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水
今天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老家对这个节日特别重视,重视程度甚至超过过年,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一天是去坟地上给逝去的亲人(宗亲)拜年的日子,并祈求他们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在新的一年一切顺顺利利。这种习俗俗称送亮或送灯。
怎么做呢?
以前都是吃完晚饭,拿着提前准备好的灯罩、竹签、蜡烛、鞭炮、烟花、烧纸,去坟地。到坟地后,根据辈分高低顺序,先在坟头上插下四根竹签,然后在中间插进一根蜡烛,点燃后,在竹签外套上灯罩。之后,便烧纸、给亲人磕头拜年、放鞭炮和烟花。
不过,在北方这边,就没有这种习俗了,而是放鞭炮、烟花,赏灯,吃元宵等。基本感觉不到过节的气氛。既然各地元宵节过法不同,那么古今元宵节的过法是不是也不同呢?
如果不是今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个介绍古人怎么过元宵节的视频,我也不知道古人是这样过的。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已经有了,元宵赏灯则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信奉佛教,在听说了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后,便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同时还下令,让士族庶民都挂灯。
自此以后,佛教的这种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同时它也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唐朝时,国力空前强大,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热闹繁华。
宋朝时,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流传至今流传。
明朝时,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初八开始点灯,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
清朝时,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虽然节期只有三天,但是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同时,还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