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夏天过的特别慢,高温下的天气让我每天都是昏昏欲睡的样子。那几个月的客户也像是商量好了一样很难见面。
往常时间过得慢的时候我习惯性会看看书和电影来打发时间,但那段时间我的心总是静不下来。像是有一团愁绪,凝结着散不开。
无意中看到一片做皮具的文章。Kadanj的第一个作品是当时给女朋友做的爱马仕的mini。他也是第一次接触做皮具。各种工具下的缝缝补补敲敲打打完成了他的第一件成品手包。
台面上的各种新奇的工具吸引了我的注意,而Kadanj的全程进度图也让我看到了可以上手的潜能,于是就这样我开启了皮匠之路。
我的第一套皮具装备是无它的中级工具,还有自己定做的一个工具架。
从组装到喷漆我花了一下午时间。最出乎意料的是我忘了量高度,导致架子比我的书柜高了一截放不进去。这也算是中间的一个小插曲。历时差不多两天时间可算是有模有样的把工具台搭了出来。
同时伴随着工具一起入手的还有两本入门书。
这两本书对最初的针法和简单的一些皮具的样板给了一些指导和说明。作为新手学习还是很值得推荐的。
皮料大部分都是在某宝上买到的,头层牛皮的光滑,疯马皮的质感,植鞣革柔软手感。不同皮料做出来的效果不同,当然最重要是下手的感觉。
皮具的手工缝制可以说难度主要在面料。皮具有他独特的软。所以在下刀和标线的时候很难固定和标记。包括用菱錾打孔的时候经常出现偏位。而在下针的时候又会感觉到皮料的硬度。之前用家庭缝衣服的最大号针试过一次。穿了几个孔就拉断了。为了美观打孔一般不太大,但是保证美观的同时牺牲的就是穿针比较难。在尝试了顶针没有什么用的情况下,大部分的缝合基本都是用短手钳拉。
我的第一个作品是钥匙包。
试手的作品也没敢送人。这个咖色的钥匙包到现在两年多了还在用。自己缝合和机器流水的最大区别是力度的掌握。另外蜡线的强度特别是在打蜡之后比普通买到的皮具更加结实。
慢慢提升难度开始的第二个作品也是钥匙包。这个kitty的包画了一下午版型。最终画了个不太胖的猫。做出来的效果感觉可以拿得出手了。
数次小包的尝试后我开始尝试简单的钱包。钥匙包看似小,但是整个流程从绘图到裁皮,削薄,涂床面处理剂等一系列工序下来大概工期是在78个小时左右。这也是大部分手工钥匙包均价在两百的原因,如果不是个人喜好这个价位确实能买流水线包两三个了,这里面的人工成本还是很高的。
我尝试的第一个钱包是疯马皮的包。图就剩下一张了,做出来就被串门的朋友拿走了。这也是第一次尝试大面积的缝合。记得第二天缝合的时间是从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不间断的缝合,中间可能也就休息了一小时。这个钱包的耗时是两天。
再往后我开工的进度和频率开始越来越慢,也没有这样很集中的时间去做一个包了。第二个钱包的开工大概隔了半年左右。从皮料的选择包括从包的难易程度而言相对比之前工程量大了很多。这个手包的全部工期是4天。
后来基本没有在开工了,前几次的作品也都送人了。期间皮料和版型图都攒了很多,开工一个大包裁皮花了两天时间加上内部缝合两天时间,后面也没有补着做完。估计可能在近两个月补完工。
几天前看到朋友又发新的作品,看的我蠢蠢欲动。德夏说看样子你这是又打算开工了。之前他想找点事情在部队打发时间,正好赶上我第二个包的完成。跟着买了皮具和书也入了坑。
偶尔发作品的时候也有人问,也借着这个机会也分享一下做皮具的乐趣。
第一个要说的是时间。
最初只是抱着打发闲暇时间的心态接触手工皮具的制作。顺便还想学一门手艺,以后结婚了能省下给媳妇买包的钱也不妨是一件美事。但真正接手才发现这里面的时间成本太大了。成年人做的每一件事都不得不考虑时间成本。不同人单位时间的价值是不一样的,而做皮具确实是一个很耗费时间的事情。我很迷恋当我开工那几天什么事情都不想一心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那个专注的自己,可也很害怕大量的时间耗费在业余爱好上,所以工期间隔相对比较长。所以觉得这个爱好应该算是长期爱好去用。
第二个要说的是价值。
之前和几个开工作室把做做皮具当成职业的网友聊过。他们大部分的单子都是订制的,虽然会有爱好者选择到工作室自己制作,但也仅限于相对比较简单的物件。而一个订制的包市场价大概是在3000左右,这对于很多人还是难以接受的。毕竟这个价格对于品牌的选择还是质量的选择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
随着这几年人们对于潮牌,个人品牌观念的逐渐改观可能以后会对纯手工订制的物件产生消费观念的改变。但目前的趋势是现在的我国已经不敢说是人工成本比较低的国家了。
最后说一下匠心。
也是“工匠精神”。之前一提到中国制造就意味着低端,山寨。质量差等等。但把“工匠精神”和质量做到最好的无一不是发达国家。
从商品的制造材料中的人力成本,材料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运输成本。整个供应链的生产结构中都存在着不等的成本。而成本的结构和价格决定了产品最终的质量和价格。认可质量的同时也认可价格,这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
现在的很多市场是一味的以价格衡量价值,导致出现了很多的价格战现象而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两败俱伤。我相信,只有更多国人开始认可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并给予价格上的肯定,才会诞生出更多以“匠心”为精神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