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码字了,最近其实也没闲着。
过去的这一个多月,基本上维持了3天一本书的节奏,并不是因为勤奋,只是每天在拍片和修片之余,唯一让我感觉自己还活着的事,便是看书了。只是看,并不读,我以为读书和看书两者是不同的,读书应是一个字一个字,仔仔细细地默念过去;而看书则不同,可以一目三行、五行,甚至更多,当书看的多了,重点内容、精彩部分似乎会跳到眼前来。如果用时间来计算,我看书速度并不快。
最近做了件好玩的事儿——记录时间,具体做法:就是把每天的24小时分别做了哪些事,都写下来。写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发现自己对时间的利用率真低。得亏以前还总用“很努力了,为什么还做不好”这样的鸡汤来麻痹自己,自从分析了时间的利用率以后,再也不敢说:“自己很努力”这样的大话了,也为曾经这隔三差五的鸡汤而深感惭愧。
开始记录时间以后,每天看书的频率变得固定了,睡前翻下时间记录表,便可知今日有无全力以赴,少了很多内耗。
前几天出了趟门,算今年最远的门了,朋友见我说:“你和以前不一样了,虽然仍有些冷,但比以前温和了许多。”我自己其实并无感觉温和之类,只是好像生气的时间越来越短了,能让自己生气的事儿也越来越少了。
最近这段时间,脑子里总闪过“苦难是菩提”这句话,每次闪过都有些更深的理解。
我曾以为那年我经历过的是一件特别苦的事儿,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生死线的边缘徘徊。直到遇见我的老师,她用自己经历过的事儿,告诉我,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就此打住了,再也起不来了,那就浪费了这一场苦难。”
她说这话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很明白,但她一直跟我说,she will be here。那种感觉像什么呢,就是无论你从多高处摔下,下面总有个网会一直托着你。虽然人并不会总是摔下去,但这是一剂强心针,把我从死亡线边缘拽了回来。
有一天我忽然明白,如果不是因为那一场苦难,我大概率是不会遇见老师的。也不会去思维事件发生的原因,也许会成长,但不会这么迫切渴望。
当我把这个发现告诉老师的时候,她说,苦难分两种,一种是有人给了你生机,那就不算难,它只是个“事儿”,发生了就去解决它;另一种是没有生机,也许就完了,那才是难。
前些日子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约吃饭,聊了些这半年她身上发生的事儿,在世俗的眼里,也是个挺悲催的事儿。可是我俩就这么笑着聊着,互相鼓励着,提醒对方要好好接纳这份上天给的“礼物”。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遇上一些事儿,还能有人陪着一个一个去解决,也许暂时速度有点慢,但也只是暂时。
一个人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是“珍贵且值得被爱的“是如此重要,人活着,总是生活在关系里,无论是和爱人、亲人、朋友的关系,还是和社会的关系。如果脱离了关系,便脱离了心,人生会变得很无趣。
愿这世间所有的苦难都开出菩提之花,愿从此以后“所遇皆良人,所行皆坦途。”
网友评论