3岁到6~7岁

    学龄期:从6~7岁到12~13岁

    少年期:女孩从11-12岁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

    一般来说,18周岁以下的孩子都该按照儿童的标准来用药。如果家长自己拿不定主意,最好还是参考医生的建议用药。

    最后,兰兰妈整理了一份“儿童用药年龄禁忌”,因为信息较多,想要的家长可以自行在公众号里回复“儿童用药年龄禁忌”,便可查收。

    部分参考资料:

    History of Vaccine Safety:http://www.cdc.gov/vaccinesafety/vaccine_monitoring/history.htm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疫苗漩涡中的家长:我们该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ed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