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十一假期在家整理东西,又找到了自己小时候翻过次数最多的书,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绘图儿童动物辞典》。从此以后,这本童年读物就一直牢牢占据着我书架上的一个醒目位置。
原来这部童书的主编竟然是谈家桢谈老!不是所有人都听说过谈家桢,可当今“基因”乃妇孺皆知的热词。从“gene”到“基因”,这一音义兼备甚至有点象形的翻译精妙入微,便是谈家桢的杰作。
和这本三四百页的辞典结缘,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去我父母的一个朋友家,他们的女儿和我年龄相仿,她家有这本书,就和她一起似懂非懂地看。“这兔狲真可爱!”翻到这一页的插图小伙伴脱口而出。她妈妈就在一旁,一瞬间先是惊愕随即恼火,待看到书上的内容恍然大悟,也就忍不住笑了,原来小姑娘不是在说我啊。这次奇遇后我就天天想得到此书,几天后父母终于在花园路的省直书店为我买到了。90年初版,94年第五次印刷,价格就已经是16.40元了,8页蜡版纸彩图,精美的激光排照,而那一两年买的一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格林童话还是铅字印本呢。后来想想,当时如获至宝的心情,不下于长妈妈消假归来后给迅哥带来了《山海经》。
如果说出家门往南不到一里路的陇海铁路植被丛生的沿线是我的百草园,这部动物辞典无疑是我的《山海经》。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一个意识尚且懵懂却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孩子最大的乐趣就是把捉来的小东西比照着里面的文字和图画辩识一下。暑假从十八里河捉来的虾虎鱼、蜉蝣、龙虱,以及纬三路水产市场见到的毛蚶、蛏子等等,对我来说是这本书给了它们名字。
当时看最后一章“过去和将来的动物”,恐惧之感横空袭来,甚至晚上做过噩梦,绝不亚于看到《山海经》上那没有头以乳为眼的怪物。什么外星生物圈中的星际水母、标枪龙、圆帆鱼;千百万年后才会出现的芦脚兽、伞鼠,生活在未来山林花丛中的花兽。虽然那时像春天的鹿茸一般的理性告诉我这是一种虚构,不知怎的还是觉得这些怪物会在哪一个秋冬的漫漫长夜突然来拜访自己。今天看来,这一章的山海经比起上古也与时俱进了,结合具体的生存环境,对这些生物的形态和习性的构想都运入了理性的推测,洪荒时代的茫茫梦幻进化成了科幻。
谈家桢先生是中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上世纪40年代留学美国的精英学府加州理工学院,师从遗传学大师摩尔根,后来他也被称作中国的摩尔根。他和苏步青、谢希德、卢鹤绂等大家们一起把复旦大学建设成了享誉海内外的理科重镇。影响了几代人的生物专业教材《遗传学》的编者刘祖洞,就是谈老的高足。对于这部儿童科普读物谈家桢未必亲自执笔,但绝对不是空头主编,其体例编排、叙述风格、信息取舍都颇具大家风范。每个条目介绍一种动物,文字简明扼要又饶有风趣,符合儿童的心理习惯。在拆掉学术框架、回避精深的动物学名词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阐明了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特别是最具特色之处。
譬如灰金丝猴又叫黔金丝猴,仅产于贵州梵净山,是三种金丝猴里最濒危的一种,文中仅一句“肩膀之间的颈背上有一块白斑”,就点明了区别该物种的形貌特征。又如讲蚶子,两片贝壳靠背部接合处的小齿嵌合在一起,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原来蚶属瓣鳃纲列齿目,这是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溶解掉了这样的动物学分类学术语。每种动物的配图精美又很有特色,记得小时候多次试着把喜欢的临摹下来。清末民初和广州十三行过从甚密的画家居廉受外销画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有博物学画风的作品,他的弟子岭南画派开山大师高剑父的早年作品亦可如是观,当然还有南社成员蔡哲夫。岭南的珍禽异兽、昆虫海错入画后既有西画写实的科学精神,又没去了一些刚性,其神其韵更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跑题了这么多,无非想说这部辞典的绘画对于儿童心理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章节分布来说,从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爬行动物过渡到鸟类、哺乳动物,介绍动物的种数陡增,鸟类所占页数是两栖爬行动物的两倍以上,用意不言自明。鸟类是进化了的爬行动物,更是美化了的爬行动物。帕乌斯托夫斯基《夜行的驿车》,安徒生在乘驿车去维罗纳的路上说自己曾经在日德兰的草地上、在雨过天晴的每一颗蘑菇下藏一件小礼物,孩子们找到后就告诉他们是土地的精灵送的。他想收到这样礼物的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今后的挫折中变得冷酷无情的可能性会小一些吧。且看和安徒生一样爱搜集贝壳、糖果这样的小物件的园丁鸟;有“东方蜂鸟”之称在版纳的植物园中辛勤采蜜的太阳鸟;在叶赛宁的草原上一飞冲天又在云中演唱仙乐的云雀;当今观赏鸟市场上的宠儿、仿佛时刻栖息在林风眠的枝柯上的相思鸟;长长的外侧尾羽围成一把竖琴的琴鸟;在澳洲的黎明展翅摆尾,美得让人怀疑天堂或许真的存在的极乐鸟......
“两千多年前,它们各奔前程:白鹳在人们的屋顶上安了家,黑鹳却继续在远离人烟的树梢上”。一觉醒来,白鹳屹立在古堡的烟囱上,不正是许多欧洲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的背景吗?黑鹳条目的这段叙述,一样是童话笔法,天使般的生灵们在孩子们的心中鸣出了更多的维度,飞出了更高更远的存在。
今天再读这本书,自己仍然有不少新的收获,发现不少资深爱好者都未必清楚的冷知识。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鸭嘴兽同属单孔目的针鼹,原来直到1884年人们才觉察出是和刺猬截然不同的物种;火烈鸟的巢穴会组成一个小村落,巢穴之间会挖水道和水面连通;东北人称为山猫的猞猁,两只耳朵耸立着笔毛,起着搜集声音的助听器的作用;在中南美洲,除了大食蚁兽还有小如老鼠的二趾食蚁兽,野生动物爱好者于此已不难猜到树懒和食蚁兽的亲缘关系。
有了相关的知识储备读起来自然轻松愉快,但容易读不意味着可以容易读之,否则是要辜负了编者的匠心的。除了通过雌性鲫鱼较多的现象介绍了孤雌生殖,还提到以抹香鲸为代表的齿鲸亚目右鼻孔退化、左鼻孔旋转至头的前部。至于中世纪就被维京人出售给欧洲贵族的一角鲸的“长角”,曾被当做有神秘灵性的独角兽角,该书也讲到是一角鲸上颌骨左边的牙齿不断右旋向前生长所至。这些其实涉及到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前沿的“形态发生理论”等,从手性分子到心脏为什么长在左边,吸引着许多怀有好奇心的孩子走上了探究的道路。又如该书提及哺乳动物脖子短如老鼠、长如长颈鹿,颈椎都是7节,唯独海牛是6节(其实树懒也不是7节)。究其原因众说纷纭,或许这只是偶然的突变,由于选择压力不够大或没有作用在该点上,也由于物种自身的特点(比如代谢缓慢),这种突变没有威胁到物种的生存,便保留了下来,人体的一些残余器官也是一样的道理。看似轻描淡写,只要稍一追问,就触及到了进化论的核心奥秘。总之,平易的叙述下为小读者们虚掩着好多通向生物学乃至自然科学其他领域甚至前沿的美丽窗口。
不辜负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良苦用心,就会感到他们确实是全身心投入在写书,完全不同于现在许多科普读物的轻点鼠标右键拼凑粘贴。小字部分的奇闻异事,包括读到执笔者陪同澳大利亚外宾品尝松子鳜鱼时外宾的连声称赞,写书的快乐跃然纸上。砗磲条目写到砗磲长大后便半埋在珊瑚中不再移动位置,捕捞时需要打掉大片的珊瑚,想到当今工艺品市场对这佛家七宝之一的巨大需求量,仿佛听到编者们的叹息。假如今天该书再版,至少白鱀豚要被列入过去和将来的动物了,不免掩卷沉思。
诚然,大部分孩子长大后发现自己当初所感兴趣的是科普而不是科研,毕竟二者完全是两码事。但有这样的书浇溉过心灵,在无论何时无论何地的草地上,大自然会赐予他好多好多的礼物,是一个写童话的人。
我的“山海经” 我的“山海经” 我的“山海经” 我的“山海经” 我的“山海经” 我的“山海经” 我的“山海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