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1.18

2018.01.18

作者: 萧萧芦苇 | 来源:发表于2018-01-19 04:39 被阅读0次

    1.观察指导小助手指导先到的孩子练琴,8:00集体练习一遍,然后学着曹老师的样子指导孩子们练习如何指挥,全班都练。发现许多孩子动作不协调,慢慢来吧。8:10读补充习题上的儿歌。姜晨、杨浩宇、周银森感冒请假。

    2.语文课复习前五个单元生字组词,让孩子们抄在类生字旁(这项事情平时应该就做),创设语境,尽力让孩子们理解生词,然后完成补充习题上的一些组词,巡视检查,指导,纠正。批改,订正,快的看绘本。生字组词这项平时字源识字时一直在进行,但只是口头的,未重视书写,现在意识到忽略书写是一大失误,倒不仅仅是因为考试,还是因为书写可以巩固识记,尤其是生字组词书写是走向写句子的过度,写绘上面的记录可渐渐过渡为孩子自己书写。这是下学期要注意的。

    3.数学课批改好练习,再批改昨晚写绘,三分之一孩子选择了做这个作业,有几个还挺有意思。

    4.语文课继续复习后三单元生字组词,选试卷部分相关部分练习。巡视,纠错各种不规范。。

    5.中午(1)开电脑上传日志,学习了几篇老师随笔。(2)12:00进教室,批改找生订正上午练习,没事的阅读绘本。

    6.下午第一节课复习语书部分必背内容,完成相关按课文内容填空题,巡视,纠正各类顽固不规范。

    7.体育课在教室辅导三个上午请假的孩子。让家长不要送来,等身体恢复,但家长们认为孩子们好些了,非要送过来。不知是家长们心态焦虑还是怕孩子在家烦……

    8.数学课与数学老师一起单独辅导练习有错的孩子订正,没错的自选绘本读。

    9.晚回来身体累,看了一遍课标,便休息,躺在床上听在温州道尔顿小学创办的“理想的学校”论坛直播,音效不是很好,听不清,竟又睡着了。醒时儿子回来对英语无法提分很苦恼,先安慰,然后帮助分析,一起找解决办法,并调整心态。

    10.儿子情绪稳定后休息,我又打开论坛直播,发现可以回放,心喜,等身体好些再看。打开电脑,看陈校发的《课外阅读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深感课题组领导已做了许多调查,梳理工作,拓宽了我对这个问题的视野,对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有了的清晰的了解,意识到这课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对参与课题研究这件事在我看来,首先最重要的还是在参与过程中自己专业的提升,对自己教学效果的提升,其次如果对别人有益,那是更好的了。

            说起来,这几年我也一直观注课外阅读。记得第一次意识到老师的教学不止是一本教科书是在2004年左右有一次逛盐城一个商场时偶然看到薛瑞萍的那本《请跟我来》的关于一年级教学日志的书。这本书深深影响了我,因为那时对学校教育很茫然,尽管自己一直也很勤奋,认真,可真的很难感受到教育的美好,每次期末考完,哪怕成绩排名第一,我都有一种莫名的茫然感,每次都找个地方大哭一场,不知这教师做得有什么意义,如果是混工资那我为什么要活着,如果想找到价值感,那我为什么获得的总是失败感,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为什么永远无法解决?但看了薛老师的书后,我发现原来做老师还有另一种乐趣,一年级可以让孩子读大量有趣的儿歌,老师自己也可以读些书来充实自己。

            但有些孩子语文书都读不会,那些差生要每天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辅导,哪有时间读课外儿歌,自己上班都累死了,哪有时间心情读课外书?还不如追个剧放松下身心。所以,除了羡慕别人做,自己教学与学习上还是没什么长进,只是将儿歌教学用在平时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上,从中找点乐趣。那时我们还订了《婴儿画报》,其中也有许多儿子喜欢的有趣的儿歌和故事。我那时还不知那些图大字少的故事其实就是绘本。儿子从中受益很多,但我却无法将此运用中教学中。

          直到五年后,2009年底,在网络上认识了干国祥老师,才惊奇地发现,原来不仅儿歌、绘本可以运用在教学中,连经典书也可以运用在教学中,而且还有了好听的名字:晨诵、午读,加上暮省,加上师生共读共写,原来教学可以这么美好,丰富,新教育这个名词就是这么美好地深入我心的。之后,无数人对我说“新教育”太理想化,可我不信,因为,我亲眼看见网络上全国各地的实践者在幸福地做着一个“毛虫与蝴蝶”的实验项目。我认识到教学的目的不应只是成绩,还应该有美好生活。但同时,也发现自己看书太少,做课程需要大量学习,便通过努力进入网络师范学院学习。渐渐明白了这些书本以外的课程与书本相辅相承的关系,懂得实施这些课程背后的原理。特别是去了山西在魏智渊老师的指导下,有了课程观。也部分了解些南明集团课程中对课外阅读的一套评价体系,但了解还不够系统深入,正好乘此课题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心里也是无比欢喜。

            另外,在当时接触新教育人的做法时,也知道了另外也有人在做类似的事情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如“韩兴娥的海量阅读”,“徐冬梅的亲近母语”……所有这些在此次课题中都集中回忆起来,帮助梳理清晰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我想,每件事如果没有评价,没有反馈,实施起来只凭感性,那么就会更容易流于形式,不知自己到底要什么,可以带学生走向哪,那样的课外阅读将会怎样?无法想象!

            感恩课题组给我更明确的方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1.1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gn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